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钻孔引流治疗慢性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血肿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血肿大部分引流58例,23例发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血肿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必须重视其并发症,积极做好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4例血肿患者实施钻孔引流术,并对全部患者治疗围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全部患者都进行钻孔引流术的治疗,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第3d产生引流不畅的现象以外,选择尿激酶进行冲洗后,引流保持顺畅。剩余13例患者都顺利拔出引流管,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在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同时在术后给予充分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治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硬膜血肿 钻孔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科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的慢性血肿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4年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的54例慢性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均好转或痊愈,25例出现少量颅内积气;2例血肿复发,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痊愈出院.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血肿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手段,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关键词慢性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防治CurativeeffectanalysisofDrainageSurgeryinChronicSubduralHematomaZouYongjie1,zhaoJiangyuan2?,MaoJian1,JingJianhui1,ZhuiGuangcai1,ChaoShaohui11.DepartmentofNeurosurgery,NO.184HospitalofPLA,Yingtan,Jiangxi,335000,2.Emergencydepartment,NO.22HospitalofPLA,Geermu,Qinghai,816000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omplicationanditsavoidinginchronicsubduralhematomadrillingdrainagesurgery.MethodTheclinicaldataof54unilateralcaGsesbydillingdrainagetreatmentwereretrospectiveanalysis.ResultAllcases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orcured,withasmallamountofpneumocephalusin25cases,reGcurrentin2cases,and1caseofearlypostoperativehematomawhichrecoveredaftersurgery.ConclusionThedrillingdrainagesurgeryinchronicsubduralhematomaissafe,cKaenybweoirmdsprovedduringbasement.Chronicsubduralhematoma;Drillingdrainagesurgery;Complication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9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幕血肿的CT诊断方法与价值。方法从我院选取3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小脑幕血肿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首次正确诊断25例,其中22例呈片状,冠状位呈与小脑幕平行长带状或梭形高密度影,3例呈V型高密度影,5例呈Y型高密度影;初诊2例误诊为蛛网膜腔出血,3例误诊为小脑幕镰钙化。12h到3个月复查CT小脑幕少量血肿20例20d左右基本吸收,血肿较大的患者5例5周至3个月密度明显降低;蛛网膜腔出血1周内完全吸收;大脑镰钙化图片无变化。结论小脑幕血肿的CT表现特征明显,准确诊断不仅有利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颅脑内的其他损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小脑硬膜 血肿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钻孔引流术与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治疗慢性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取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1±1.7)d,对照组为(9.6±2.3)d;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9%,对照组为14.3%,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穿刺引流术与常规钻孔引流术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常规钻孔引流术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慢性积液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最大层厚介于0.5~1.0cm单侧或双侧慢性积液患者37例(双侧积液17例),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5例,手术均采用钻孔引流术。结果保守治疗32例中25例长期随访积液量无明显变化,3例积液消失,4例转变为慢性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好转;手术治疗5例均在钻孔引流后好转。结论高龄患者慢性积液以临床随访为主,期间需动态复查头颅CT检查,如出现症状加重或积液增多时可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慢性硬膜下积液 钻孔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联合麻醉二次剖宫产术的优质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56例腰联合麻醉二次剖宫产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心理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术中进行自我护理调整,预防仰卧位综合征的发生。结果156例患者通过优质护理配合,顺利完成手术,无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和不适感,提高麻醉和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CSEA 二次剖宫产 优质护理
  • 简介:背景:临床上在腰椎间盘摘除中将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放置在神经根和周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预防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均切除L4、L7椎板,造成1.0cm×0.5cm的裸露区后,其中3组分别在与神经根表面覆盖地塞米松明胶海绵、注射地塞米松及覆盖明胶海绵,以不用任何间置物覆盖的为空白组。术后2,4,6,8,12周完整取下整个手术节段椎体及其附件和椎旁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神经根及粘连程度。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组大体见椎板缺损处有新生骨形成,周围有黄白色性组织,可分离,组织学见脂肪细胞结构完整,与之间分界明显,无瘢痕细胞形成,无粘连,软骨细胞及骨小梁增生;地塞米松组、明胶海绵组、空白组大体见外围有大量瘢痕组织,与粘连严重,无法钝性分离,组织学见芽组织胶原化,增厚,粘连严重。表明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可预防外粘连。

  • 标签: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地塞米松 明胶海绵 椎板切除 硬脊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享慢性硬模血肿患者行钻孔引流术的护理经验。方法根据慢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注重体位管理、引流管的管理,凝血功能的观察及失语的护理,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杜绝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和结果本组临床治愈率达96.2%,临床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目的:获取山羊形貌及三维微观结构特征,为构建与之空间结构近似的人工提供相关资料。方法山羊取材后,进行标本处理及大体观察,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组织学成分、内外表面形貌、胶原纤维直径、分布以及分布模型。结果大体观察可见为一乳白色、质韧、弹性半透明;光镜观察的组成主要由“取向性”结构的胶原纤维及少量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组成;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其内外表面如连绵山峰状隆起;透射电镜见胶原纤维有序分布,胶原纤维的平均直径为(627±60)nm,且呈现双峰分布。结论山羊是主要由纳米级的“取向性”胶原纤维及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半透明薄膜。

  • 标签: 硬脊膜 形貌 三维结构
  • 简介:经腔内输尿管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已在泌尿外科广泛开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技术,由于设备的更新和手术经验的累积,其安全性和成功率不断提高,但仍有一定的手术失败率[1,2]。本院从2012年开展输尿管钬激光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以来,共有187例接受了这项治疗,其中29例发生了输尿管结石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治疗 输尿管硬镜 并发症防治 手术技术 手术失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