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地的儿童血水平进行分析,对其铅中毒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来我院体检儿童采集的肝素抗凝血进行血含量检测,并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儿童的血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本次共检验儿童200例,血水平平均为56.7±1.63μg/L,其中血水平在100μg/L以上的儿童共有13例,其超标率为6.5%,男女童的铅中毒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的血水平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男童的铅中毒比率明显高于女童,在临床上应该加强重视。

  • 标签: 血铅水平 儿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原子吸收光谱法已熟练运用在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检测,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等优点,本文即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蔬菜样品,火焰原子光吸收光谱法测定蔬菜中的锌、铜,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镉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蔬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现象,分析小白菜、番茄、胡萝卜、芹菜4种蔬菜的锌含量依次是90.312、54.425、76.665、71.425mg/kg,铜11.627、8.767、14.843、22.528mg/kg,0.1456、0.000、0.391、0.000mg/kg,镉0.6825、0.0615、0.6261、0.3256mg/kg;加标回收率在97.26%~100.31%。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蔬菜 金属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方法本次选取在治疗室及超净工作台上分别加药、不加药,通过16号侧口型注射液及12号侧口型注射器以不同角度穿刺胶塞抽取药液,比较两组微粒数量。结果治疗室内操作穿刺瓶塞、加药均能造成微粒数量大幅度提升(P<0.05),在超净操作台配药时微粒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室(P<0.05)。结论在净化操作台使用侧孔注射器进行溶药及加药操作,其不溶性微粒同斜面针注射器相比较明显较少,而且穿刺操作本身、输液使用的粉针剂、空气中微粒数均能对输液药液中存在的微粒数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需在日常配液操作工作中重点关注。

  • 标签: 输液 药液 微粒 污染 预防
  • 简介:摘要割锯安瓿的砂轮用不同方法消毒,对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数差异有显著性。经实验研究的结果是将砂轮浸泡在盛有75%酒精玻璃器皿中,既减少护士操作程序,又可减少对砂轮不适当的消毒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的微粒量。此种方法可取。棉签蘸75%酒精消毒砂轮的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量多。此法需改进或不可取。

  • 标签: 砂轮 消毒 安瓿 药液 微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总结其临床意义,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在本院分娩的18822例活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质羊水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结果Ⅲ度羊水污染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羊水清、I度羊水污染、Ⅱ度羊水污染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7,P<0.01),其他各组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度羊水污染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新生儿窒息,在产程中严密监视羊水性状的变化,如发现羊水Ⅲ度污染时,应及时处理,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 标签: 羊水污染 新生儿 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015年凉山州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方法2015年在凉山州各大中小型农贸市场、超市等采集食品样本,对化学污染物有害元素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2015年凉山州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表明,含元素较多的食物为蔬菜豆类、鸭蛋、粮食、皮蛋类,在食物中超标率达到5.5%,对食物造成较重的污染;镉含量较多的食物为蔬菜茎类、鸭蛋,总砷含量较多的食物为海带、紫菜,普遍超标。结论2015年凉山州常见食品中存在部分化学污染物有超标状况,时刻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此方面的监管力度,大力普及和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 标签: 凉山州 食品 安全 化学污染 监测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无菌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分析。注射剂生产中的主要污染来源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来消除污染,以达到注射剂无菌的质量要求。

  • 标签: 无菌注射剂 污染因素控制 无菌检查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沙门氏菌中毒的途径和原因,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4789.4-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该事件是一起婚宴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该起中毒为沙门氏菌所致。结论需加强群体性聚餐食品卫生监管和宣传以及应急处置,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