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腹症患者中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医治的急腹症患者(40例)当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患者均进行排螺旋CT检查,并通过重建技术得到影像学图像,总结排螺旋CT诊断同病理学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排螺旋CT诊断的检出准确率小于病理学诊断,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急腹症患者中,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很好,诊断的准确率很高。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急腹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5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分别行普通X线平片及排螺旋CT重建进行诊断,比较二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57踝关节骨折患者,诊断后,排螺旋CT扫描共显示各类型骨折57例,而常规普通X线平片仅仅显示51例,排螺旋CT重建诊断符合率为100%,普通X线片仅为89.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螺旋CT重建技术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的显示踝关节骨折情况,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踝关节骨折 X线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在胫骨髁间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双排螺旋CT证实的胫骨髁间骨折患者40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四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四肢及关节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胫骨髁间的骨折及移位、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移位情况。结论四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双排螺旋CT扫描是胫骨髁间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方案。

  • 标签: 胫骨髁间骨折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管理小组,探析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实施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未实施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黏膜出血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得到显著性降低,气管切开湿化效果满意率得到显著性提升,差异性均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管理小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气道管理小组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经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平面重组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4例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接受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检查、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平面重组检查,记录其检查结果,将所得数据经SPSS软件给予相应检验后得出结论。结果44例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完成率为100.00%,接受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平面重组检查对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检出率高达97.73%,而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检出率仅为79.55%(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平面重组可显著提高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检出率。

  • 标签: 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多向调整 多平面重组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对ICU重症病患人工进行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4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病患人工进行综合护理,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ICU重症病患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人工冷冻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87例在支气管镜下行冷冻治疗的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人工检查治疗组42例(改良组),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组45例(常规组),参数心电监护仪检测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体动次数及术后感受、反应;1周后评估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气促评分、患者生活质量ECOG评分,1月后复查肺功能FEV1。结果改良组术中体动及术后不良感受小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常规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常规组气促评分、生活质量ECOG评分、肺功能检查FEV1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镜复查狭窄提示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人工在高频电切和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所致狭窄与常规支气管下治疗相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患者术中感受、反应优于常规支气管治疗组,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改良气道 晚期阻塞型肺癌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并阐述了螺旋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优势以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螺旋CT扫描 多模式三维重建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吸痰专项护理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伴黏液高分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6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并伴有气黏液高分泌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患者,行吸痰专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就护理效果而言,研究组为95%,对照组为70%;就气血分析结果而言,护理后研究组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肺部感染性疾病伴黏液高分泌患者应用吸痰专项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气血状况,实现有效的护理干预。

  • 标签: 肺部感染性疾病 气道黏液高分泌 气道吸痰 专项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咳嗽炎症变化状况。方法选择亚急性咳嗽患者36例为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血清IL-17、FeNO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症状积分、IL-17及Fe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IL-17及FeNO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L-17与FeNO呈正相关关系(r=0.626,P<0.05),与症状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452,P<0.05)。结论亚急性咳嗽存在明显的炎症和气反应性升高,IL-17表达水平能体现亚急性咳嗽炎症严重程度。

  • 标签: 亚急性咳嗽 气道炎症 白细胞介素-17 一氧化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是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治疗措施,在构建人工后,护理人员需做好湿化护理,以避免各种感染、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以一例高龄呼吸衰竭患者的人工湿化护理为例,分析具体的护理方法与护理体会。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护理 呼吸衰竭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4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为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进行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呼吸衰竭 气道护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对200例我院收治的胸部外伤病人,用16层螺旋CT螺旋扫描后,运用多种后处理,如MPR、VR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成像及观察肋骨骨折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较X线平片提供更多准确的影像信息,能完整显示肋骨骨折位置、形态、数量及胸部并发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

  • 标签: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三维重建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消化重建方式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67例,分别随机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术31例(A组),BillrothⅡ式吻合术36例(B组),观察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的血糖情况。结果A组血糖在术后3月及6月血糖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用BillrothⅡ吻合术可有效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患者因呼吸中枢抑制、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合并颅底骨折致出血、脑脊液漏等原因,一般都需要建立人工。人工建立是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措施之一,对处于昏迷状态的颅脑损伤患者建立人工可便于他们的呼吸管理。人工的建立在保持通畅、消除呼吸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纠正二氧化碳蓄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人工建立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保持呼吸通畅是保证成功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因此,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有效建立人工并做好人工建立后的护理。

  • 标签: 颅脑外伤 人工气道 建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患者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生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人工气道 重症监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经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迅速人工,保证呼吸始终有效通气,是机体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生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维持的有力保障,同时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基础。因此,保障机械通气的顺利实施、维持人工顺畅,气体交换充分需要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可有效规避呼吸系统感染、保证呼吸通畅、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气道切开 机械通气 湿化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