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行急诊CT扫描首假阴性漏原因,为颅脑外伤急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科学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2院-2014年8月31例颅脑外伤行CT急诊扫描假阴性患者的CT存图及复诊存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漏原因。结果在不同复诊的时间、复诊次数或其他理化检查中,证实额叶眶回、直回及颞极挫伤漏9例,占29.03%;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漏6例,占19.35%;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漏l0例,占32.26%;轴索损伤漏4例,占12.90%,外伤性脑梗死漏2例,占6.45%.结论颅脑急性外伤早期征象不典型是漏的直接原因,其平扫技术的局限性是颅脑外伤早期筛查漏的间接原因。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充分掌握颅脑外伤的病理病机,谨慎“一元化”武断,并建议加强动态监测力度,减少漏

  • 标签: 颅脑外伤 CT 平扫 漏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程度干预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完善护理组患者无痛及轻微疼痛患者人数显著多余常规组患者且中、重度疼痛人数少于常规组(P<0.05)且完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减轻思想顾虑,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急诊室 急性胸痛 护理干预 临床意义与影响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可有效的提高抢救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急性胃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急诊胃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在常规的治疗之外,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24例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1%,13例复发,复发率为18.6%;护理组36例显效,3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1%,2例复发,复发率为2.9%,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且复发率降低。护理组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5.7%,对照组满意度为78.6%,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急诊胃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减少疾病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急诊胃出血 优质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3-02
  • 简介: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试验组70例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普通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后口腔疱疹、手足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儿口腔疱疹、手足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急诊临床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较普通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

  • 标签: 手足口病 急诊 无缝隙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中随机选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之后健康教育评分、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服务态度评分都显著地低于观察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在进行护理时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的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诊科 应用效果
  • 简介:胎盘植入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导致产妇大出血、休克、子宫穿孔,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率的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因此,对胎盘植入作出准确诊断非常重要,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及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19例胎盘植入的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是提高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准确率。

  • 标签: 胎盘植入 超声表现 产前 原因分 严重并发症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改良进行护理流程对5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作用。方法把5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优化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对优化组的患者则采取改良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个组的临床资料、效果和结局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理性客观的对比分析后,优化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以及总的住院时间、复发率、满意度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急诊护理流程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流程,可以更加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改良 急诊护理 脑梗死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诊科抢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模式,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面对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科 抢救 预见性护理 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交叉克氏针治疗手指掌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27例34处手指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经交叉克氏针固定,总结其该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者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X线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25例患者患侧与健侧无明显差别,患指握力与正常侧无明显差异,无骨折畸形愈合、感染以及肌腱粘连等发生。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手掌指骨骨折疗效满意,具有价格低廉、损伤小等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 标签: 交叉克氏针 指掌骨骨折 疗效 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隐匿性肺挫伤(OPC)患者随访复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首确定为OPC患者的CT随访资料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CT图像上肺挫伤病变的范围、密度演变情况,患者合并感染及临床转归情况,判断CT复查在OP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35例OPC患者均在伤后1~90d内进行1~4次CT复查,其中13例患者出现挫伤范围的扩大,主要出现在伤后1~2d;7例继发肺炎,主要出现在伤后7~14d,1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患者继发脓胸。结论首为OPC的患者病情可能继续发展,MSCT能较全面地判断评价OPC患者肺部病变的演变情况,应当作为OPC患者重要的随访复查手段。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挫伤 肺疾病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及面神经急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21例腮腺及面神经急性损伤患者进行急诊处理。充分术前准备后,针对腮腺、腮腺导管、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损伤,采取不同判断方法,即时行破裂修补及吻合术。术后随访并统计疗效。结果93%腮腺破裂及导管断裂的患者完全治愈,7%患者出现腮腺漏,经换药、抑制腺体分泌药物和加压包扎等治疗后康复;66%面神经吻合的患者基本恢复,24%的患者部分恢复,10%的患者未恢复。结论应对腮腺及面神经急性创伤进行严格检查,并对腮腺及面神经急性损伤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腮腺 腮腺导管 面神经 损伤
  • 简介:头晕患者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比较常见,作者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对本院急诊科以头晕为主诉就诊的成年患者980例进行心脏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分析头晕患者的心率,明确何种类型的头晕患者其症状与心动过缓有关,以便明确诊断。报道如下。

  • 标签: 成年患者 心动过缓 急诊科 相关性分析 头晕 症状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一组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表面糜烂、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心肌供氧量突然减少,引起严重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属内科急诊常见的急危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工作压力大,加之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且病死率极高。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环丙沙星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乳酸环丙沙星、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PurospherSTARRP-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pH3.0±0.1)-乙腈(82∶18)为流动相,调节流速为1.0ml·min-1,在210nm波长处同时检测3组。结果盐酸麻黄碱、乳酸环丙沙星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分别在20.14~161.12、12.05~96.38和6.18~49.47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9和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99.83%和101.0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耐用性好,可用于该制剂中3组的测定。

  • 标签: 复方环丙沙星滴鼻液 HPLC 盐酸麻黄碱 乳酸环丙沙星 马来酸氯苯那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迪瑞FUS2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干化学法及镜法的符合情况,分析三者在尿液常规分析中的联合应用。方法对13175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用FUS200、迪瑞90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及手工显微镜计数进行检查。结果3种方法监测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以FUS200阳性结果为基础统计平均阳性符合率为85.62%,管型阳性符合率明显偏低为59.8%。结论FUS2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干化学法及镜法符合率良好,但不能完全替代其他两种方法,应把3种方法结合起来,减少检验误差,提高尿液分析质量。

  • 标签: FUS2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 干化学法 手工镜检法 红细胞 白细胞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5-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方法治疗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的改善程度和痊愈出院率均较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较单纯机械通气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方法 急诊内科呼吸衰竭 疗效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34-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期间心室颤动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36例,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术中心电、压力监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手术发生心室颤动的的有3例,占8.33%,造影发现单支血管病变1例,2支病变1例,3支病变1例。心室颤动发生在右冠状动脉2例,前降支冠状动脉1例。所有患者均经非同步直流电复律1次或多次、以及胸外心脏按压、静推肾上腺素等药物抢救后,成功2例,死亡1例。结论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冠状动脉介入时发生的心室颤动更多见于对右冠状动脉的操作中,其发生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临时起搏电极的安置以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急诊 冠状动脉 介入期间 心室颤动 原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