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剂量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殿性肾炎(HSPN)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HSPN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分别给予甲基泼尼龙治疗与大剂量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故值得推广。

  • 标签: 过敏性紫殿性肾炎 环磷酰胺 甲基泼尼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七氟对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需在麻醉状态下手术治疗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异氟麻醉,研究组予以七氟麻醉。将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完成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苏醒后产生躁动和哭闹比例仅为10.00%,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0)。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应用七氟实施小儿临床麻醉,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烷 临床麻醉 异氟烷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37例麻醉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17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试验组应用七氟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比。结果试验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醉应用七氟吸入诱导麻醉可显著缩短麻醉和苏醒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麻醉 七氟烷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性元宫、爱母及吉妮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放置宫内节育器且无上环禁忌症的38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每组128例。A组安放活性元宫,B组安放爱母,C组安放吉妮,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脱落率分别为4.69%(6/128)、5.47%(7/128),明显高于C组0.00%(0/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因症取出率分别为14.06%(18/128)、15.63%(20/128)明显高于C组3.13%(4/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78%(1/128)、1.56%(2/128)与C组0.78%(1/12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元宫、爱母及吉妮避孕效果均较好,其中吉妮环发生脱落与因症取出几率相对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活性元宫环 爱母环 吉妮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厌培养和需培养在血培养中的应用,分离菌阳性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200份标本采用自动培养监测系统进行需和厌培养并分离菌株。结果共检出27株细菌,阳性率为13.5%,其中需培养检测出的细菌20株,阳性检出率为10%,厌培养检测出25例,阳性检出率12.5%。细菌检出时间为2~50h,其中2~24h检出细菌22株,24~48h检出细菌6株,48h以后检出细菌2株。结论需和厌血培养用于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病等病原体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血液标本应同时做需和厌培养,以提高临床细菌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厌氧培养 需氧培养 血培养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多功能取钳和传统取钩两种器械在宫内节育器放取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12月诊治的60名要实施宫内节育器取的妇女,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取钩,研究组采用多功能取钳,实施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取时间、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取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取器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取顺利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取困难和取失败的患者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子宫壁损伤和节育器断裂的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多功能取钳取出节育器可明显降低取的困难程度,并且提高取器准确性,降低取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伤害,有很大的实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功能取环钳 传统取环钩 宫内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小儿诱导以及维持麻醉工作期间,观察七氟药物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04月收治的32例住院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住院患儿分组;对照组开展麻醉诱导工作期间,选择氯胺酮药物完成;观察组开展麻醉诱导工作期间,选择七氟药物完成;对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等回顾性分析。结果同对照组住院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患儿获得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临床对住院患儿在开展诱导麻醉工作期间,合理选择七氟药物完成,对于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的缩短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优化住院患儿的麻醉效果。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诱导 维持麻醉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氟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通过随机的选择的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共4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丙泊酚静脉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吸入七氟诱导和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段的有创动脉压(I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脉搏血饱和度以及气道压(Peak)的变化情况和麻醉效果。结果手术T4以后观察组EtCO2(38.1±2.7)、Peak(13.1±1.5)和对照组EtCO2(38.1±2.6)、Peak(14.1±1.5)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时间上观察组(13.5±5.2)min,对照组(13.6±5.2)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醒后,观察组出现躁动、恶心呕吐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时,运用七氟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而且刺激相对来说比较小,患儿还可以快速的清醒,但是术后患者极易出现躁动的情况,而且恶心呕吐的出现的次数相对来说比较多,必须做好及时预防和处理工作。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腹腔镜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瑞芬太尼对七氟麻醉患儿自主呼吸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疝气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麻醉用药瑞芬太尼0.09μg/(kg?min);改良组给予瑞芬太尼0.06μg/(kg?min),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操作时间、麻醉时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等对比存在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开始疼痛时间、躁动发生比例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和麻醉。结论对于小儿疝气手术中对患儿实施瑞芬太尼0.09μg/(kg?min)联合七氟麻醉,能够明显增加患儿自主呼吸的抑制,应用瑞芬太尼0.06μg/(kg?min)联合七氟麻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患儿的自主呼吸,减轻呼吸抑制影响。

  • 标签: 瑞芬太尼 七氟烷 麻醉 小儿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年龄和吸烟相关的进行性肺疾病,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影响,呈现出不可逆性气流的受限。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但是并没有有效的治疗策略。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与COPD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针对DNA甲基化进行治疗可能存在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DNA甲基化 吸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额全身麻醉中七氟与氯胺酮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的64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七氟联合氯胺酮麻醉)和对照组32例(氯胺酮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清醒时间、苏醒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七氟和氯胺酮两种药物进行混合使用来对患儿的身体进行麻醉,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是一种较为安全和便捷有效的临床麻醉方式。

  • 标签: 小儿 七氟烷 氯胺酮 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七氟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随后同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将这88例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氯胺酮组与七氟组,每组各44例。其中氯胺酮组患者采取氯胺酮药物进行诱导麻醉,而七氟组患者则采取七氟药物进行诱导麻醉。结果七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等情况显著优于氯胺酮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诱导 维持麻醉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一例急性重度甲基苯丙胺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探讨,总结了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及时评估病情、对症处理、清除毒物、病情监护、药物治疗等,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缩短了住院天数,减少了并发症。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中毒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9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在给予足量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利尿、促进排泄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利培酮、氯硝西泮片或氟哌啶醇注射液肌注等治疗。第二组给予足量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利尿、促进排泄的基础上,在给予氯硝西泮治疗。并采用PANSS量表对两组间在治疗前后予以评定。结果PANSS量表检查表明,第一组在治疗前后及与第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效果肯定,能快速控制病情,降低护理难度。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6例在本院接受气管异物取出术治疗的患儿,治疗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双盲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复合丙泊酚麻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1%、24.24%,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在T2~T5这4个时间段的血饱和度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应用七氟复合丙泊酚的临床效果优越,安全性高,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

  • 标签: 七氟烷 丙泊酚 小儿 气管异物取出术 麻醉
  • 简介:摘要高压治疗是许多急慢性疾病的首选或辅助治疗方法。已有大量证据表明,高压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及黄斑囊样水肿、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翼状胬肉手术后巩膜溶解坏死等眼病安全有效。而对另外一些眼部疾病,也初步显示了其潜在治疗作用。但是,高压治疗也有一些全身及眼部副作用,而对于高压治疗的确切疗效以及新适应证的筛查也仍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治疗机制 眼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口腔治疗中七氟吸入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儿童口腔治疗者进行麻醉干预,按照随机序号法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后,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进行七氟吸入麻醉;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睫毛反应消失时间和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低于对照组70.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吸入麻醉应用于儿童口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不会对患者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七氟烷吸入麻醉 应用 儿童口腔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七氟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患有肺癌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有肺癌的老年患者给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七氟的麻醉方法,对比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有肺癌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有肺癌的老年患者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3天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MMSE评分)与对照组患有肺癌的老年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与应用丙泊酚的麻醉方法相比,对患有肺癌的老年患者使用七氟的麻醉方法的效果更好。

  • 标签: 七氟烷 丙泊酚 麻醉 老年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低流量七氟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选2016年2月—2018年2月实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40例作为探讨,均为ASAⅠ~Ⅱ级患者,因我院是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不久,手术病例不多。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低流量七氟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流量七氟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具有麻醉诱导时间短、不良反应少、苏醒快、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等特点,临床结果非常好,值得去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腹腔镜 七氟醚 麻醉 低流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