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期间发生导管堵塞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降低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PICC患者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旨在降低导管堵塞率。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统计得出,所有PICC患者中18例未发生管情况,其余12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且经过对症处理后成功解除。结论对PICC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继发导管的管率,应作为临床优先采用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PICC 相关因素 堵管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气管切开管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签或胶布管,试验组使用自制管器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管一次性操作成功例数、感染发生例数、患方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管一次性操作成功例数、患方满意度均低于试验组,而感染发生例数却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管器可以提高操作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堵管 自制堵管器
  • 简介:(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1)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越来越好,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顶岗实习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9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和肝素在深静脉置管管方面的解除效果,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深静脉置管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即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解除管,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肝素。两组患者在接受管解除的同时辅以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管解除效果及其他指标。结果就再通率而言,研究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2.5%(29/40);就再通时间而言,研究组完全堵塞的再通时间为(14.29±4.58)分钟,部分堵塞的再通时间为(9.81±4.28)分钟,对照组则分别为(19.11±6.41)分钟和(15.88±5.04)分钟,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与肝素相比,尿激酶在解除深静脉置管管上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而辅以临床护理可以加快管的解除速度。

  • 标签: 尿激酶 肝素 深静脉置管 堵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管堵塞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共261例其中有8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分析导致其置管堵塞的原因。结果8例中心静脉置管堵塞患者中,其中有1例因反复穿刺于置管后第一天发生管,有1例患者由于导管打折导致导管堵塞,有1例患者由于血液的高凝状态导致导管堵塞,有1例患者由于长期使用高浓度营养液并且冲洗不彻底导致管,有2例因为输液结束后封管手法不正确而导致管,有1例从导管中抽血后封管液的量不够而导致管,另有1例治疗间歇期未及时换药而导致管。结论掌握正确的冲封管方法及合理的导管维护有效预防导管堵塞。

  • 标签: 肿瘤 中心静脉置管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高压双腔PICC管留置期间管的原因,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0月我院发生1例置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体会。结果1例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导管复通,能正常使用。结论根据管的发生原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管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耐高压双腔PICC 堵管原因 护理对策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PICC管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本研究选择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1月,对于所有患者出现PICC管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总结,包括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静脉、尖端位置、吸烟史、咳嗽、及时冲管封管、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2种以上慢性疾病等。对于肿瘤患者在治疗期PICC管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同时制定相关护理策略。结果经过分析得出,患者的年龄超过60周岁、患者穿刺静脉为贵要静脉、尖端位置为异常位置、患者存在有咳嗽症状,存在吸烟史是患者在治疗期出现PICC管的单因素。对所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PICC尖端位置、及时冲管封管、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种以上慢性病是患者出现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PICC管和患者的尖端位置、及时冲管封管、咳嗽以及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等相关因素存在关联,针对患者管的风险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相关情况。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堵管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冠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冠脉慢血流现象逐渐被人所了解及重视,但目前人们仍然对其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及预后缺乏明确的认识。此文对冠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冠脉慢血流现象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手法分析静脉留置针管的原因,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管发生率。方法由8名圈员组成,以“降低静脉留置针管发生率”为主题,分析静脉留置针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手法经过干预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由9.5件/周降低为1.2件/周,改善幅度为87.4%。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了静脉留置针的管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 标签: 品管圈 药物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名身体健康人员的血液样本分为两份,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血液检验,观察组经人工溶血后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各项血液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使得血液检验结果明显变化,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效果观察。方法我院在进行本次研究之前,首先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常规体检,证明所有患者都是健康体检患者,我院从中选取了11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经同意参与研究并且已经签署了同意书,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比分析的要求,需要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都是55例,在此基础上,将自然条件下分离以及规范离心处理方式应用于对照组,将规范化离心处理操作方式给予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测各项指标。结果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各项血液检测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PICC导管血栓性管采用尿激酶再通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PICC导管血栓性管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4例,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8例,80.00%),观察组患者的PICC导管再通成功率(33例,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2例,62.86%),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PICC导管血栓性管患者采用尿激酶再通等针对性护理方式,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PICC导管再通成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PICC导管 血栓性堵管 尿激酶再通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综述了新生儿PICC管的现状、临床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相关护理研究,以期寻找预防和控制发生管的有效途径,提高新生儿PICC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PICC 堵管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无处不在,手指一点,各类相关的信息尽收眼底,越来越多的人们依赖于网络,包括生活、娱乐、医疗等,随之滋生出各种时髦的生活方式,“网络自诊”也不例外。尽管“网络自诊”方便快捷、甚至觉得很优惠,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主要过对近年来接诊病人中以大学生为主的一种“网络自诊”现象的调查,存在各种不同的病例类型,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原因、健康隐患,为寻求更好的实施健康教育方式、网络医疗安全的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自诊 健康隐患 健康教育
  • 简介:本文分析失物的种类、原因、危害,并提出失物后失调症的新概念.物品无论大小,只要对物主有用.一旦遗失,必然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重要的或重大的失物事件,会产生相当久远的负面影响,部分人会由此患上失物后失调症,因此,应防范失物事件的发生及加强对失物者的心理疏导。

