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运行护理病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旨在提高运行护理病历质量。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运行病历60份,运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护理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运用QCC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其得分的原因,并制定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运行护理病历质量得分由开展前的95.54±2.14分提高至97.98±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5)。结论将品管圈方法应用于运行护理病历的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运行护理病历质量。

  • 标签: 运行护理病历 护理病历得分 品管圈活动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氧疗用品集中消毒与分散消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氧疗用品300份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份,对照组氧疗用品由各科室自行清洗消毒,观察组由供应室统一集中清洗消毒,对比两组的清洗消毒效果。结果清洗前两组的致病菌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清洗后两组的致病菌检出率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致病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氧疗用品进行集中统一消毒清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的降低致病菌的检出率,提高消毒合格率,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氧疗用品 集中消毒 分散消毒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品管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74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开展研究,依据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n=37),以及开展品管圈活动的研究组(n=37),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探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品管圈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基础护理(96.70±8.15)分、操作技能(96.61±7.11)分、病区环境(97.48±7.32)分、护理记录(98.54±7.43)分、护理满意度97.30%,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临床中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护理 品管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治疗计划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内瘘穿刺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90名血透患者中,活动前后内瘘穿刺成功率由84例到87例,穿刺成功率93%增加到97%,患者穿刺成功率有所上升。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品管圈 动静脉内瘘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确定“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况调查和要因分析,根据“5W1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QCC活动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结论品管圈活动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延伸护理期对PICC维护依从性,适时掌控围PICC期相应并发症的处理,体现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

  • 标签: 品管圈 PICC导管 延伸护理 护理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降低约束肢体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约束肢体肿胀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肢体约束肿胀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8.8%降低至实施后的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有效降低了约束肢体肿胀的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 约束 肢体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最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的作用。方法本文使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儿童采用儿童保健的方式进行照顾,而对照组儿童则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照顾。将两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探究临床上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的作用,并根据实验的结论,发现当前儿童保健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护理的方法和模式不断地改进,从而找出能更好的促进儿童健康的成长的方式。

  • 标签: 儿童保健 儿童成长发育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宣汉县美容美发店毛巾公共用品的卫生状况。方法抽取美容店、美发店和美容美发店共20家,对其毛巾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结果48份毛巾合格31件,合格率为64.58%。其中,美容店毛巾合格率为75%,美发店毛巾合格率为50%,美容美发店毛巾合格率为66.67%。结论宣汉县美容美发店毛巾的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对其的消毒,特别是美发店要加强卫生监督监测。

  • 标签: 美容美发 卫生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运行电子护理病历书写完好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运行电子护理病历完好率”为活动主题。制定计划表,对2016年2月1日-3月30日运行电子护理历进行查检,对查检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归纳、图表分析,确定改善重点,找出真因,拟定对策,进行实施、效果评价、检讨改进。结果电子护理病历完好率由实施前的80%升至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组成员QC手法运用、责任心、制度执行力、团队精神、法律意识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对运行电子护理病历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可提高电子护理病历的完好率,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电子护理病历 完好率 质量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60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0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30例)采用品管圈活动干预,对比两组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与一次性穿刺不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留置针使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其效果比较明显,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输液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活动 降低 小儿静脉输液 外渗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4日-2016年11月20日期间运用品管圈管理之前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02月20日-2017年03月19日期间运用品管圈管理之后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腕带佩戴作用总知晓率(93.33%)与对照组住院患者(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的腕带佩戴总依从率(93.33%)与对照组住院患者(7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明显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的依从性。

  • 标签: 品管圈 腕带佩戴 依从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技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于我站进行儿童保健的3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观察组采用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对比两种保健方式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身高、体质量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中应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可有效促进儿童的智能发育,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技术 儿童保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获得最大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4~6岁儿童游戏性到底是什么呢?他是如何发展?4~6岁儿童游戏性有什么特征呢?他与儿童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又有何种关呢?带我们小组针对PZ学院30名教职工以及他们的子女开展了调查。本研究的工具采用了巴尼特的《儿童游戏性量表》(后经李国景改编适合中国孩子)和4~6岁儿童与母亲依恋关系量表。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文献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1)4~6岁儿童年龄与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依恋类型相关不显著,说明儿童年龄与儿童母亲依恋关系是有关联的。(2)4~6岁儿童儿童游戏性与母子之间的依恋类型相关不显著,说明游戏性与母子依恋关系之间存在可研究的方向。(3)根据对30名被试的研究,发现此30名被试与母亲依恋类型主要是以下三种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其中大部分为安全型。

  • 标签: 4~6岁儿童 游戏性 母亲 依恋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3~7岁儿童气质与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50例3~7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550例3~7岁儿童中,44例为中间偏难养型,占8%,232例为中间偏易养型,占42.18%,28例为启动缓慢型,占5.09%,159例为易养型,占28.91%,87例为难养型,占15.82%;与女童相比,男童中的启动缓慢型所占比例较高(P<0.05),其余均无差异(P>0.05);同时,不同性别儿童的气质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气质类型不同的儿童其行为表现也有所区别。

  • 标签: 相关因素 儿童行为 儿童气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2005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保健(对照组970例)与儿童保健联合常规保健(观察组1035例)对儿童健康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儿童的的身高、体质量、适应性、语言、智力发展指数、运动发展指数等健康相关指标平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儿童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时,可采用儿童保健联合常规保健的方式,能够显著促进儿童的体格及身心健康发育,有助于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保健 成长发育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利用品管圈提高基层医院外科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质量,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外科手术自体血回收质量。结果从2016年2月-8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自体血回收质量得到了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获得了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基层医院外科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了医疗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品管圈 外科手术,自体血回收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起以降低住院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为改善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步骤,运用品管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持续的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由10‰降低到改善后的2.5‰,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降低住院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同时能提高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水平。

  • 标签: 住院患者 跌倒高危 跌倒坠床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对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15日—2017年3月26日在我科接诊的雾化吸入治疗患儿57例,分析患儿在应用品管圈活动、后的治疗依从性,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干预后,本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4.69%,比干预前的80.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小儿雾化吸入治疗中积极采用品管圈活动法,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建议采纳。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干预作用 小儿雾化吸入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净化中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血液净化中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结果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血液净化中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120例采用了精细化管理,规范了血液净化中心的操作流程,同时也加强了对以此性使用医疗用品的回收力度,保证医疗用品的回收渠道合理性,加强了医院感染控制能力,优化了医疗环境,促进了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结论精细化管理能够切实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宜在血液净化中心予以采用。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一次性使用 医疗用品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提高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两组共220例患者及19名护士对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由37.99%提高到61.27%。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外周静脉留置针 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