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误的集束化康复护理效果分析;方法:根据治疗方式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建立对照组(n=35)与集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组实施集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各项吞咽功能障碍指标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评分高于护理前,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中,采用集束化康复护理利于恢复患者吞咽能力,提升对误预防效果。

  • 标签: 脑卒中吞咽障碍 预防误吸 集束化康复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密闭式痰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 抽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 住院的需要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 200 人次 ,按数字分类法 分为两组。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对照组采用开放式痰管进行痰,而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痰器进行痰,比较两种方法痰后血氧饱和度、 心率 及呼吸频率 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密闭式痰法在维持血氧饱和度、减少心率及呼吸频率波动、 简化操作程序等方面均优于开放式性痰法。结论:密闭式痰较开放式痰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人工气道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左右侧卧位鼻饲对气管切开病人误的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气管切开鼻饲病患40例为此次观察对象,纳入时间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根据鼻饲体位不同分组为A组、B组,A组病患施行右侧卧位鼻饲体位,B组病患施行左侧卧位鼻饲体位。比较两组气管切开鼻饲病患并发症、胃蛋白酶情况比较。结果:鼻饲1.5h、鼻饲3h,B组病患胃蛋白酶水平低于A组,鼻饲3h误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A组,P

  • 标签: 左右侧卧位 鼻饲 气管切开 误吸 胃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选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我院收入的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 90 例)进行分组,即:比对组、研究组,其中,比对组纳入 45 例,研究组纳入 45 例,对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比较最终的护理效果。 结果: 关于 ICU 监护时间、拔管时间和误、压疮发生率指标, 2 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集束化护理)显著低于比对组(常规护理), P < 0.05 。 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 ICU 监护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误、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 集束化护理 误吸 压疮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在进行鼻饲中发生误的原因,总结得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和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肠营养护理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误情况总结,发生误的患者分为误组,对于未发生误的患者总结为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误发生原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和护理方法。结果:通过表格研究数据发现,误组共24名患者,未发生误组患者76例,对多种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镇静药物使用情况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患者GCS评分、护胃药物使用情况、置管深度和留置深度是导致患者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患者GCS评分、护胃药物使用情况、置管深度和留置深度是导致患者误的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在发生误后,会导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受到影响,笔者进行系统的分析后,总结各种相关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降低患者发生误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昏迷患者 鼻饲 误吸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ERCP 的镜护理配合对策与效果。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 期间行 ERCP 治疗 的 60 例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 60 例 患者分为 2 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全过程护理配合,观察并比较 2 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ERCP 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可确保 ERCP 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ERCP; 镜; 护理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固术对跟骨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100 例跟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10 月,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一组给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一组给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分别作为普通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足部功能优良率为 96% ( 48 例),比普通组的 82% ( 41 例)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疗效良好,可有效恢复患者足部功能,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术 跟骨关节内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痰灌洗治疗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74例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34例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吸氧、补液和机械通气等,记为对照组, 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痰灌洗治疗,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5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3.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于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吸氧、补液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痰灌洗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更快康复出院,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呼吸重症监护室 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儿毛细支气管炎采取痰护理时的价值。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挑选在我院收治的4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分为甲组(n=21例)、乙组(n=21例)。甲组实行痰护理,乙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家属满意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甲乙组患儿家属满意率分别为95.24%、71.43%,差异有可比性(P

  • 标签: 吸痰护理 毛细支气管炎 肺功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应用于皮质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参照其症状分型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未成熟型)、观察组(成熟型)。就临床指标、并发症、视力状况展开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1周和1月视力值全部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术后1周和1月视力值全部高于术前,P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皮质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视力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痰和灌洗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6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痰和灌洗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PaO2/FiO2、FEV1护理前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PaO2/FiO2、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痰和灌洗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围术期优质护理,以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肺泡灌洗 呼吸衰竭 SAS评分 SDS评分 临床指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镜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镜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镜下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镜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镜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镜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镜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镜下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镜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镜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 摘要】 目的 比较微创 DHS固定及 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 从我院选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组一 35例为对照组,采用微创 DHS固定治疗,组二 35例为观察组,采用微创 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优良率情况。 结果 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在总优良率上,显著低于观察组 (P< 0.05)。 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PFEN固定治疗,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DHS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乳化除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9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8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眼压、房角宽度及中央前房深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有效率为 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9.17%( 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除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高视力,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青光眼
  • 简介:【摘要】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对消化道粘膜以及粘膜下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便于病理学评估、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可达到与外科治疗相似的效果,因而对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合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手术全过程,还要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并与手术者形成默契的配合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镜粘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NIP (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鼻镜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取得的疗效展开探析,评估不同的治疗方案。 方法: 研究的对象为 40 例在 2016年 12月 ~2018年 12月 期间接受手术 治疗的 NIP 患者 ,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纳入分组, 对照组(例数 =20 例)在治疗的期间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例数 =20 例)在治疗的期间接受 鼻镜手术 ,对 对照组、治疗组取得的疗效 展开相应的 分析和对比。 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经治疗后其复发率分别为 5.0% 、 25.0% ,应用鼻镜手术展开治疗的实验组其复发率比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更低,组别间数据分析和比对中有明显差异( P<0.05 )。实验组、对照组在经过治疗之后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0.0% 、 15.0% ,应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比实验组明显更高,组别间数据分析和比对中有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NIP 患者接受鼻镜手术进行治疗,可保障其并发症、复发率降至最低,值得推广 。

  • 标签: NIP 鼻内镜手术治疗 疗效 传统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