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麻醉诱导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效果。结果研究1组患者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长于研究2组患者(P<0.05);插管后3min、5min的血压、心率状况均优于研究2组患者(P<0.05)。结论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较七氟醚吸入起效迅速,但七氟醚吸入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的影响更小,麻醉状态更平稳。

  • 标签: 麻醉诱导 七氟醚 异丙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全麻诱导时维吾尔族与汉族用药剂量和诱导时间的差异。方法以62例拟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维吾尔族和汉族各31例)为研究对象,ASAⅠ或Ⅱ级。采用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设为5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患者诱导前即刻(T0)和BIS降至50时(T1)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T1时丙泊酚的用量和T0至T1的时间。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维吾尔族与汉族丙泊酚的用药剂量和诱导时间。结果诱导时间、血清脂蛋白-αLipoprotein-α,Lp(α)和载脂蛋白A1(ApoA1)的含量对T1时单位体重丙泊酚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诱导时间、Lp(α)和ApoA1与民族之间无交互作用,控制协变量的影响后,维吾尔族T1时单位体重丙泊酚的用量显著高于汉族(2.56±0.39)mg/kgvs(2.07±0.30)mg/kg;F=4.075,P=0.017);T1时单位体重丙泊酚用量、Lp(α)和ApoA1的含量对诱导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1时单位体重丙泊酚用量、Lp(α)和ApoA1的含量与民族之间无交互作用,控制协变量的影响后,维吾尔族的诱导时间显著高于汉族(297.92±47.10)svs(229.27±42.18)s;F=3.925,P=0.021)。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全麻诱导时,维吾尔族丙泊酚的单位体重用药剂量高于汉族,且诱导时间显著长于汉族。

  • 标签: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全麻诱导 脑电双频指数 维汉
  • 简介:摘要七氟醚无气道刺激,易被患者接受;诱导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循环抑制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用于全麻诱导是一种较为安全理想的新型吸入麻醉药物。

  • 标签: 七氟醚 诱导 全麻
  • 简介:摘要诱导期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终末期由保守疗法向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过渡的时期,在此期间由于患者病情处于恶化状态,同时又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对血液透析知识缺乏了解,易产生悲观恐惧心理,从而影响透析效果,产生透析并发症,做好诱导期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里,减少透析并发症,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诱导期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Cl2能否诱导WRL68细胞自噬。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检测自噬小体、Westernblot检测LC3B-I到LC3B-II转化。结果WRL68细胞镉暴露后,形态学观察发现细胞形态良好,基本没有损伤;透射电镜观察到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暴露8μMCdCl212h后出现了吞噬空泡,内质网肿胀,有脱颗粒现象,大量的次级溶酶体样结构也出现在细胞质中。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发现LC3B-II/I的表达增加。结论低浓度镉能引起WRL68细胞自噬。

  • 标签: WRL68 自噬
  • 简介:摘要低氧诱导因子(HIF)-2是由HIF-2α和HIF-1β组成的异二聚合体,是机体的一种重要转录因子,HIF-2在诱导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具重要作用,而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可刺激红系造血,与红系造血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HIF-2的结构、分布及下游基因表达的调控作一综述。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2 红系造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插胃管法和液体石蜡诱导快速插胃管法对提高插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插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在传统插胃管法的基础上液体石蜡诱导快速插胃管法,比较两种效果。结果两种插胃管一次性成功率、插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液体石蜡诱导快速插胃管法能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 标签: 液体石蜡 插胃管 有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个周期不孕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来曲唑组18个周期,氯米芬组12个周期。观察、比较两组hCG日优势卵泡数、子宫内膜的厚度、宫颈黏液评分。结果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临床周期妊娠率均优于氯米芬组(P<0.05)。结论LE促排卵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有利于妊娠。

  • 标签: 来曲唑 不孕症 氯米芬 促排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52例,进行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5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诱导期,其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明显改善。结论对诱导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

  • 标签: 血液透析 诱导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临床检验中出现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临床检验结果与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检验显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为142×109/L,而EDTA抗凝法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结果在(14-142)142×109/L,与手工法相比明显减少,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法一致,P<0.05;此外,EDTA抗凝法血涂片检验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法检验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EDTA可能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中应注意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法与手工法进行检验确认,以确保诊断准确性。

  • 标签: EDTA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检验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长陪同在小儿麻醉诱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例全麻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诱导由家长陪同,对照组直接由护士带入手术室,比较两组患儿情绪状况以及血压与脉搏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安静配合87例,占82.0%,不安尚且配合14例,占14.0%,哭闹不配合4例,占4.0%,对照组安静配合37例,占37.0%,不安尚且配合38例,占38.0%,哭闹不配合25例,占25.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儿血压脉搏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陪同在小儿麻醉诱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麻醉诱导 家长陪同 护理
  • 简介:摘要为探讨梓醇能够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本研究采用梓醇预处理原代小胶质细胞,利用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炎症模型,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含量,观察梓醇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梓醇能够明显降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等免疫炎性因子,而且有效的降低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梓醇可有效地抑制LPS引起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为帕金森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崭新有效的治疗途径。

  • 标签: 梓醇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中应用舒适护理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8月共收治的在诱导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在诱导期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舒适护理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不仅降低了血液透析透中并发症的出现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舒适护理 血透病人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诱导透析期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2014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透析室进行血液诱导透析的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和护理干预组各30例。常规透析组进行日常常规的透析护理,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护理干预的项目,加强对患者的情绪观察和及时开导,12周后,对两组的患者心理状态和焦虑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和焦虑、紧张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分值普遍低于常规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项目的实施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诱导透析期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抗病信心,提高其整体生活和生命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诱导期透析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不同的诱导方法对患有老年麻醉气管插管的安全性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病例11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8例。A组患者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法进行气管插管麻醉;B组患者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进行气管插管麻醉。通过两组患者的HR、MBP值的变化幅度对麻醉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采用插管前的HR和MBP值基本相同,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进行麻醉后,A组患者的HR和MBP值变化幅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插管麻醉其安全性更高,对患者心血管所产生的压力小,不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斑马鱼模型下地塞米松诱导骨质疏松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3dpf~9dpf的斑马鱼,根据培养基成分的不同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以及不同浓度梯度的实验组,培养至9dpf后对斑马鱼各处骨骼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不同组斑马鱼骨骼染色面积及染色累计光密度。结果空白对照组染色面积43463单位,累计光密度16223单位;阴性对照组染色面积43073单位,累计光密度16170单位;1μmol/L实验组染色面积41988单位,5μmol/L实验组染色面积29639单位,10μmol/L实验组染色面积26327单位,15μmol/L实验组染色面积23221单位,20μmol/L实验组染色面积20643单位。结论地塞米松可使斑马鱼骨骼矿化量及骨密度降低,在5μmol/L~20μmol/L的浓度梯度内地塞米松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不良影响随浓度而扩大,在斑马鱼模型下地塞米松可呈浓度依赖性诱导骨质疏松的产生。

  • 标签: 斑马鱼模型 地塞米松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帮助诱导期透析患者维护有效的血管通路,更好的接受透析治疗,达到满意的透析效果。方法对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诱导期使用的临时血管通路进行正确有效护理和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导。结果64例患者能接受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从诱导期平稳过渡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临时性血管通路是诱导期透析治疗过程中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诱导期血液透析 临时血管通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