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根据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特征,测定其百分率以及观察其质量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是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笔者在这两年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教学和技能考核中,作了些探索,现将教学方法和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职医学检验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血液病的临床意义。方法39例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等资料,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9例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白细胞初诊结果与骨髓涂片等检查结果相符,符合率为100%。结论外周血涂片采制容易、结果准确、便于患者接受,其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结果符合率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血涂片 分类计数白细胞 初诊血液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水间皮细胞计数对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134例胸腔积液患者,对其8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4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间皮细胞计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的间皮细胞计数两组间均有差异有极显著性差别(P<0.01)。以间皮细胞计数<5%为判断界值,诊断结核性胸水灵敏度为81.61%(71/87),特异度为85.11%(40/47)。结论胸水间皮细胞计数对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技术结合Hexapod系统校正摆位误差以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的精度。方法入组36例病例,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每次摆位后、校正后行锥形束CT扫描,在线经Hexapod系统校正摆位误差并记录误差值,统计校正误差数值,并予比较。结果校正前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别是(1.8±1.4)㎜,(3.9±3.0)㎜,(2.1±1.5)㎜。旋转轴摆位误差分别是(0.8±1.3)°,(0.7±1.5)°,(0.2±0.9)°。校正后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4±0.4)㎜,(0.5±0.6)㎜,(0.4±0.4)㎜。旋转轴摆位误差分别是(0.15±0.5)°,(0.08±0.6)°,(0.06±0.5)°。结论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结合Hexapod系统校正应用于肿瘤放疗不仅可提高平移误差的治疗精度,还可提高旋转的误差精度。

  • 标签: 图像引导放疗 锥形束CT Hexapod系统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的正常范围。方法采用深圳迈瑞公司BC-53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我院健康体检的11862名正常男女静脉釆血进行血小板计数的测定。结果男性PLT185.28±48.2,女性175.12±47.3。结论PLT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男性结果高于女性。

  • 标签: 血小板 计数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分类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静脉血,采用ABXPENTRA6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同时用奥林巴斯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的CRP。结果500例发热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检测结果提示,细菌感染325例,占65%,病毒感染85例,占17%;单纯白细胞计数分类结果提示感染205例,占41%。结论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更好地鉴别感染类型,合理使用抗生素,CRP结果比白细胞计数更为敏感,检测CRP可以弥补白细胞计数分类的不足。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科在作血液细胞分析时,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作检某项细胞值无显示或显示值极低,需用显微镜计数计数,再与相应结果核对后才发出报告。

  • 标签: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显微镜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YSMEX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和光学法对大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将240例我院住院患者空腹抗凝静脉全血,经SYSMEXXE-5000进行血小板(PLT)电阻抗法(PLT-I)和光学法(PLT-O)检测和手工计数,结果与显微镜计数法结果(PLT-M)比较.运用SPSS11.0和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体积血小板组3种方法之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血小板组PLT-I和PLT-O结果假性降低,PLT-I法结果低于PLT-O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I、PLT-O结果与PLT-M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血小板体积标本SYSMEXXE-5000使用PLT-I血小板计数结果正确可靠,但在大血小板标本仪器计数血小板不可靠,仪器结果只能起提示作用,需与显微镜手工计数法相结合保证血小板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 电阻抗法 光学法 大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真空垫固定法以及采用高精度骨盆盆腔和腹部病人固定膜具(以下统称为通用体膜)固定法的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在直肠癌放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采用何种固定方式能更进一步地减少直肠癌放疗摆位中的误差。材料与方法将4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真空垫来固定患者;B组采用通用体膜固定的方式来固定患者。在大孔径CT下定位时,均选取髂前上脊平面附近作为参考点放置位置,按5mm层厚扫描后传至计划系统。在加速器第一次治疗摆位时,激光灯对齐参考点后按计划的移床信息移动治疗床到治疗野中心,使用EPID验证系统拍摄正侧位验证片,以第一次摆位拍摄的验证片为准,与CT模拟数字重建的DRR图像进行比对,比较两组直肠癌患者在X轴(左右方向)、Y轴(进出方向)、Z轴(升降方向)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两组在进出方向和升降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要明显低于A组(P<0.05)。A组为(0.387±0.080)mm,B组为(0.166±0.030)mm。结论在直肠癌放疗摆位中通用体膜固定法减少了直肠癌患者盆腔野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较采用真空垫固定方法摆位的直肠癌患者精确性更高。

  • 标签: 真空垫 通用体膜 直肠癌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系统发生感染使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进行筛查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尿液标本共350例分别使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器和使用尿液细菌培养的方法进行筛查。结果经过尿沉渣细菌计数,43例呈现阳性,307例呈现阴性;经过尿液的细菌培养,41例呈现阳性,309例呈现阴性。两者经过比较,没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泌尿系统发生感染后使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法可以作为筛查的标准,但仍然要配合使用尿液细菌培养的方法。

  • 标签: 尿沉渣 细菌计数 尿液细菌培养 泌尿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瓦里安TrueBeam直线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om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对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摆位误差进行验证,为食管癌病人放疗选用合适固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91例食管癌病人在TrueBeam直线加速器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其中56例用S型头颈肩面膜固定,35例真空袋固定。分别对用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CBCT验证,全组病人在整个放疗疗程中共进行308次CBCT。扫描后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原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校正,获得前后(Z)、头脚(Y)、左右(X)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数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采用真空袋固定的3个方向误差均数差别较大。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头颈肩面膜稳定性较真空袋好,误差明显缩小。

  • 标签: 锥形束CT 食管癌 固定 摆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