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由3块骨骼和11条韧带组成。急性踝关节损伤在临床常见,其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全身最常见的韧带损伤,而踝关节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居关节内骨折之首。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资料显示,踝关节骨折占足踝部骨折的55.7%。正确认识和处理踝关节骨折对此类损伤的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急性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骨折 临床 全身骨折 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关节三角软骨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采用资料整合法,对我院2014-2016年收治过的16例腕关节三角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合,调查他们应用的治疗方法以及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全部应用保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法顺筋、局部敷药与固定、中药治疗(针灸、片剂、药物讯息)等治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无一例患者恶化,患者基本实现了身体健康。结论腕关节三角软骨损伤的保守治疗协同中医治疗和功能性锻炼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腕关节三角软骨损伤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磁共振与关节镜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诊断,实验组给予磁共振诊断,对两组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损伤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膝关节韧带损伤检出率、膝关节损伤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与关节镜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磁共振检出率更高,临床可选择两种诊断方法联合诊断的方式进一步确诊患者病情。

  • 标签: 膝关节韧带损伤 关节镜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软骨损伤老年患者采用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04例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软骨损伤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其中52例患者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2例患者采用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4%,P<0.05。结论关节镜微骨折术对老年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软骨损伤 老年 微骨折术 清理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ticarthritis,PsA)皮损和关节损伤的相关临床特征。方法按照CASPAR诊断标准入组121例PsA患者,对其入组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PsA患者皮损初发病年龄平均(27.51±11.95)岁,关节炎初发病年龄平均(36.70±11.95)岁,82.64%患者以皮损为首发;92.56%患者表现为寻常型皮损,进展期占73.60%;83.47%患者为外周型,附着点炎合并滑膜炎占80.99%,最易受累的关节是手近端指间关节,并以第Ⅲ指近端指间关节最常见;外周型和中轴型PsA在银屑病皮损分型上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A患者皮损发病年龄小于关节炎发病年龄,皮损主要表现为寻常型,关节损害主要累及外周动关节,以附着点炎合并滑膜炎为主,最常累及近端指间关节;中轴型PsA患者中,脓疱型和红皮病型发生率高于外周型。深入了解PsA皮损和关节损伤的特征,有利于PsA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防治。

  • 标签: 关节病型银屑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膝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10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日直至2016年2月11日,并将膝关节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3例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损伤患者护理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2.15±0.59)月、症状缓解时间(15.21±0.18)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关节功能较快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家庭护理干预 膝关节损伤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损伤检查中MRI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均对其进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90例患者中均出现关节盂唇撕裂,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撕裂。多数患者伴有关节积液以及肱二头肌肌腱损伤。结论MRI能够对肩关节损伤进行良好的判断,在各类肩关节损伤中的鉴别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MRI 肩关节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踝关节损伤的影像学检查中X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68例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均对其进行X线检查,分析其检出效果。结果68例患者经手术确诊外翻性损伤有11例,外旋性损伤有13例,垂直压迫性损伤有9例,内翻性损伤有35例。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各类型的踝关节损伤检出率分别为81.82%、84.62%、77.78%、94.29%。急性踝关节的总检出率为88.24%。结论对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且能够对其损伤类型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踝关节损伤 X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在我院行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4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心理、饮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ysholm关节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理指导满意度、操作满意度、结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 标签: 关节镜 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伤害控制技术对重度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自 2015年 10月 -2016年 11月收治的重度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 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早期骨折确定性手术治疗) 44例,观察组(给予伤害控制技术治疗) 44例,对比 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2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伤害控制技术应用于重度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救治中,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均有重大意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度骨关节型创伤 胸部损伤 创伤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双盲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我膝关节损伤惠者应用优质护理,效果理想,并发症减少,护理满意度提高。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优质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4例,均在全麻下行肩关节镜加肩袖修补术,在院时均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访视等方式进行延续护理,指导其康复训练。结果术后12周及24周的疼痛、日常生活、关节活动度、肌力四项指标均比术前改善。结论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有利,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肩袖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从乳山市人民医院选择2014年6月17日至2017年3月17日2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并将膝关节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CT检查,观察组实施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5.00%(阳性例数为95例,阴性例数为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采用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膝关节 损伤诊断 应用
  • 简介:背景:肘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其中以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最严重,包含了肘关节脱位、桡骨头骨折及尺骨冠突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肘关节,恢复其稳定性,术中注意骨折与韧带的固定与修复,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目的:探讨肘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3-56岁,平均(36.89±9.40)岁。尺骨冠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标准:Ⅰ型17例,Ⅱ型1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6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和韧带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16.50±3.57)个月,其中,16例没有疼痛,2例轻微疼痛,没有严重疼痛。最后随访时,屈曲90°-140°,平均125.06°±18.12°,伸直丢失0°-70°,平均21.83°±16.93°,旋前20°-85°,平均64.69°±15.25°,旋后30°-85°,平均59.50°±12.73°。所有冠状突和桡骨头骨折显示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72±1.87)周。所有患者肘关节在伸屈位和内翻位稳定,维持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的同心圆复位。3例术后6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Brooker-1级),未作特殊处理;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肘关节轻度退行性改变,经康复锻炼后未见进一步进展;没有桡骨头假体的下沉或明显的肱骨小头骨磨损。根据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标准,本研究58-98分,平均(81.89±9.39)分,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肘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有利于恐怖三联征损伤的复位和固定;修复桡骨头、冠状突和内外侧副韧带能有效恢复肘关节稳定,便于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肘关节 恐怖三联征 尺骨冠突骨折 桡骨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对于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急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61例使用X线进行临床诊断,对照组61例则单纯采用渥太华踝关节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能够对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的损伤程度以及损伤类型进行准确判断,进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X线 急性踝关节损伤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应用磁共振技术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膝关节损伤患者45例,使用西门1.5Avanto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