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压疮一直是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多家医疗机构将压疮发生率作为医院管理评价的指标后,使护理工作更加繁重。如果在早期阶段确定和解决压力性伤害,压疮就可能会被逆转。本文通过阐述引起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旨在预防压疮的发生,降低压疮的总体发生率。

  • 标签: 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接受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痿的原因,诊断,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术后胆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8例肝胆术后并发胆痿的患者之中,14例由造影确诊胆痿。接受手术治疗的有6例,非手术治疗的22例。接受常规的引流、营养支持和感染预防治疗的10例,康复期15天。接受2次引流手术康复的有6例,康复期一个月。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患者有8例,康复期为20天。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全部康复,无术后并发症。结论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肝胆手术 胆痿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重症颅脑外伤的出现率越来越高,而因为重症颅脑外伤所引起的肺部感染也比比皆是,笔者就2015年到2017年我院ICU所收治的30例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案例。主要是对这30个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治疗的案例中所出现的肺部感染的几率以及相关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且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原因做一个详细的研究。最后结合本文所有的观点与理论做出全面的总结。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ICU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7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37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23例,感染发生率为8.97%;共分离出致病原菌110株,革兰阳性菌41株(37.27%)、革兰阴性菌64株(58.18%)、真菌5株(4.55%),致病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居于消化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首位,感染率为32.52%;年龄、机械插管、留置导尿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等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年龄、留置导尿管、机械插管、合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以及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疾病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锻炼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14例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两组,阴道分娩组57例患者,剖宫产组57例患者,对患者行盆底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及盆底肌肉张力。结果阴道分娩组I类肌正常率为80.70%,明显高于剖宫产组70.18%(P<0.05)。阴道分娩组II类肌正常率为70.18%(40/57),剖宫产组为68.42%(39/57),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产妇产后3月及12月的VSP、VRP及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6周开展盆底锻炼可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底肌张力与阴道前壁脱垂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盆底锻炼 压力性尿失禁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快速奶瓶在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分娩实施奶瓶喂养的产妇2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出院后,对照组实施传统奶瓶喂养,观察组采用快速奶瓶进行喂养。比较两组产妇出院前,出院后EPDS评分变化,并统计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跟踪随访3个月后,对照组EPDS评分(7.06±1.62),观察组EPDS评分(6.11±0.85),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2.73%,VS观察组4.55%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奶瓶在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较好,通过缓解夜间喂奶的劳累,使产妇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大大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快速奶瓶 降低 产后抑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此次研究选择了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本文研究的基本资料为所有入选患者的医疗数据。采用问卷调查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入院方式、由资深护理人员提供服务、两种或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均是患者出现感染的单因素(P<0.05);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机械通气均是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预防脑卒中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可以从加强环境与器械无菌化管理、实施良肢位摆放干预以及强化抗菌药物用药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症医学科GCS评分≥9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实施浅镇静后谵妄的发生率。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8例采取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88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4例。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治疗,B组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治疗。每日记录统计患者使用药物剂量,并记录镇静治疗后患者RASS评分,及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等,并评估镇静状态,评估是否谵妄。结果两组患者谵妄率比较B组较A组谵妄发生率高(P<0.05);镇静后A组和B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下降幅度B组比A组更小(P<0.05)。结论针对ICU中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比使用咪达唑仑镇静谵妄发生率低,但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心率、血压旳影响大于咪达唑仑。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浅镇静 谵妄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皮肤护理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ICU80名大小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将8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程序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结论实验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32.5%,实验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患者采取程序化结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皮肤护理 失禁性皮炎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20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出现17例手术切口感染,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Ⅱ类切口、手术时间>2h和住院时间>15d都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应针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感染。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对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笔者搜集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6例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与分析,在时间每间隔半年后,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DSM5)为参考依据,由至少3名精神科医师对脑损伤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情况的发生,记录精神障碍发生形式,并对引发精神障碍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我院就诊的66例脑损伤患者当中,发生抑郁性障碍、智力损伤、患者精神异常、神经症样症状、躁狂综合征以及人格改变的等精神障碍情况共52例,总发生概率为78.79%,其中出现智力损伤的情况要高于其他类型的精神障碍情况,占所有精神障碍患者的69.23%,并且智力损伤中主要以轻度或轻度以下的发生率为主;经过单因素以及logistic多因素相结合,对脑损伤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发生精神障碍情况的患者与单纯脑损伤患者情况无论是脑干损伤、颅内充血、格拉斯哥(GCS)、大脑受伤范围、其他障碍并发症、文化程度都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以上因素与精神障碍患者中智力损伤的程度有着直接关系(P<0.05),其中脑干损伤和颅内充血是对患者智力损伤影响最大的因素。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对于脑损伤患者来讲,精神障碍发生情况较多,并且表现形式不一,其中智力损伤是发生较多的精神障碍情况。而影响精神障碍的因素也比较多样化,因此在对脑损伤患者进行诊治与评估时,需要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从而来进行系统的分析。

