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组,每组25例。每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评价、FuglMeyer(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I)为观察指标进行康复学评定。结果针康组有效率为92%,优于康复组的76%,各组治疗后FMA、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 标签: 针刺疗法 康复疗法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使用针刺治疗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门诊针灸科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80例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针刺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2.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疾病治疗时,使用针刺治疗方案相对与常规治疗方案来说,效果更加明显,治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 针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中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对其影响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随机性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功能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障碍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促进技术 功能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TD)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66例来我院进行TD(由慢性精神分裂症所致)疾病诊断与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待所有患者疾病确诊后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之后分组再次给予观察组患者脑电生物反馈的预后干预,结合患者TD恢复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药物+脑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运动障碍评分较理想,有明显的脑电功率增高表现,两组数据比较后具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用于TD治疗效果理想,患者脑部脑电功率可以得到显著强化,运动障碍减轻,肢体活动功能明显提高。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 迟发性 运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生物反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医院诊治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14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可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各7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脑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基本的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为98.16%,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为72.64%,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有了较高的提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在临床上的治疗效率。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精神分裂症 迟发性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总结,促进护理操作技术流程的规范性,使肢体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率降低。方法通过对19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运动障碍康复护理进行回顾、调查后,再对这些康复护理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0例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关节畸形、肌肉萎缩、肢体废用综合征等情况发生的几率有所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结论在早期对脑血管疾病病人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心理和肢体上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或者减轻患者的肢体运动障碍,对患者来说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运动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结合积极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运动疗法和积极心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均有显著的效果,但是运动疗法与积极心理干预联合应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因此,临床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时可考虑采用运动疗法与积极心理干预联合应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积极心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来院就诊的脑梗后伴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就诊期间均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加用康复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各项生活质量参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上下肢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体力受限、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作为一项常规护理内容加以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梗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患者。急性期给予两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为69.2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和比较,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改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强制性运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梗塞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中应用行为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塞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其是否采取行为护理干预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单行常规护理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与行常规护理加行为护理干预的40例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评分与生活能力(MBI)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FMA评分与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梗塞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促进其康复。

  • 标签: 行为护理 脑梗塞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干预
  • 简介:摘要数字化虚拟人体作为计算机技术现代化与医学相关学科融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在当今的医学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目前,数字化虚拟人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这种新技术在外科临床手术领域和医学课堂的教学方面进行推广,实现了科技结合医学的愿景,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接受能力,提升了教学过程的科技性,为学生探索人体解剖的实践道路做了很好的辅助。

  • 标签: 数字化虚拟人 解剖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常规护理结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50例患者(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护理组与行为护理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行为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行为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等情况。结果行为护理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结合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加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常规护理 行为护理 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人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的发挥,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体机能发挥效果。本篇文章主要从心理状态和人体机能;心理状态对人体机能发挥的影响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心理状态对人体机能的积极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借助激励机制,激发人体机能;借助心理暗示,激发人体机能等相关建议。

  • 标签: 心理状态 人体机能发挥 心理现象 积极心理暗示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的该类患者中任选100例,对照组的患者50例,以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另50例则辅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4周,为观察组。针对护理效果间差异加以对比。结果从治疗的两周以后,综合能力评分观察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可以通过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得到有效的降低,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功能障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道内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它们和宿主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人体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微生物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人们心理健康。最后指出补充益生菌是治疗身心疾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益生菌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工程院校中,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发展迅速,相关课程在工程专业院校逐渐开设。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虽然在医科院普遍开设,在工程院校确是作为新课程面貌出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教材不合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对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从明确教学理念,制定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和教材,提高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论点。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教育 工程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体检体检结果分析对老年人健康水平提高的作用。方法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实际体检人数为3658人,占应体检人数的65.61%。以>65岁的老年人为体检对象,通过体检可及早发现老年人群中心肌缺血者,及时防治。首先防治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采取降血脂,控制体重、戒烟、少饮酒等措施,并积极进行抗心肌缺血及抗血小板凝集等治疗。结果患病率中,以高血压居首位,占52.24%,次以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其中高血压病以>8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58.59%;高脂血症以65~6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48.241%;冠心病以70~7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11.20%;糖尿病以70~7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11.67%;脑血管病以>8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4.04%。结论老年人健康体检实践证明,定期全面体检是必要的,应重视中年进入老年期疾病的防治工作,这对推迟和延缓某些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生与恶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体检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