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对肢长骨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肢长骨创伤骨折的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良好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对肢长骨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段、愈合情况良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实践。

  • 标签: 钢板螺钉内固定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肢长骨创伤骨折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5年11月至201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肢长骨创伤骨折患者76例,按照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78.9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方式相比,利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方式对肢长骨创伤骨折进行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 标签: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干眼症患者应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干眼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对照组)48例和聚乙烯醇滴眼液组(试验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充血评分和干眼仪等级,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组、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充血评分和干眼仪等级均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两组治疗前的泪液分泌试验组、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但试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检验P<0.05。结论干眼症患者应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干眼仪等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干眼症 聚乙烯醇滴眼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和肝素在深静脉置方面的解除效果,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深静脉置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即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解除堵,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肝素。两组患者在接受堵解除的同时辅以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堵解除效果及其他指标。结果就再通率而言,研究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2.5%(29/40);就再通时间而言,研究组完全堵塞的再通时间为(14.29±4.58)分钟,部分堵塞的再通时间为(9.81±4.28)分钟,对照组则分别为(19.11±6.41)分钟和(15.88±5.04)分钟,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与肝素相比,尿激酶在解除深静脉置堵管上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而辅以临床护理可以加快堵的解除速度。

  • 标签: 尿激酶 肝素 深静脉置管 堵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术在肿瘤化疗患者应用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2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科应用PICC置术行化疗的398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术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了化疗药液的顺利输注。结论应用PICC置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化疗的毒副反应,有利于化疗周期的完成。

  • 标签: PICC置管 化疗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J附结石导致拔困难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起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例双J附结石形成膀胱镜下拔困难,最终采用输尿管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后拔出双J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病例最终均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后拔出双J。结论经皮肾镜解决双J表面附结石致拔困难效果可靠。

  • 标签: 输尿管镜 经皮肾镜 双J管结石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癌症患者PICC置术应用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癌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置——头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实验组患者给予新探究体位置——外周中心静脉置术(PICC),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成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实验组患者为6.7%%;对照组患者的留置成功率为80.0%%,实验组患者的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3%%,实验组患者的为93.3%%;两组间差异显著,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PICC新探究体位置的效果较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的留置成功率,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1。

  • 标签: 癌症患者 PICC置管术应用 护理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次法根治疗与一次性根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9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7例,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参照组43例采用多次法根治疗,研究组44例采用一次性根治疗,对照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45%,高于参照组74.42%,(P<0.05);并发症发生率4.55%,比参照组20.93%低(P<0.05)。结论临床以根疗法治疗牙体牙髓病,一次性根疗法应用效果比多次法根疗法更显著,可在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防治并发症,临床操作起来安全性也较高。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多次法根管 一次性根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予以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其临床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能力(Fegl-Mevyer)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由于对照组70%,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和治疗中,予以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出血性脑卒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免疫吸附疗法期间深静脉置维护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围绕免疫吸附期间深静脉置中常见的问题和副作用提出相应的干预防御措施。结果最大程度保障免疫吸附期间深静脉置在治疗中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保障免疫吸附治疗期间深静脉置更高效的配合治疗和治愈疾病。

  • 标签: 免疫吸附 深静脉置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肢外伤的临床急救治疗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肢伤残患者9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肢伤残患者9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措施,研究组加强监测监护,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总结临床经验,改进急救措施,有利于提高肢外伤患急救效果。

  • 标签: 四肢外伤 急救 监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消化内科鼻胆管意外拔的风险防范,为临床护理安全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实施原有风险防范以来发生的鼻胆管意外拔16例,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改进风险防范以来发生的鼻胆管意外拔1例,进行分析比较,探析新改进风险防范在鼻胆管护理中重要性。结果消化内科鼻胆管意外拔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护患沟通、改进固定方法等防范措施,意外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措施是有效保障消化科鼻胆管引流患者的安全,降低意外拔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予以推广。

  • 标签: 消化内科 鼻胆管 风险防范 固定方法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运用B超引导下行PICC置术的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1—1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根据病情及血管条件差需要长期输液的28例患者,在置前均采用B超观察血管情况。结果3例未行PICC置术,改行中心静脉置(CVC),25例患者B超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PICC。

  • 标签: B超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留置导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关注留置导尿体表固定的方法却没有统一的固定方法,笔者查阅文献,发现留置导尿固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不加体表固定;第二类是固定于腹部;第三类固定于大腿部。现将其总结如下,希望给临床工作者带来借鉴。

  • 标签: 留置导尿管 固定方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行导管维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置早产儿50例,均为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置长度设置为自穿刺点始,沿静脉走行,直至机体右胸锁关节位置,再向下达第3肋间隙处,应用肝素盐水1U/ml每6h进行一次脉冲式冲,每日结束输液后,应用肝素盐水1U/ml行正压封(对照组,n=25)与置长度设置为自穿刺点始,沿静脉走行,直至机体右胸锁关节,在完成置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每6h行一次脉冲式冲,每日结束输液后,应用肝素盐水1U/ml行正压封(观察组,n=25)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PICC置新生儿,置长度设置为自穿刺点始,沿静脉走行,直至机体右胸锁关节,在完成置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每6h行一次脉冲式冲,每日结束输液后,应用肝素盐水1U/ml行正压封进行维护,可显著降低导管封塞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导管维护 新生儿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根治疗技术治疗牙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到2016年10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9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2.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72±0.45分和2.44±0.52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88±0.52分和4.78±0.61分(P<0.05),且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法口腔根治疗技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能提高治疗疗效,缓解术后疼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根管治疗技术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一次法 多次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引流管在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统计我科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共收治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58例,其中56例均给于全身化疗、胸腔积液引流、胸腔灌药治疗后病情稳定。另外2例因特殊原因导致治疗中途意外脱。结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患者长时间携带引流袋,势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所以我们护理人员既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还要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各项告知工作,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以保证我们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 标签: 胸腔引流 恶性胸腔积液 肺癌晚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前后留置尿致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的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82例全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3月—5月间,将全麻前留置导尿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91),将全麻后留置导尿的患者,纳入常规组(n=91)。全麻前进行导尿留置的研究组患者,予以适当心理护理干预,告诉患者留置导尿所致的尿道刺激症状以及重要性,利用利多卡因胶浆2%麻醉尿道表面后插入尿。常规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留置导尿。待到麻醉退去,观察分析两组尿道刺激症状。结果研究组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全麻之前留置导尿,待到患者术后苏醒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尿道刺激症状的耐受性,使患者安全渡过,以防术后风险。

  • 标签: 留置尿管 全麻 尿道刺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置术在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置术治疗的治疗组和传统切口引流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5.00%VS7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11.98±4.12)dVS(23.01±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置术用于治疗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直肠后间隙肛周脓肿 置管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临床上非计划拔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为病员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文就留置胃非计划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做一综述。

  • 标签: 非计划拔管 胃管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