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表型变化。表观遗传机制的失调在人类恶性肿瘤包括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结果发现:大量表观遗传可凋节有关基因靶点和信号转导通路,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调节基因沉默等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探究这些异常的表观遗传机制对诊断和治疗肝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表观遗传 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微小RNA
  • 简介:背景:基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因素的研究发现,其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易感性基因响应肠道微生物内环境及其他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既可引发对机体固有免疫、特异免疫的保护和耐受,又可引起慢性炎症。目的:分析近10年溃疡性结肠炎与表观遗传修饰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中的发生、发展相关性。方法:以下列检索词:溃疡性结肠炎,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ulcerativecolitis,epigenetic,DNAmethylation,Histonemodification,miRNA,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的28条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主要是易感基因与内、外环境因素相关,受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所介导的沉默。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作用在机体先天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溃疡性结肠炎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 简介:目的介绍了药物聚乙二醇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最新进展.方法以国外大量有代表性的文献为基础,简要论述了聚乙二醇的生理化学特性、药物的聚乙二醇修饰的优势、修饰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并评述其应用前景.结果药物的聚乙二醇修饰技术改变了药物的分子结构,从而改进了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性质,增加了注射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和疗效.结论聚乙二醇修饰技术成功应用于蛋白质药物、有机小分子的前体药物和脂质体药物的研究,显示了药物的聚乙二醇修饰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药物 聚乙二醇 修饰 分子结构 蛋白质 生理化学特性
  • 简介:第二足趾中段狭细而两端粗大的足趾形态,是许多患者的顾虑之一,为此,我们设计了以四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及神经为蒂的[足母]趾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足趾跖侧再造拇、手指。自2003年9月-2005年10月,临床应用14例16指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F。

  • 标签: 拇手指再造 修饰性 趾腓侧皮瓣 急诊 第二足趾 趾底固有动脉
  • 简介:手指末节的外伤性缺损多为切割伤或碾压伤,常常伴有指甲缺损,虽然创面不大,但想完美修复很困难。2005年7月~2007年9月,我们根据手指缺损的情况在躅趾设计以跖背动脉或趾底动脉为蒂,躅甲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及指甲缺损7例,再造手指及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外形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指缺损 手指末节 再造手指 指甲 皮肤 修饰性
  • 简介:摘要 脂质体给药系统可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加药物在靶点的聚集并提高药物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对脂质体—药物相互作用和脂质体分布机理的深入理解,使脂质体药物制剂有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对脂质体体内分布机制以及在生物技术药物方向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脂质体 生物技术药物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异种器官移植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异种输血的研究带来了曙光.人与猪的红细胞的血清学和生物化学特性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猪就成为实现异种输血最具可能性的红细胞供体.猪红细胞上存在异种抗原,包括aGal抗原和non-aGal抗原.aGal抗原和人血清中天然存在的抗aGal抗体结合后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在抗体介导的凝集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但是non-aGal抗原和人血清中天然存在的抗non-αGal抗体结合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作用也不能低估.经特定修饰、改造以后的猪红细胞,是来源丰富的异种血源.

  • 标签: 研究进展 红细胞 血型抗原修饰 异种输血 同种输血 免疫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修饰蛋白检测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收治心肌缺血患者115例,和113例正常人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对照比较,并比较心肌缺血患者疾病不同时间缺血修饰蛋白水平。结果心肌缺血患者缺血修饰蛋白检测水平高于正常人,在心肌缺血1、6、12小时缺血修饰蛋白检测水平不同,最初的检测水平121.35±13.41U/ml高于6小时98.12±15.35U/ml和12小时74.32±7.32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修饰蛋白可以作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缺血修饰蛋白冠心病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建立四川地区成人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四川地区80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游离钴比色法测定IMA的含量,利用百分位数法(非参数法)评估参考区间,以97.5%百分位数作为单侧参考区间上限。结果(1)男、女两组IMA水平分别为小于78.1U/mL和小于77.5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组血清IMA水平为小于77.3U/mL,Ⅱ组血清IMA水平为小于77.6U/mL,Ⅲ组血清IMA水平为小于78.4U/mL。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地区成人血清IMA的参考区间是小于77.8U/mL,与性别、年龄无关。

