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丹参片进行稳定性研究,确定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方法以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的复方丹参片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外观性状并测定其崩解时限,采用HPLC来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在温度23-40℃、相对湿度20%-70%范围内密封避光保存稳定性好,在光照4000Lx、温度40度以上、湿度70%以上,随着储存期加长稳定性变差,质量下降。结论复方丹参片在光照,高温和高湿条件下不稳定,应避免在这些条件下贮存、流通;在室温低湿避光密封下稳定性较好,可长期贮存。HPLC作为其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含量测定 稳定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考察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比分析了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分别在冰箱、室温避光、室温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结果 左氧氟沙星在0.5~200mg/L范围内具有优异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在冰箱和室温避光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不发生变化;在室温光照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放置2周后,其含量仅为起始值的51%,且左氧氟沙星发生降解和氧化,产生4种新的物质,分别为去甲基左氧氟沙星(m/z=348.14)、去羧基左氧氟沙星(m/z=318.13)、左氧氟沙星-N-氧化物(m/z=378.15)和去侧环左氧氟沙星(m/z=264.13)。结论 在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时,要注意避光存储,避免左氧氟沙星含量及结构发生变化。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滴眼液 液相色谱 质谱 降解
  • 简介:目的测定不同储存条件下氯霉素滴眼液的稳定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ZORBAXTM-C18色谱柱(4.6×150mm),粒径5μm;流动相:0.01mol*L-1NaH2PO4-甲醇-乙腈(300∶160∶40,加三乙胺0.5ml,用磷酸调pH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8nm,内标法峰高定量.结果氯霉素在10~50μg*ml-1范围内,其浓度与峰高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0398X+0.05108,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为0.94%.结论氯霉素滴眼液宜冰箱冷藏保存,贮存时间一年.

  • 标签: 氯霉素滴眼液 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冷藏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过程中,药品的包装会随着药品本身一起出厂,是药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药物包装的种类很多,包括玻璃、橡胶、塑料、陶瓷和金属5大类,每一种类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而且由于药物的特性比较复杂,它在一系列的制造过程中以及运输、储存、销售、临床使用等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改变。所以,从药物的稳定性角度来理解药品包装与药物的稳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医药企业和医药包装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工艺管理,合理地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与容器,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的关键,所以本文将详细阐述药品稳定性与药品包装选择,为今后的医药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药品生产 药品稳定性 药品包装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采血过程、标本采集及保存方式对HCVRNA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集HCVRNA阳性献血者的血样,以不同的抗凝剂、经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保存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HCVRNA病毒载量,考察HCVRNA的稳定性。结果不同抗凝剂下抗凝全血于4℃保存48h,HCV病毒载量未见显著降低(P〉0.05);不同温度保存全血中,37℃组保存48h病毒载量显著降低(下降0.56Log);不同温度保存的血浆样品中,25℃保存7d,病毒载量出现显著降低(下降0.60Log);经反复冻融4次,血浆中病毒载量未见显著降低(P〉0.05)。结论HCV较为稳定,常规血液采集、运输、实验室处理和保存等方式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

  • 标签: 丙肝病毒 稳定性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 分析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开瓶稳定性。方法:以朗道质控品为检测样本,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总蛋白试剂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验试剂盒和肌酐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开瓶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在开瓶时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总蛋白( TP )、肌酐( Cre )与谷丙转氨酶( ALT )的误差指标的相对偏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结论:不同类型的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开瓶稳定性存在差异。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开瓶以后需要尽快使用,在每次检测实施前都需要重新校准。

  • 标签: 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 总蛋白 肌酐 谷丙转氨酶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药品外观质量重视程度的加强以及包衣在药品质量方面发挥的越来越多的作用,包衣工艺在片剂生产中占据的地位也愈加重要。本文简述了新产品包衣工艺的开发过程并阐述了影响包衣增重稳定性的因素。

  • 标签: 高粘度包衣液 包衣工艺 包衣增重稳定
  • 简介:摘要分析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开瓶稳定性。方法以朗道质控品为检测样本,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总蛋白试剂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验试剂盒和肌酐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开瓶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在开瓶时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总蛋白(TP)、肌酐(Cre)与谷丙转氨酶(ALT)的误差指标的相对偏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结论不同类型的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开瓶稳定性存在差异。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开瓶以后需要尽快使用,在每次检测实施前都需要重新校准。

  • 标签: 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 总蛋白 肌酐 谷丙转氨酶
  • 简介: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分散片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并测算其有效期。方法在模拟市售包装条件下,通过加速试验和室温贮存18个月,参照《中国药典》附录对其性状、鉴别、分散均匀性、溶出度、有关物质、微生物限度检查及含量测定等项指标进行定期考察。结果在考察期内,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本品在温度40℃、相对湿度75%条件下放置6个月或常温、相对湿度60%条件下放置18个月,药物制剂稳定,故其有效期定为18个月。

  • 标签: 恩替卡韦分散片 抗病毒药 稳定性 有效期
  • 简介:摘要: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生物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在不断进行该领域的专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同时,努力寻找生物化学发展的新突破口。本文主要研究花青素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特点,首先对花青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细致分析,进而论述影响花青素稳定特性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找到稳定性问题的关键点,最终逐步分析说明温度、酸碱值、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反应等因素对于花青素自身稳定性质的影响。希望笔者通过对该物质进行性质分析整理,为广大生物化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结论启示,共同促进花青素研究领域的发展。

  • 标签: 花青素 理化性质 稳定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对甲状腺结节实施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选取其中的50例(结节数为60个)患者,开展超声造影检查,所有上述检查者的结节均经过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结果,对比于病理结果,分析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结果 在60个结节当中,经病理检查得知,良性28个,恶性32个;经超声造影发现,良、恶性分别为35例、25例,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87%、85.71%、91.67%。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进行定性诊断时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准确率高,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造影 定性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的脑卒中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在老年人(>65岁)中的发病率大约为6.9%[1]。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两种方法为主,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心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ENDARTERECTOMY CAROTID 外科手术 不稳定性斑块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浓度乙醇渗漉提取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动态变化及温度对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对穿心莲渗漉提取过程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并考察加热温度对内酯类成分的影响.结果穿心莲的渗漉提取以70%乙醇最佳,浓缩温度应低于60℃.其提取物于85℃加热48h穿心莲内酯含量下降明显,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略有增加,两者之和则呈下降趋势.结论乙醇浓度对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提取有影响,低温浓缩及减少加热时间可减少内酯类成分的变化,长时间加热对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影响不一致.

  • 标签: 脱水穿心莲内酯 内酯类 影响 含量 提取工艺 HPLC
  • 简介:【摘 要】注射用头孢他啶是现有医疗体系中常见的抗感染型药品,在实际使用中适用于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败血症、腹腔胆系感染、下呼吸系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类型。在实际使用中,对青霉素过敏者、肾功能减退者和哺乳期妇女的身体状况有较大影响,故而在实际药品使用中,需要针对相应注射类溶液稳定性进行有效评测,这样才能够确保相应溶液在保存、使用、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均具备明显规范条件,并为后续医疗体系的有效构建打下良好参数基础。

  • 标签: 注射用头孢他啶溶液 稳定性研究 吡啶 有关物质 聚合物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校园食堂问题等偶有发生,确保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方面,卫生监督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阐述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现状角度着手,对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明确我国卫生监督体系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 标签: 卫生监督 体系建设 工作举措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