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详述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程、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查阅了近几年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新进展,总结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些误诊点及错误的治疗。提出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以后的研究方向,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归纳研究。

  • 标签: 亚急性甲状腺炎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咳嗽气道炎症变化状况。方法选择亚急性咳嗽患者36例为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血清IL-17、FeNO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症状积分、IL-17及Fe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IL-17及FeNO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L-17与FeNO呈正相关关系(r=0.626,P<0.05),与症状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452,P<0.05)。结论亚急性咳嗽存在明显的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升高,IL-17表达水平能体现亚急性咳嗽气道炎症严重程度。

  • 标签: 亚急性咳嗽 气道炎症 白细胞介素-17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在接受了4个月的治疗后均得到治愈,在随访的半年内有2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再次给予激素治疗后治愈。患者以女性较多,且多发于40~55年龄段,绝大部分患者都存在有一定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及触痛感。结论甲状腺功能检测及彩超检查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较高价值;肾上腺糖皮质激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显著,可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亚急性甲状腺炎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亚急性及慢性眼内炎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术后亚急性及慢性眼内炎患者共12例13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53~78岁。患者眼内炎发病时间均为术后10~44天。治疗前视力为眼前手动至0.08,角膜后KP,前房内中等量或大量纤维素样渗出,虹膜广泛后粘连,眼底窥不见。B超可见玻璃体不同程度混浊,未见视网膜脱离声影。抽取患眼前房内房水和(或)玻璃体进行病原学检查。患眼选择10mg/ml万古霉素0.1ml+10mg/ml头孢他啶0.1ml+5mg/ml地塞米松0.08ml联合玻璃体腔注药。隔天注射一次,连续治疗三次。结果房水和(或)玻璃体细菌培养有2例阳性,均显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经联合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后13例患者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30.77%患者视力达到0.8~1.0,46.15%患者达到0.3~0.4,23.08%患者达到0.1~0.2。结论白内障术后亚急性及慢性眼内炎多为致病力较弱细菌感染,联合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有效,能较大程度恢复患者视功能。?

  • 标签: 白内障 眼内炎 万古霉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近13年间收治的73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对其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最近几年就诊于我院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明显增多。男女患者比例为1.611,平均发病年龄48.2岁。具有明确相关病史者20例(27%)。首发症状以双下肢麻木最为常见(46%)。52例患者行血清维生素B12检测,低于正常值者34例(65%),16例患者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升高者12例(75%)。影像学检查41例(56%)提示脊髓侧索或后索长T1长T2信号7例(10%)提示头部异常信号影。结论确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应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口服泼尼松,3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肿大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B超显像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结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地塞米松 亚急性甲状腺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穿刺引流加尿激酶血肿腔灌洗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22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进行穿刺引流加尿激酶血肿腔灌洗治疗。结果22例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1d。随访0.5~2年,复发1例。结论穿刺引流加尿激酶血肿腔灌洗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简单有效,较传统钻孔引流术疗效更加优越。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穿刺引流 尿激酶血肿腔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运用核医学与超声检查方式实现临床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体验者5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核医学与超声检查方式实现临床诊断。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病阳性检出率为92.00%,经超声检查处理后,亚急性甲状腺炎炎病阳性检出率为94.00%。两组患者在左叶厚度、宽度及右叶厚度、宽度方面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症患者运用核医学检查处理方式及超声检查处理方式实施临床诊断,均具备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准确性均较高,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症患联合运用以上两种检测方式实施临床诊断,对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核医学 超声检查 亚急性甲状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过程中,使用YL-1型针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40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针穿刺治疗,针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持续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本次纳入研究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40例患者经过治疗1次引流治疗得到恢复,患者的引流治疗时间为2.5~5.0天,经过治疗患者均顺利恢复,且恢复良好。结论YL-1型针穿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治疗操作相对简单,同时对于患者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YL-1型针 穿刺治疗 亚急性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亚急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例重症亚急性肝衰竭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胆红素指标有所下降,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未发生感染、压疮、血栓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加强感染、压疮及血栓的预防和监测,注意营养状况评估和营养支持,是促进重症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重症亚急性肝衰竭个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经过动态急救护理后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的临床救护中,明显降低了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危重患者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内容,了解其护理有效率。结果本组患者经一系列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好转60例,症状恶化3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死亡1例,护理有效率达93.75%。结论急性心衰患者病情紧急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时给予患者对应的护理干预,临床护理中应当通过强化基础护理、优化病情护理、并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和健康指导,让患者身体、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急性心衰 临床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易达生(依达拉奉注射液)及尼莫通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及尼莫通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4例基本痊愈,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1例基本痊愈,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64.1%。观察组总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0.4±5.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5±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尼莫通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西药疗效好。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尼莫通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8例随机分2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性期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期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路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抢救室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47例,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急性心梗急救路径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急性心梗急救路径护理后,其护理有效率为93.61%;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十分满意40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总有效率为(46/47)97.87%。结论采用针对性急性心梗急救路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急救路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因素、症状、治疗、预后。方法通过对一病案的咨询治疗过程结果的分析。结论突发或创伤事件,个性特征都是起病的原因,常见症状是麻木;情感分离,缄默,现实感丧失,对经历事件的的重新体验,做梦和闪回,对事件的回避。症状一般不超过四周,预后良好。

  • 标签: 急性应激障碍 原因 症状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和急性中耳炎的侵入途径,进行及时的治疗。结果治疗不及时会发生鼓膜穿孔,多数患者在穿孔前疼痛较剧烈,穿孔后会有脓液流出,疼痛可缓解,急性中耳炎有的伴有耳鸣、耳闷及听力轻度下降。会发展为慢性中耳炎,同时会引发其他疾病的发生,在引发其他疾病症状产生的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计的。结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人们的身体素质下降,使较多的人身体免疫力越来越低,导致患急性中耳炎的人也较多发生,所以,要在中耳炎发现初期到医院就诊,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减少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急性中耳炎 临床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非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梗死可由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脱落、主动脉夹层、动脉炎等引起;临床上有剧烈持久的胸痛、组织坏死反应和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系列性心电图演变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严重的患者易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