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期间收治的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患者30例,均为成年人,对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抗生素治疗为主,辅助以对症及原发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76.66%,死亡7例,死亡率为23.33%。结论正确、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时纠正引起感染的诱因,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革兰阴性杆菌肝炎 成人年 抗生素治疗 对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共收治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10例患者运用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观察组10例患者运用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化疗方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部分缓解率为4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而言,运用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极为有效,且极为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紫杉醇 表柔比星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未治疗期与治疗后期的阴性、阳性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74例,其中37例患者的未治疗期大于一年(将其定义为A组),另外37例患者的未治疗期小于12天(将其定义为B组)。对两组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的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的SANS、SAP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抽样患者出院后半年症状未缓解者的未治疗期明显长于症状缓解患者的未治疗期,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未治疗期的长短会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对患有首发精神分裂的患者,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和治疗,可以使其预后效果更加理想,并使治疗后的复发率降低。

  • 标签: 未治疗期 首发 精神分裂症 阴性 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粪便隐血实验检出率低,照成假阴性漏诊的原因,找出相应的的对策,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到2015年间粪便化验患者100人,分两次用不同的方法检测粪便隐血,比较两次化验结果的检出率,找出假阴性漏诊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100位患者初次化验粪便隐血检出36人,第二次更换容器,控制饮食,停止药物,增加采集量,更换实验方法,检出44人,可见采取措施后完全可以提高检验质量,提高检出率。

  • 标签: 粪便隐血 假阴性 检出率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并简单分析造成结果的成因,为正确检测乙肝提供帮助。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乙肝检查患者且结果为假阴性或假阳性者96例,对患者的其他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造成具体乙肝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成因。结果96例病例中,假阴性为49例,假阳性47例,分析具体成因中,其中检验操作因素47例,占48.96%,试剂因素29例,占30.2%,检验方式问题16例,占16.67%,其他4例,占4.17%,结果发现,以检验操作因素为主导因素(P<0.05)。结论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与检验的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实验室检验中,需要注意对这些因素的控制与抑制,进而保障实验室检验的效果,综合推动乙肝检验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基础。

  • 标签: 乙肝检验 假阴性 假阳性 结果
  • 简介:摘要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因病程长、HBVDNA及ALT波动等因素,较HBeAg阳性CHB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等终末期肝病。现在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即对HBeAg阴性CHB进行长期抗HBV治疗。目前,抗HBV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NUCs)。干扰素疗程固定,但治疗中的低HBVDNA阴转率、停药后的低远期反应率和高复发率提示治疗效果不理想1-2;NUCs包括拉米夫定(LMV)、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LMV和LdT是治疗的有效药物,遗憾的是病毒耐药发生率较高。ADV、ETV和TDF的耐药发生率较低,但ADV抑制病毒能力相对较弱,ETV抑制病毒能力强,但价格较高,而TDF在我国尚未上市。HBeAg阴性CHB因其本身的难治性和用药的长期性,患者很难承受疾病、药物所带来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根据当前药物所能达到的有限治疗水平和我国国情,在对HBeAg阴性CHB初始抗病毒治疗时,为实现长期、有效抗病毒治疗,如何在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兼顾经济性,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标签: 病毒性肝炎,乙型 HBeAg,阴性 核苷(酸)类似物 成本-效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福清医院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本院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间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219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用纸片扩散法或生物梅里埃仪器法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感试验。结果2014年分离到的革兰氏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假单菌、变形杆菌占分离前7位,非发酵菌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增速较快。结论2014年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感染较往年略有上升。

  • 标签: 革兰氏阴性杆菌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巴派特与泮托拉唑对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与硫糖铝治疗,研究组给予瑞巴派特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瑞巴派特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巴派特 泮托拉唑 幽门螺杆菌阴性 慢性糜烂性 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氨磺必利与氯氮平运用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纳入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采取氨磺必利,对照组采取氯氮平,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SAN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效果明显,尤其是在减轻阴性症状上优势较大,快速稳定病情。

  • 标签: 临床疗效 氯氮平 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依据其精神病症状选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进行心理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的评价BPRS指标值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要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仅有情感平淡(I)、思维贫乏(Ⅱ)两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采取了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后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在SANS指标改善上观察组的效果更加明显。此外,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意义。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一精神药物治疗方式。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心理治疗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从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与治疗之前进行比较,两组入组患者的PANSS得分出现显著下降,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和总分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之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患者并经过确诊的56例RhD阴性血型患者,对RhD阴性血型抗原进行分析。结果RhD阴性患者血型抗原分布中O型有25例,占比最大为44.6%;本次实验研究共检测出DEL型12名,占21.4%(12/56),其中,O型有5例,占比最大为41.7%(5/12)。结论分析RhD阴性血型抗原能够避免血液之间产生同种抗体,预防溶血性输血,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RhD阴性 抗原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2015年版CLSI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5090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8.1%、14.9%、14.0%、13.1%、6.2%和4.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为66.1%、39.1%和36.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小于4%。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2.1%和34.9%,对美罗培南为82.3%和33.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仍有很高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

  • 标签: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药物敏感试验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复发转移(复发、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5年生存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复杂且复发转移率高,使得患者预后普遍较差。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阴性患者中选择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进行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0%)更显著,两组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症状量表评估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阴性症治疗中联合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不良反应率。

  • 标签: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阴性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氨磺必利、利培酮联用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首发)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阴性症状量表(PANSS)、Simpson椎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结果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量表(PANSS)、Simpson椎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利培酮联用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首发)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剂量氨磺必利 利培酮 精神分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至我院进行诊治的8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实验组给予阿帕替尼250mgqd靶向联合希罗达1.5bid口服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希罗达3片每天2次治疗。治疗60天后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10例,临床控制率为23.26%(10/43),实验组患者临床控制20例,临床控制率为46.51%(20/43),两组患者之间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希罗达化疗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可以更加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阿帕替尼替尼 靶向治疗 希罗达 近期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R、P-PKB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我院接收的乳腺癌门诊患者,其中53例患者为三阴性乳腺癌,47例患者为非三阴乳腺癌,检测患者AR、P-PK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AR的表达水平明显比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低,但P-PKB的表达水平高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经SPSS17.0分析数据得P<0.05,即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AR、P-PKB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疾病分期。

  • 标签: AR P-PKB 三阴性乳腺癌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帕罗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64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用帕罗西汀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相近。结论帕罗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效果良好。

  • 标签: 帕罗西汀 辅助治疗 对精神分裂 阴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