  • 标签: 校园 失物现象 负面影响 种类 原因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时,造成血小板(PLT)假性减少的原因,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对PLT值进行纠正。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TL计数,筛取110例首次PLT检测值低于50×109/L的住院病人样本,结合镜检法和手工法对样本进行分组分析及纠正。结果仪器提示的PLT报警信息和镜检法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每一例都完全一致,对发生聚集现象的样本,重新抽血检测,PLT值都明显升高;PLT直方图没有拟合出现曲线的样本手工法计数值比仪器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对PLT值低于50×109/L的样本,应结合镜检法、手工法进行纠正,以保证计数值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小板 假性减少 镜检 手工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房室结双径路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入的诊断房室结双径路相关文氏现象患者27例,分析对比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资料。结果检查结果中顺向型23例,逆向型4例,顺向型主导节律有窦性心律18例,房性异位心律5例。PR间期最大增量变化在0.14~0.39(0.21±0.07)s,快径路顺传PR间期变化在0.15~0.24(0.17±0.06)s,慢径路变化在,0.31~0.63(0.44±0.08)s。逆向型主导节律有右室起搏心律2例以及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2例,RP间期的最大增量变化在0.19~0.23(0.23±0.04)s,快径路逆传的RP间期0.11~0.17(0.15±0.03)s,慢径路逆传的RP间期0.31~0.56(0.44±0.07)s,4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单个心室回波,其中有1例不伴RP间期跳跃式延长,其机制为激动经慢径路发生文氏型逆传,随后诱发快慢型AVNRT。结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变化性极强,但是,大部分房室结双径路通过推理性分析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 文氏现象 心电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工作困境的心理学现象。方法通过多年的观察及与临床药师、医护人员、患者的访谈,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会遇到很多困境,并对导致这些工作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一些心理学现象是导致临床药师工作困境的原因。

  • 标签: 临床药师 工作困境 心理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5年12月的100份血液检测样本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液样本均为来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的血液样本,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6ml,然后置入2支一次性干燥管中,每支管中各3ml,一组为溶血组,一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K+、Na+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的Alb、TP、Glu、CHOL、TBiL、ALT、AST、K+、Na+与溶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G、BUN与溶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要积极预防溶血现象的发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的健康体检者50例,抽取其静脉血分为两份,其中一份做溶血处理(观察组),另一份做正常血液标本(对照组),对比两份标本的各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结果两份标本的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等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钾离子(K+)、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总蛋白(TP)显著较高,空腹血糖值(GLU)、碱性磷酸酶(ALP)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影响到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查结果,检验人员必须做好措施防止标本溶血发生,若出现溶血情况,必须及时补救或重新抽血以防误诊。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项目 影响效果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