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指出了《外科学》(第8版)教材中的纹线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语病,对其中的语病进行了分类,分为不符惯例、成分赘余、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四类,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旨在提高医学教材编写水平和教科书质量。

  • 标签: 医学 教科书 浪纹线 语病 表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舟骨骨折治疗过程中不同固定位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腕舟骨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32例采用功能位石膏固定;观察组患者32例采用掌屈尺偏位石膏固定,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为90.63%,骨折愈合时间为(9.6±3.4)d;对照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为75.0%,骨折愈合时间为(12.8±2.4)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腕舟骨骨折时石膏固定位置选掌屈尺偏位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腕舟骨骨折 功能位 掌屈尺偏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位置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及评价。方法根据切口位置将院方收治的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白内障患者69例(72只眼)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上方切口组,共35只眼,Ⅱ组为实验组,左眼切口或右眼切口,共37只眼,在角巩膜缘后用钻石刀做切口,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并对两组术后一周裸眼视力、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平均角膜散光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一周Ⅰ组平均裸眼视力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明显;平均角膜散光度Ⅰ组显著大于Ⅱ组,差异明显。结论左侧或右侧切口可使患者早期获得稳定、良好的裸眼视力,有效减少切口的扩张力,无缝线角巩膜缘切口可靠、安全。

  • 标签: 切口 手术源性散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与胎盘着附着位置的关系。方法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572例孕妇,结合二维超声图像分析。结果脐带绕颈发生率与胎盘附着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脐带绕颈 胎盘位置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药物流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药物流产方法、结果等,准确记录所得数据并分析药物流产与子宫位置相关性。结果对我院50例药物流产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知,子宫正常位置完全流产率最高(90.00%)、子宫后屈位完全流产率最低(40.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后屈位患者经药物流产成功率较低,临床医生应于药物流产前通过多种检查掌握患者子宫位置,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流产方法,提高人工流产成功率并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药物流产 子宫位置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应用特殊体位进行纠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时间为2016年3月—2019年1月的98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49例产妇。对照组产妇使用侧卧位,观察组产妇使用特殊体位,观察对比两组产妇胎头位置异常的纠正效果、采取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胎头复位率、复位时间和自然分娩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特殊体位干预用于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效果明显,操作简便,不会对母体和胎儿带来伤害,可促使自然分娩率有效提升,在妇产科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特殊体位干预 纠正胎头 位置异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管石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其中实验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法复位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首次治愈率及无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运用管石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管石复位 良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分娩方式,研究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顺产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6.7%),而经阴助产率(11.1%)和剖宫产率(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经阴助产率(24.4%)和剖宫产率(28.9%)(P<0.05)。结论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自由体为分娩,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娩方式。

  • 标签: 产妇 胎头位置异常 自由体位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无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204例,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Barbecue翻滚疗法治疗,复位过程中均联合乳突叩击。结果204例患者中可诱发出位置性眼震52例(25.5%),未诱发出眼震152例(74.5%),一次复位治疗治愈率88.3%,有效率96.1%,首次复位治愈率比较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对于是否能诱发出眩晕或眼震的主观性BPPV患者,根据其起病形式行试验性手法复位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无眼震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患者选择小切口位置和手术后散光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4月间98例(124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的小切口在上方透明角膜隧道,二组的小切口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选择的患者均在手术前后的六个月、三个月、一个月、一周以及术前检查散光值以及视力情况,术后对患者的裸眼视力以及角膜散光情况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值以及裸眼视力相比较,二组效果显著高于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治疗效果比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小切口 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密闭式腹腔引流管引流最高处平切口引流、低于切口30厘米引流和低于切口60厘米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0例有腹腔引流管置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低于切口30厘米和60厘米的高度进行引流;观察组采用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位置平切口引流,两组均为密闭式腹腔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和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引流效果与对照组有同样的引流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引流袋平切口引流,能够使腹腔内的积液正常引出,并且能够随身携带,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 标签: 腹腔引流 护理 引流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的特点及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41例头晕患者的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及仰卧侧头位试验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并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后半规管BPPV中老年好发,Epley手法复位效果明显。结论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头变位性眼震试验能够确诊后半规管BPPV,Epley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安全有效。

  • 标签: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眩晕宁对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入选住院的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辅以穴位敷贴(太阳、新设、风池)(1次/日)联合眩晕宁(3粒3/日)治疗,1疗程1周,随访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性、起效时间、治愈时间以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治愈率40%,总有效率88%,复发率20%,起效时间4.10±1.64,治愈时间5.90±0.88,研究组治愈率60%,有效率96%,复发率4%,起效时间2.71±1.12,治愈时间4.40±1.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眩晕宁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效果显著,能减少复发,并能缩短起效及治愈时间,且安全有效。

  • 标签: 穴位敷贴联合眩晕宁 良性位置性眩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腓骨钢板放置位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钢板放置在腓骨外侧的定义为实验组,钢板放置在后侧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踝关节功能。结果经手术治疗后,实验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4±1.4),踝关节功能治疗有效率为96.55%;研究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1±1.3),踝关节功能治疗有效率为96.5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腓骨侧面以及后面放置钢板对于踝关节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无太大差异,对于患者的运动无明显影响。实际手术中,应视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放置方法。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腓骨钢板 位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分娩活跃期采取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操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4月到2010年3月实施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88例孕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8例孕妇中,有75例经阴道分娩,治疗有效率达85.2%,有13例孕妇经剖腹产分娩;结论针对四项评分不低于11分且头盆评分不低于6分的初产妇,采取分娩活跃期内的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能够有效避免头位难产孕妇的出现,提高了顺产率。

  • 标签: 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 孕妇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临床8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手法复位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周痊愈64例(74.4%),有效19例(22.1%),无效3例(3.5%),复位有效率为96.5%;治疗过程中少数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安全有效。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1月一2009年3月本院住院经手法复位治疗的57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疗效及护理体会。结果痊愈49例,有效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7%。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科学有效,恰当的护理措施能确保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

  • 标签: 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