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行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术中的舒适度、主动配合能力、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干预组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变化弧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术中的舒适度、主动配合能力、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行护理干预,能缓解其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表面麻醉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前S1抗原的关系,评价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法检测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并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BV-DNA,并对三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23%和67.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标本的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33%和95.4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乙肝e抗原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35%和24.87%,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乙肝e抗原和HBV-DNA存在相关性,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非常相近且前S1抗原较乙肝e抗原敏感性更高,其能够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前S1抗原 HBV-DNA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研究了口腔纯钛种植体的三种表面改性工艺,并通过表面结构,给出最优化的改性工艺。方法对打磨抛光后的纯钛片(PureTi)分别用喷丸酸蚀(SLA)、阳极氧化(AO),以及喷丸酸蚀和阳极氧化结合(SLA+AO)的方法进行表面改性,从而得到SLATi、AOTi、SLA+AOTi三组样品。并以PureTi作为空白对照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喷丸酸蚀处理的SLA-Ti样品表面形貌主要微米结构和少量纳米孔组成;经阳极氧化处理的AO-Ti样品只有纳米孔结构;经复合工艺喷丸酸蚀及阳极氧化处理的SLA+AO-Ti样品表面基于SLA形貌结构增加了大量的纳米孔。结论最优表面改性工艺,即喷丸酸蚀和阳极氧化的复合工艺。

  • 标签: 纯钛种植体 喷丸酸蚀 阳极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使用率、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2/FiO2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病死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银消毒凝胶对配药后的输液瓶外盖表面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纳米银消毒凝胶对配药后输液瓶外盖表面实施抑菌保护,并同时与其它几种消毒液处理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制配药后从第30min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污染的输液瓶外盖数量与总菌落数均有所增加,同时细菌种类也变得更多,经鉴定前后所出现的污染菌种主要包括有G+杆菌、微球菌、类酵母样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比较5种不同处理方案各时间段输液瓶外盖出现的微生物污染的个数,均以采用纳米银消毒凝胶消毒保护的抑菌方案最少,与其他抑菌方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消毒凝胶对制配药后的输液瓶外盖表面细菌生长具显著抑制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纳米银凝胶 抑制 配药后的输液瓶外盖表面 细菌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定量与定性方法在检测外周血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结果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进行乙肝病毒检测的患者外周血合格样本128例,对样本分别进行定量检测与定性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以CMIA法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时,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0.52;在去除特定吸光度后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0.85。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定量检测表现出高灵敏度及高准确度,并且与定性检测的一致性较差;但在特定情况下,例如控制吸光度,两种检测方法则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 标签: 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 外周血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在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例晚期骨性关节炎病历进行分析。结果对32例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手术后的优良率达到87.5%。结论使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治疗关节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膝的疼痛、膝盖的屈伸范围以及行走活动能力。手术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 晚期骨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预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作用。方法以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同时予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及常规护肝治疗,比较2组病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损伤程度,并将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肝损发生率低(25.0%),出现时间晚(48.3±49.4)d,程度轻,恢复快(10.8±8.7)d。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对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害。

  • 标签: 恩替卡韦 肺结核 乙肝携带者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儿未使用固尔苏,观察组27例患儿尽早使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固尔苏后其发生肺透明膜病,呼吸机使用率和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应尽早使用固尔苏,可有效地降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 标签: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固尔苏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相关护理。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的早产儿,予患儿肺表面活性物理联合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治疗。在患儿治疗期间,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病情监测,患儿的保暖,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治疗后36例患儿症状与体征有明显改善。患儿治疗后6hPaO2明显上升(P<0.05),PaCO2明显下降(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了患儿预后情况。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气道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