  • 标签: 缺血修饰清蛋白 参考区间 四川地区 成人
  • 简介:目的观察用BMP7修饰前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羊股骨缺损效果的差异,探讨用组织工程与基因工程相结合的方法修复长骨缺损,为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分别用含有地塞米松(10~8M,Sigma)、β-磷酸甘油钠(10mM,Sigma)的DMEM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1,n=7)和Adeno-BMP7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2,n=7)与珊瑚复合,再分别用于修复股骨缺损,通过不同时间点的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灰度分析来评价骨缺损的程度。结果组1X片显示4月前新生骨密度逐渐增高;八月时,骨缺损处新生骨转化为新生皮质骨。组2X片显示在3月前就有大量新生骨形成,新生皮质骨形成时间明显早于组1。由于组2新生骨形成的体积较大,X片灰度分析与组1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都能修复羊股骨缺损。BMP7局部基因转染的方法有利于骨组织再生。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7 腺病毒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及20例对照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结果ACS患者胸痛发作6h内血清IMA水平明显升高,ACS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SA及正常对照组(P<0.05)。在住院期间和平均6个月随访心血管事件,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IMA水平的有明显差异(P<0.05)。认为IMA对ACS的发生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
  • 简介: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6 摘要: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 4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20例及 20例对照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 )水平,结果 ACS 患者胸痛发作 6h内血清 IM A 水平明显升高, ACS 患者血清 IM A 水平明显高于 SA及正常对照组 (P < 0. 05)。在住院期间和平均 6个月随访心血管事件, 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 IMA水平的有明显差异 (P < 0. 05)。认为 IMA对 ACS的发生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 ] 急性冠脉综合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修饰化脂蛋白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探究修饰化脂蛋白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华西医院急诊科、最终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20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脂及修饰化脂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高密度脂蛋白、糖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高血糖和高水平修饰化脂蛋白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关系密切。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修饰化脂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修饰属于RNA分子普遍存在的表观遗传修饰。此修饰过程存在可逆特征,且在m6A甲基化修饰的动态过程中,有多种酶参与。现阶段,随着高通量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m6A甲基化修饰位点的检测取得一定的进步,且证实其与诸多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等存在相关性。本文综述m6A甲基化修饰的概述、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等,为后续肿瘤疾病治疗提供相关参考。

  • 标签: 消化道恶性肿瘤 m6A甲基化修饰 关系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修饰属于RNA分子普遍存在的表观遗传修饰。此修饰过程存在可逆特征,且在m6A甲基化修饰的动态过程中,有多种酶参与。现阶段,随着高通量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m6A甲基化修饰位点的检测取得一定的进步,且证实其与诸多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等存在相关性。本文综述m6A甲基化修饰的概述、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等,为后续肿瘤疾病治疗提供相关参考。

  • 标签: 消化道恶性肿瘤 m6A甲基化修饰 关系
  • 简介: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EC—CD)自杀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含EC-CD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pLCDSN将人EC—CD基因转导入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用G418进行筛选,得到抗性克隆CT26/CD,比较CT26/CD与野生型CT26的成瘤性,评价CT26/CD对野生型CT26细胞肝转移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CT26/CD能在含0.6g/LG418的培养液中稳定生长;RT—PCR证实EC—CD基因在CT26/CD中表达;CT26/CD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加(P=0.000),且具有良好的旁观者效应;CT26/CD的成瘤性与野生型CT26相似(P=0.892);CT26/CD联合5-FC对野生型CT26的肝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明显延长了荷瘤小鼠存活期(P=0.000)。结论EC—CD基因修饰的结肠癌细胞瘤苗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 标签: 胞嘧啶脱氨酶 自杀基因 疫苗 结肠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人胃癌细胞瘤苗(HG-1/IL-2)治疗胃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并初步评价其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以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L-2cDNA转导入HLA-A2阳性的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经60Co照射灭活后,制备成HG-1/IL-2.15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入组.以5次接种为1疗程,接种时间分别在第1、8、15、29和58天,每次于一侧腹股沟和对侧腋部皮下注射.每次接种后严格观察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开始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进行免疫学指标和临床受益评价.结果除1例因疾病快速进展,在接种3次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余14例均完成5次接种.接种后发热和注射局部红肿、酸胀感是最常见的反应.治疗后未观察到患者血液、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明显异常.部分患者治疗后血清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L-2等体液免疫和CD3、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有一定程度提高.4例获部分缓解,6例稳定,4例病情进展.结论IL-2基因修饰胃癌细胞瘤苗治疗耐受性好,部分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改善明显.该药物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 基因修饰瘤苗 治疗 胃癌 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前后儿茶酚抑素与缺血修饰蛋白含量的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有效探究。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调查对象为我院接诊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患者急诊PCI显示血管梗死复杂程度将其分成单支血管病变A组、双支血管病变B组与多支血管病变C组,全部患者都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并进行儿茶酚抑素与缺血修饰蛋白含量等指标测定。结果三组患者在PCI术后的CST、缺血修饰蛋白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发生变化。结论儿茶酚抑素能够在临床心肌梗死的预后判断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儿茶酚抑素 缺血修饰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