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斑囊水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黄斑囊水肿患者30例36眼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视力提高27眼,视力不变5眼,视力下降4眼。水肿吸收31眼,水肿未退5眼。结论查找病因,针对不同病因治疗。通过病因治疗大部分可治愈。

  • 标签: 黄斑囊样水中 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入院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50例,分别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COPD患者病情与上述指标的关。结果血清hs-CRP水平在COPD急性发作期高于稳定期,稳定期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PA水平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水平低于稳定期,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均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且其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可用于预测老年COPD的发病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头孢类针剂后饮酒致双硫醒反应的诊断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饮酒前后使用头孢类针剂出现双硫反应的患者12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双硫醒反应,2例症状较明显、精神紧张患者转上级医院诊治,追访诊断相同,其余10例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在2小时内症状得到好转,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结论鉴于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后饮酒有致双硫醒反应的可能,故使用该类药物,应在用药前1天及2周内禁酒,医护人员应熟悉双硫醒反应,及时预防、诊断、治疗。

  • 标签: 头孢菌素 饮酒 双硫醒样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术式治疗小儿腺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归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腺体肥大患者180例,其中60例行传统腺体刮除术,60例行鼻内镜下吸切钻腺体切除术,60例行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体消融术进行手术。比较三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与传统腺体刮除术、鼻内镜下吸切钻腺体切除术相比,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体消融术具有切除彻底,损伤小,出血少,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等优点。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手术方式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敷料配合胶原蛋白对压疮愈合的影响。意义了解伤口敷料配合胶原蛋白治疗的情况,降低患者感染率,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压疮的患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进行分期和评定。结果40例患者中观察组治愈16例,治愈率86.7%;对照组治愈率40%,两组比较χ2=14.08,P<0.05,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伤口敷料配合胶原蛋白治疗压疮效果好。

  • 标签: 压疮 伤口敷料 胶原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病患者尿蛋白与尿肌酐(UPCR)比值和24h尿蛋白(U-TP)定量的变化情况,分析两种检测指标在评估疾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的作用及相关性,为慢性肾脏病患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330例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液标本,对所有患者留取随机尿采用终点法检测UPCR比值水平,并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进行24U-TP定量检测。结果按尿蛋白定量分组,将24U-TP分为四组,第1组<0.15g/24h、第2组<1g/24h、第3组<3.5g/24h、第4组>3.5g/24h、显示随机尿UPCR比和24U-TP定量结果随分组的增加有明显增加趋势,各组24U-TP定量与UPCR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第1、2、3、4组UPCR比与24U-TP定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2、0.881、0.951、0.844(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机尿标本检测UPCR比值可作为病理性蛋白尿患者方便、准确评估尿蛋白的方法,可替代24hU-TP定量应用于监测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情况,或者对24hU-TP定量与UPCR比值结合分析,以更好的评估病情,协助临床诊断。

  • 标签: 24h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 尿肌酐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应用环形电切术切除子宫颈病灶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未使用麻醉药,手术时间3~12min,术中出血量3~45mL,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例患者术后2周出血1次,出血量约20mL,给予云南白药及纱布压迫止血,24h后取出,未再发生出血,1例患者发生宫颈粘连,经宫颈扩宫棒扩张后治愈。未出现感染者。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不仅可以治疗宫颈疾病,保留生育功能,而且对宫颈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使用价值,避免盲目活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 标签: 宫颈癌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 上皮内瘤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参考文献并结合笔者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强调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作用和优势(1)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目的比较,(2)预测心血管病危险,(3)抗生素疗效观察和监测病情,(4)C-反应蛋白与WBC、ESR检测项。结果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应把C-反应蛋白的检测作为常规项目,为临床诊断疾病和观察疗效提供依据。

  • 标签: C-反应蛋白 WBC ESR 全程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p53作为比较经典的抑癌基因,对诱导细胞死亡、上皮组织发育以及肿瘤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p53能结合并激活细胞分裂制动基因从而控制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对细胞增殖分化起负调控作用。但是,突变型p53基因不但丧失抑癌功能且具有恶性转化功能。本文从该基因的来源、结构、作用、以及其在口腔白斑中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 标签: p53 口腔白斑 抑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心对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份随机门诊病人组和82份正常对照组离心前后尿标本β2-mg含量。结果随机门诊病人组尿液离心前后β2-mg的结果不同,具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离心前后尿β2-mg的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尿β2-mg的结果更准确。结论建议在测定尿β2-mg时应将尿液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测定以免造成误诊。

  • 标签: &beta 2-mg 离心 放射免疫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肉类食品不同制方法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予以探讨。方法应用不同的方法制备150个肉样开展微生物学检验,对其其中的大肠杆菌数、菌落总数实施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所制备的样品的检验结果。结果各种不同方法所制备的肉样的菌落总数与大肠杆菌数的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在肉类食品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对肉类食品开展微生物学检验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统一性,就需要采用统一的制方法。

  • 标签: 肉类食品 微生物学检验 制样
  • 简介:摘要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较好的生化标志物,在缺血性脑卒中表达升高。本文就近年来IMA在缺血性脑卒中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修饰白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健康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均高于健康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恶化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可以进行直接的反应。

  • 标签: 慢性乙肝 免疫球蛋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临床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组)和对照组(非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每组各70例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高血脂症、ICR、高尿酸血症、糖尿病(P<0.05)。结论为避免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出现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临床需重视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并及时采用相应护理对策进行干预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子宫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进行大体、光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本例子宫PEComa位于左侧子宫后壁肌壁间,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中等到质地软,肿瘤细胞呈圆形,胞质透明至弱嗜酸性,免疫组化染色HMB45(+),SMA(+++)。结论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子宫PEComa具有该家族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HMB45阳性、SMA阳性),对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生物学行为尚不明确,因此需手术治疗后密切随访。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子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8例高血压动脉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动脉粥性脑梗死观察组和高血压动脉粥性脑梗死对照组,每组各有1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28例患者经密切观察治疗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与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被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高血压动脉粥样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病情及其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有无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将患者分成斑块组(65例)和非斑块组(55)例,入院后比较两组患者NHISS评分,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出现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入院时、入院后7d、14d斑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大于于非斑块组,随访后发现,斑块组患者复发率高于非斑块组,复发时间早于非斑块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病情及其复发的影响不良,会加重病情,提高复发率。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病情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为男性,48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活动后气喘伴咳嗽咳痰,胸腔镜下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泡蛋白沉积症,予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PA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血清GM-CSF抗体、CEA、LDH测定有助诊断。全肺灌洗是PAP主要的治疗方法,GM-CSF治疗、血浆置换为新的治疗方向。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积症 临床特点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97例,分为甲组(70例)、乙组(65例)、丙组(62例)。甲组采用光疗+白蛋白+妈咪爱治疗,乙组采用光疗+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丙组采用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比较3种方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结果丙组的疗效最好,甲组与乙组的疗效相似。结论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最好。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光疗 白蛋白 妈咪爱 茵栀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