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多数医学图像属于黑白图像,其对人的视觉效果不如彩色图像.本文介绍了伪彩色处理技术:查表添色法.用这种伪彩色处理后,人的视觉感知和图像理解显著改善,也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特别是那些疑难肿瘤病例.

  • 标签: 医学图像 伪彩色处理 查表添色法
  • 简介:本文系统的回顾了若干传统的图像分割技术,包括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技术及基于空间细节的各种技术,也介绍了若干新的分割方法,如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方法,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方法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等。同时也对分割结果的评价等作了概要介绍。

  • 标签: 图像分割 模糊集 分割 多分辨率分割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在创伤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创伤骨折患者,对比其X线、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的诊断差异。结果: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对骨折诊断准确性较高,相较于X线,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对于骨折的诊断优势更为显著。结论:创伤骨折诊断中,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可清晰呈现细微骨折线,清楚显示骨结构不规则、解剖关系复杂部位的碎骨片位置、数量、移位情况,诊断准确性较高,诊断优势突出。

  • 标签: 创伤骨折 图像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观察图像引导放疗过程中图像配准技术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需进行图像引导进行放射治疗的30例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放疗过程中以图像配准技术为重点的应用操作方法。结果30例患者共扫描240次,其中有1例患者因扫描过程中头脚的误差达到5.3cm,左右、头脚以及前后三个方向上低于3mm的误差发生率分别为56.3%、47.2%、43.4%。结论肿瘤患者在图像引导放疗过程中,应用图像配准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放疗的精度,从而提升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图像引导 放疗 图像配准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 :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磁共振成像设备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为许多新技术的 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 硬件基础 ,使一些 困扰临床的 伪影、心血管成像难题得到解决。本文 对目前临床医学医学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分析 ,论了 述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 标签: 医学影像设备 方法 磁共振成像 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图像处理实验室在高职影像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创建医学影像图像处理实验室软件,运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建构有鲜明特色和高效化的实验室,从而完成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结果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另外一方面能够积极转变实验教育教学方法。结论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实验室的影像处理体系,继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能力,加大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标签: 图像后处理实验室 影像技术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对医学影像中的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对传统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本研究结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新兴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特征提取和分类的改进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能有效地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和诊断效果。该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医学影像 图像处理 分析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为分析研讨CT图像处理技术在颅内出血定位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研讨对象将82例随机分组的颅内出血患儿纳入实验。B组CT诊断,A组床旁颅脑超声诊断,“金标准”以头颅磁共振诊断结果与临床表现为主,比对分析不同确诊方法(颅脑超声、CT)检出率与可行性;结果:164例颅内出血患儿中,床旁颅脑超声诊断的A组患儿检出率85.37%(70/82)与CT诊断B组患儿89.02%(73/82)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临床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硬膜下出血均18例,床旁颅脑超声诊断的A组患儿硬膜下出血特异度、敏感度达98.44%、61.11%;而CT诊断B组患儿敏感度特异度、敏感度达98.44%、77.77%。且硬膜下出血特异度、敏感度达98.44%、83.33%;而CT诊断B组患儿特异度、敏感度达96.88%、88.89%,P<0.05。另外,临床诊断25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床旁颅脑超声诊断的A组患儿硬膜下出血特异度、敏感度达98.25%、92.00%;而CT诊断B组患儿敏感度特异度、敏感度达94.74%、72.00%,P<0.05。结论:对于不同位置的颅内出血,可以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床旁颅脑超声更加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 标签: CT图像处理技术 颅内出血 定位诊断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在创伤性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研究对象84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创伤性脊椎骨折患者,分别给予16层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实验组)和DR平片(对照组)进行检查诊断,观察其诊断效果及图像质量。结果经手术解剖诊断其骨折124处,其CT检出122处,DR平片检出95处,实验组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脊椎骨折采用多层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查准确性较高,且检查方式快捷方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创伤性脊椎骨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图像处理技术对于豌豆骨X线摄影特殊体位设计中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为30例,在2018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进行腕部CT检查,将上述参与研究的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青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对上述患者进行CT检查之后的重建并从腕部图像的结果中监测出医师(A、B)以及高级放射师(C)对于患者豌豆骨侧位所进行的最佳观察投影角度,之后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性进行统计,并对后期的数据进行统计以及分析。结果经过临床研究后发现,2名医师与高级放射师在检测数据的结果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都是24.42+3.43°作为豌豆骨侧位X线投影患者的最佳角度,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患者对于效果的满意度也较高。结论CT图像处理技术在于X线摄影体位设计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病情通过二维以及三维的角度进行分析与检测,还能够完善X线摄影技术的实际临床作用,因此,该种技术适用于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推广。

  • 标签: CT图像后处理技术 腕部 豌豆骨 X 线摄影 特殊体位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图像处理技术在急性肠扭转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12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扭转患者临床及多层螺旋CT平扫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以急腹症就诊,典型CT表现为肠管及肠系膜血管呈“漩涡征”和“鸟喙征”,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肠腔扩张积液、积气,严重者可出现肠壁积气及腹腔积液等血运障碍等表现。其中,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最为敏感,也是发生肠壁血运障碍后最早出现的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在急性肠扭转急腹症诊断中具有快速、直观显示图像,对病程发展程度也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标签: 急性肠扭转 急腹症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临床运用价值
  • 简介:本文根据肾小球医学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直方图特征峰的图像侵害方法。通过定位图像的特征峰,从而有效地对肾小球医学图像进行阈值化。经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快速,准确地分割肾小球.

  • 标签: 图像分割 直方图 肾小球 阈值化
  • 简介:2018年8月14-16日,由中国体视学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陕西省信号处理学会共同发起、轮流主办的首届"图像处理与分析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体视学学会副理事长张艳宁教授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 标签: 图像处理 昆明 信号处理 科研院所 体视学 学会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细胞钙瞬变共聚焦图像的特点和处理过程。方法心肌细胞钙瞬变由电刺激激发,钙信号指示剂为Fluo-4,其图像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记录;之后选用适当的软件和自编的一些程序(IDL语言),对原始图像进行格式转换、标准化后,提取其特征曲线和重要参数,最后与重构的钙瞬变图像一起呈现。结果钙瞬变图像经上述过程处理后,其所包含的在钙瞬变过程中胞内胞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和细胞长度随时间缩短或恢复的过程等重要信息得到有效提取。此两类重要信息与重构后的钙瞬变图像一起呈现使结果完整、直观、明确。结论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处理分析心肌细胞钙瞬变图像可达到提取重要信息、明确实验结果的目的,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图像分析 钙瞬变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心肌细胞
  • 简介:摘要:病理图像是临床上确诊的黄金指标,但临床医生通常仅凭临床经验做出一些简单的判断,从而导致误诊。常规的染色方法不仅效率低,可靠性差,而且容易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基于此,本文对组织学病理图像在深度学习中染色处理及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后续相关工作做出参考。

  • 标签: 病理图像分析 病理图像 深度学习 分类 分割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