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曲菌病疗效方法。方法:对36例非侵袭性上颌窦风菌病用鼻内窥镜加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上颌窦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术后随3-10个月(平均7个月),治愈29例(80.56%),好转7例(19.44%),结论:该方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恢复上颌窦生理引流通道,弥补柯-陆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的局限性。

  • 标签: 鼻内窥镜 柯-陆手术 治疗 上颌窦 曲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的手术进路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鼻内镜进路术式完成,实验组采取鼻内镜联合改良柯一陆术式完成,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Ⅰ、Ⅱ级患者的复发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Ⅲ、Ⅳ级患者(P<0.05);实验组中Ⅰ、Ⅱ级患者的复发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Ⅲ、Ⅳ级患者相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进路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 标签: 鼻内镜 鼻腔鼻窦 乳头状瘤 手术进路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的解剖恒定标志 ,了解颈内动、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提高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病变、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2015年 1月 ~2016年 3月,对 10具( 20侧)灌注新鲜尸头先行 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咽旁间隙等咽旁结构,然后应用内镜口内径路行咽旁间隙解剖。结果: CT 图像上,咽旁间隙位于咽隐窝的外侧,呈低密度三角形,翼内肌、翼外肌、咬肌、颞肌位于咽旁间隙的外侧,呈中密度阴影,茎突位于咽旁间隙的前部阴影,咽旁间隙后部颈内动脉呈中密度阴影。解剖发现,经口进路可以良好暴露翼内肌外侧至咽上缩肌的咽旁间隙区域。茎突及其附着的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在这一解剖路径中具有关键的解剖标识作用。在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的后方,咽上缩肌的外侧能清楚的暴露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 IX-XII对颅神经。 结论 内镜口内进路咽旁间隙解剖中咽上缩肌、茎突、茎突舌肌、茎突咽肌是重要的解剖标志,颈内动脉位于咽上缩肌的外侧,靠近咽上缩肌内侧能够保护颈内动脉。

  • 标签: [ ]咽旁间隙 经口入路 内镜辅助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将医院评审标准作为指标,加强病案管理,不断提高病案管理的质量,使其能够达到医院评审标准,实现其价值。方法以某市三级甲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把医院评审标准作为病案管理的指导方向和工作目标,不断在实践中发掘医院病案管理中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促进病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结果现在病案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符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地方,亟待解决,需要及时实施解决措施。结论根据医院评审标准发现病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以评审标准作为指标,强化病案管理工作。

  • 标签: 医院评审标准 病案管理 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传统颌间结扎固定术)与观察组(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疗效显著且安全.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骨折;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传统颌间结扎固定术中图分类号R78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2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手术应用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评价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本院纳入分析和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资料,参考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开展分组,传统的颌间结扎固定手术予以参照组(n=30),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手术予以实验组(n=30),统计和比较2组患者的1期愈合总计率、并发症合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1期愈合总计率比较于参照组患者数值,P<0.05,证实统计学数据分析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合计率比较于参照组患者数值,P<0.05,证实统计学数据分析意义。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手术呈现较优应用效果。

  • 标签: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 口腔颌面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观察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选取我院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为颌间结扎固定术治疗,后者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促进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愈合,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 标签: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 口腔颌面部骨折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概论”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介绍内科学专业知识及部分诊断学基础知识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医学检验技术与医学交叉渗透的桥梁课程。该课程系统阐述了内科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基本知识,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临床医学学科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今后从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医学知识基础。

  • 标签: 立德树人 高校 临床医学课程 思政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血液净化科护士专业技能提升与护理质量改进的路径,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培训计划,评估其对护士整体护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间的20名血液净化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培训计划,包括理论学习、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护理计划执行实践和沟通技能培养。而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专业技能培训。观察指标包括专业技能观察和护理质量观察。结果:实验组在专业技能观察和护理质量观察两个指标上表现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专业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得分略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专业技能和护理质量均有显著提高。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培训计划对血液净化科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和护理质量改进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该培训计划对提高护士整体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类似科室的护理质量改进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液净化科护士 专业技能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下份不对称畸形的临床矫治方法,提高临床治疗下颌骨偏颌畸形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7-2016.1期间7例成人下颌骨偏颌畸形病例,通过口内进路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改良手术矫治,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36个月,6例患者偏颌畸形得到明显矫形,咬合恢复,张闭口功能正常,下颌骨截骨区愈合良好,口内创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下牙槽神经损伤症状并发症。1例因术前正畸未做术后咬合不佳,经术后正畸治疗咬合恢复正常。结论通过口内切口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改良手术矫治下颌骨偏颌畸形疗效明显,手术创伤小,恢复正常咬合,

  • 标签: 下颌骨 偏颌畸形 矢状劈开 术后正畸
  • 简介:摘要 目的: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技术仍待改进,为了有效提高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效果,现开展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分析作用和安全性。方法:5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内纳入),按双盲法均等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颌间结扎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心脏手术手术期护理的概述、具体内容、挑战和对策以及未来发展。在围手术期的不同阶段,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面对不同的挑战,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恢复。未来,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的不断出现,心脏手术手术期护理将会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同时,护理质量评估和改进的新思路和方法也将会推动护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 标签: 心脏手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本院经乙状窦后进路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梳理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9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局麻下行经乙状窦后进路行三叉神经根减压梳理术,其中79例为血管襻与神经交叉压迫1,6例为蛛网膜粘连,5例为胆脂瘤压迫,4例为血管压迫并蛛网膜粘连,3例未探及血管压迫,行神经根部前内侧切断.结果97例患者93例术后立即止痛,4例术后出现面瘫,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好转。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护理操作,积极的术中配合,严密的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乙状窦后进路 三叉神经痛 减压梳理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背景:在肩袖损伤中,肩胛下肌损伤者较肩袖上部结构损伤者少见。本文的目的是报告单纯肩胛下肌损伤的治疗结果。方法:本文复习手术修复84肩肩胛下肌腱的手术记录,手术时平均年龄53.2岁,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5个月。创伤性断裂57肩,退变性断裂27肩。肩胛下肌上1/3断裂23肩,上2/3断裂41肩,完全断裂20肩。伴肱二头肌腱长头脱位或半脱位54肩,肱二头肌腱长头断裂10肩。同时行肩胛下肌腱修复和肱二头肌腱长头固定术48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切断术13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复位4肩。术后平均45个月(范围,24-132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平均Constant评分由术前55.0分,提高至术后79.5分,75例患者的疗效满意或非常满意。术前伴有轻度的孟肱关节炎4肩:术后有盂肱关节炎27肩,其中轻度25肩,中度2肩。不管肱二头肌腱术前有无病变,在修肩胛下肌的同时均行肱二头肌腱切除或固定术,以提高主观和客观的效果。结论:选择核实的病例行单纯的肩胛下肌断裂修复可较满意地改善肩关节功能。此外,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在修复肩胛下肌的同时常规进行肱二头肌腱长头的切除和固定手术

  • 标签: 肩胛下肌损伤 手术修复 手术技术 肱二头肌腱 孟肱关节炎 肩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