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运用CT影像学与核磁共振进行诊断,然后记录两种检查方式下的诊断数据,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技术对患者脊柱损伤的准确诊断率比CT检查明显更高,分别为93.10%和62.07%,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T影像学检查方式相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更加准确的诊断脊柱损伤相关疾病,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CT检查 脊柱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方式在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儿童病患1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GE公司生产的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设备,对儿童病患进行检查,依照接受检查部位的不同,时间在15.5~30min不等。针对儿童的年龄,对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对4岁以上儿童注射镇定药物,护士主要利用综合干预的方式,令其配合检查,对于4岁以下的病患,医护人员要对其使用镇定剂。对所有病患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工作。结果所有病患均完成检查,图像清晰,无阴影出现,从医学影像资料中均能发现病灶。结论利用有效护理方式,能够增加患儿的配合核磁共振检查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心理护理 药物护理 特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小脑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至2011年1月行核磁共振诊断小脑血管母细胞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病灶位右侧小脑半球9例,左侧小脑半球6例,小脑蚯蚓部2例,1例累及小脑两侧半球。核磁共振影像上以囊性为主,囊性13例,实质性5例。大部分肿瘤有增强特点,极少数有瘤周边水肿以及占位效应。结论用核磁共振诊断小脑细胞瘤影像具有特征性,在定位以及定性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细胞瘤 小脑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椎管肿瘤患者,先后进行核磁共振诊断、CT诊断,将核磁共振诊断设为观察组50例,将CT诊断设为对照组50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 椎管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用性测定药用胶塞中硅油含量的方法。方法取A、B、C、D、E不同厂家的药用胶塞各100支,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胶塞中硅油的含量。结果A、B、C、D、E厂家每个胶塞的硅油含量分别是4.1299μg,1.4642μg,2.2294μg,3.6776μg和4.4066μg。结论通过核磁共振法测定胶塞中硅油的含量,我们可以控制直接接触药品包材的胶塞质量,进而使得药品质量控制在可控的水平。

  • 标签: 药用胶塞 硅油 核磁共振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脑血管正常者62例,利用核磁共振扫描机进行检查。结果124例MRA检查均成功,62例正常者,脑部动脉显示清晰,6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可显示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总的合格率为94%,定位诊断为100%。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有效的改善了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能够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预后,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核磁共振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核磁共振对发现亚临床胆红素脑损伤的临床研究。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140例,予以头颅MRI检查,按有无MRI苍白球改变分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予以LED光源双面蓝光及药物疗法,6h后复查血胆红素水平,第7、14d行新生儿神经测定,并予以早期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LED光源双面蓝光及药物治疗,出院后每月复诊至2岁,比较两组患儿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患儿的神经发育情况、头颅MRI表现、胆红素水平。结果实验组(74例)行颅脑MRI检测T1WI征象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SE21例,IR13例,FFE40例),实验组的STB、ALB、UCB、CB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总胆红素(STB)≥30mg/dl占94.6%;治疗后实验组的PDI、MDI值≥85分所占比例87.8%、8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74.3%,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颅MRI检查对于早期发现亚临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亚临床胆红素脑损伤的胆红素阈值为30mg/dl,应早期对患儿予以干预。

  • 标签: 亚临床 高胆红素血症 脑损伤 核磁共振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足月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椎管肿瘤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126例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以对照组患者的CT检测资料和观察组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测资料进行比较,对比两种检查对于椎管肿瘤病症的诊断精准度。结果观察组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8.41%(62/63),对照组CT检查的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0.48%(57/63)。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椎管肿瘤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诊断精准度较高,能够有效判定患者的肿瘤性质及类型,具备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椎管肿瘤 检查方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探析。方法选出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的100例确诊为膝关节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方式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核磁共振方式进行检查的患者正确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的患者的74%。结论核磁共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有更高的准确率,有助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核磁共振 X线平片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结果核磁共振诊断22例半月板损伤,15例骨质改变,10例关节腔积液,13例韧带损伤。检测结果均经关节镜检查及手术治疗证实,准确率达100%。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准确性较高,与传统诊断方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为临床治疗膝关节损伤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核磁共振增强扫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70例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韧带损伤9例,骨损伤37例,半月板损伤42例,关节腔积液59例,均经关节镜、手术或临床检查证实。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对骨骼与软组织的病变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半月板、韧带、滑膜、肌腱等形态、位置及其损伤的病理变化和病变程度,不仅无创,而且诊断准确性高,是膝关节损伤时理想的诊断方法。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头坏死CT与核磁共振诊断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2013年4月23日—2016年4月23日期间)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占30例。对照组中,股骨头坏死患者均使用CT诊断,实验组中,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后,实验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更佳,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均较佳,且核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股骨头坏死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宫颈癌诊断以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确诊的74例宫颈癌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核磁共振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结果MRI检查漏诊9例,符合65例,诊断阳性率为87.8%,不同分期诊断准确率为Ia期0.0%、Ib期66.7%、Ⅱa期92.6%、Ⅱb期100.0%、Ⅲa期0.0%、Ⅲb期100.0%、IVa期75.0%、IVb期100.0%。Ib及以下分期诊断准确率为50.0%,IIa及以上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0.0%。结论采用MRI诊断宫颈癌具有阳性率高、分期诊断准确等特点,尤其是对Ⅱb及以上分期宫颈癌的患者,可为宫颈癌临床诊断及分期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宫颈癌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5T超导核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心理护理体会。方法对122例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检查前注意事项、静脉及穿刺的选择、安全检查等各个环节给予心理护理。结果122例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全部顺利完成检查,12例屏气不完全,但不影响图像质量。结论加强MRI增强扫描的心理护理是检查顺利完成及获得较好诊断效果的必要条件。

  • 标签: 核磁共振 心理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