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策略。方法以23名护士组建专科护理小组,负责敏感性指标调查及设计,调查内容上包含PACU护士核心能力,并借助Delphi专家调研论证指标。结果PACU护士核心能力调查结果表明521名护士能力处在中上的水平,在理论知识及专科技术能力却较低。专家问卷调查显示敏感性指标的判断、舒适及权威系数均较高。结论结合PACU护士现有能力,将专科护理技术及理论内容作为基础制定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对提升PACU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帮助。

  • 标签: PACU 护理质量评价 敏感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分析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意义。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号先后顺序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临终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奇、偶数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安宁疗护措施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需求满足程度、医务人员整体能力(专业知识、服务意识、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科研能力5项内容)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各指标(RSS、负性情感、生活被扰乱及心理痛苦)评分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效果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安宁疗护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模式下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医生(P<0.05),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培训有助于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81±3.24)分、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符合率为96.25%、患者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89.64±5.21)分、62.50%和88.75%(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构建可以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更加准确的界定患者的护理级别,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分级护理 医护共同决策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将对中医外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构建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护士核心能力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中医外科 护士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医院的新要求和期望,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点。本文阐述漳州市医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服务理念,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具体做法。

  • 标签: 医德医风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初步构建血栓性外痔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采用病例回顾、临床调研和查阅文献的方法筛选确定血栓性外痔患者的中医护理路径内容。结果初步形成血栓性外痔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和实施流程。结论该路径的构建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初步形成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为主要护理措施的临床护理路径。

  • 标签: 血栓性外痔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我国是结核病的高发国家,综合性医院是结核病归口管理的重要参与者,是结核病科学防控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综合性医院结核病归口管理现状,从建立归口管理制度、优化归口管理环境、强化归口管理监督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新时期综合性医院结核病归口管理的构建策略。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结核病 归口管理 构建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建立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模型(FMEA)用于血液细菌培养中的风险管理。方法针对血液细菌培养流程中的每一个过程,确立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分析并列出可能由其引发的故障影响,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被探测的概率,得到一风险优先数(RPN)值。最终得出风险评价结果,并采取风险管理一系列措施。结果在构建的的FMEA模型中列出3个过程、10个环节、32个故障模式,逐一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后发现6个可容忍风险,广泛可接受风险15个,可忽略风险11个。对这6个可容忍风险进行管理后,血培养阳性率上升了3.4个百分点,而污染率则下了2.7个百分点。结论FMEA模型构建用于血培养过程的风险管理,其结果提高了血培养报告质量,值得实验室尝试。

  • 标签: 血培养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模型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区域医共体延伸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与孝德镇卫生院联合组成绵竹市医共体为基础,通过医共体延伸护理服务体系管理绵竹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出院带管的患者,构建绵竹地区区域医共体延伸护理服务体系。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区域医共体延伸护理服务体系,建立与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的无缝对接,使病人出院后也能得到专业、连贯的延伸护理服务1。

  • 标签: 医共体 延伸护理 服务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区域医共体延伸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与孝德镇卫生院联合组成绵竹市医共体为基础,通过医共体延伸护理服务体系管理绵竹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出院带管的患者,构建绵竹地区区域医共体延伸护理服务体系。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区域医共体延伸护理服务体系,建立与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的无缝对接,使病人出院后也能得到专业、连贯的延伸护理服务1。

  • 标签: 医共体 延伸护理 服务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外伤性听骨链及相关解剖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39耳)颞骨骨折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及重建。结果36例39耳中,听骨链中断28耳,相关听力传导通路骨折30耳,伴发损伤12耳,内耳损伤5耳。结论颞骨MSCT可以确诊听骨链及相关结构损伤的部位及病变程度,帮助术者制定手术方案。

  • 标签: 颞骨骨折 听骨链损伤 X线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技术探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脑部微结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将研究组按照患者昏迷时间再分为>30d组和<30d组,同时选取在我院接收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应用磁共振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脑干组织进行检查,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磁共振波普检测值(MRS)以及>30d组和<30d组MRS值。结果研究组MR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昏迷时间>30d组MRS值低于<30d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诊断过程当中应用利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有效地分析研究患者脑部微结构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技术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MRS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构式麻醉门诊评估模式对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方法围绕日间手术流程和管理的信息化改造,在麻醉门诊实施结构化的术前评估模式。结果围手术期实现病人评估信息全过程、无缝呈现。结论结构式麻醉门诊评估模式在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运作效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麻醉门诊 术前评估 信息化 日间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抢救时运用结构化团队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具体抢救时效性的影响以及抢救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最近半年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78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I组和Ⅱ组,每组39名。I组患者由没有结构化团队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Ⅱ组患者由具有结构化团队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抢救患者的抢救时间以及用药时间差异和抢救成功率。结果I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9%,Ⅱ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P<0.05);I组患者的用药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要长于Ⅱ组的患者(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时运用结构化团对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结构化团对护理 急诊抢救 抢救时效性 抢救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A)使用障碍者其大脑脑灰质结构改变与精神症状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MA使用障碍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精神状态,并用核磁共振成像(MRI)采集脑结构影像学数据,测定脑灰质体积,比较两组SCL-90评分与脑灰质体积。结果SCL-90量表比较上,两组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灰质体积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使用障碍者精神症状与健康体检者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和大脑灰质结构改变有关,但还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使用障碍 大脑灰质结构改变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totalocclusion,CTO)是指正向TIMI血流0级,且冠状动脉闭塞≥3个月的病变,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中仍未被攻破的最后“阵地”。CTO病理解剖结构包括近端纤维帽、远端纤维帽、微通道、坚硬的粥样斑块及钙化区域、坏死区域,深入了解CTO病理解剖是介入成功的基础。knuckle导丝技术既经济又可快速、高效的开通CTO病变已是当前常用技术,尤其是pilot200导丝行knuckle技术成功率较高,本文结合CTO组织病理结构探讨pilot200导丝运用于knuckle导丝技术如何快速高效开通CTO病变。

  • 标签: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pilot knuckle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