  • 标签: 脑损伤 精神障碍 发生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在预测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依据血栓弹力图结合凝血检查的结果进行干预;对照组则不予以干预。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红细胞聚集与无血栓并红细胞聚集情况各分A、B、C三个亚组,每组各20例。观察分析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肺血栓的栓塞症(PTE)情况与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DVT、致死性PTE的发生几率对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P<0.05。各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内的出血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与凝血提示可以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进行早期的预测,实施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恶性肿瘤患者DVT与PTE的发生率。根据患者不同的高凝状态,对不同因素进行寻找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可保证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高凝状态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保护血管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液体渗漏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从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疾病因素等方面做了原因分析,以及针对其原因可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液体渗漏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细菌病毒等的抵抗力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必须加强新生儿病房管理,更好地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针对2017年7月新生儿病房出现的3例真菌感染进行了调查,从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分析、暴露时间、区域分布、微生物监测资料分析,最终认定此次感染为新生儿病房真菌感染聚集性发生,同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追踪随访一月新生儿病房未再新增真菌感染的患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真菌感染 聚集性发生 调查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保护血管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导管堵塞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症状包括冲管有阻力、液体不滴或速度变慢、回抽无回血等。本文从护士因素、患者因素、药物因素等方面做了原因分析,以及针对其原因可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导管堵塞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医疗上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故障所造成的与原发病无关的皮肤损伤,与原发病无关1。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NICU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住院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问题,总结分析重症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实施对策。

  • 标签: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 对策 重症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院内压疮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院内压疮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患者病情重、潮湿、低蛋白血症、高龄、强迫体位、低年资护士对压疮预防意识不强,相关知识宣教不到位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压疮高发科室、高危人群的管理,针对其相关因素落实防范措施;制定管理制度;定期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压疮相关知识规范化培训,才能降低院内压疮的发生率。

  • 标签: 压疮 院内发生 原因分析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标本出现溶血、脂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份标本放置于三支真空采血管中制备成脂血血清标本(脂血组)、溶血血清标本(溶血组)、正常血清标本(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生化检验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并对比三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溶血组血清标本的CK、AST、TBIL、TP、BUN、ALB、GLU等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血组GLU、TBIL以及ALT等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标本一旦出现溶血、脂血等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医务人员应严格、规范血液标本的收集、转运、保存等环节,确保血清标本检验准确。

  • 标签: 血清标本 溶血 脂血 生化检验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无陪护住院患者跌倒意外发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室2017年8月—2017年10月间发生的18例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经过分析跌倒的成因及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率。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对患者跌倒的预防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跌倒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 标签: 无陪护住院患者 跌倒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献血在我国现代人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人们为了救死扶伤,出于公益的目的,会不定期的去血站或者流动采血车进行献血。常见的献血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单采血小板进行献血时会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着重对这些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来探究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从而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对策,进行预防。方法选择在承德市中心血站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进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计有180例,分析其在实际献血完成之后的反应和引起这些反应出现的因素,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不良反应的避免和治疗。结果;在进行研究的180位献血者中,出现一定献血反应的有40例,占总体人数的22.21%。通过对这些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体机能进行总结研究,能够发现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生活所在地等因素是没有关系的,而和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是否空腹献血具有不可避免的关系。结论在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的时候,先必须要对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体机能进行评估,对其指标进行严格的管控,从而挑选出合格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这些献血者都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较强、还具有相同的献血经历等条件。除此以外,在进行采血之前,对献血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消除其紧张的心理,并提供餐饮服务,这也将有利于落实相关的采血和护理工作,从而有效降低了献血反应发生的几率。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