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内出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受理的51例脑外伤内出的案例,探讨脑外伤内出的相关性。结果51例脑外伤内出患者中,因外伤引起的内出45例,其中重伤患者21例,轻伤患者24例,因自身疾病引起的内出6例,其中高血压4例,血管瘤1例,陈旧性内出1例。结论脑外伤是引起内出的重要原因,对于此类案例要加强脑外伤的分析和鉴定,确保法医临床学鉴定的准确性。

  • 标签: 脑外伤 颅内出血 法医鉴定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内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01至2016.01我院新生儿科内出早产儿69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非内出(63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15种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种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分析,7种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氧、胎龄<34周二种因素是早产儿内出最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内出的发病与缺氧和低胎龄密切相关,故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孕期胎儿监护对预防早产儿内出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早产儿 颅内出血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新生儿内出的护理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18例新生儿内出患儿从四方面进行病情观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全组17例治愈出院,1例转院。2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出病人病情危急,急诊进入手术室医护人员需动作迅速,配合默契,器械、巡回护士需技术熟练,配合手术积极主动,为手术成功赢得时间。

  • 标签: 颅内出血 手术 配合
  • 简介:摘要早产儿内出多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或兴奋,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患儿预后差别也较大。深入了解早产儿内出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内出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发生内出的早产儿,除了及时地进行抢救治疗外,还要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减轻内出导致的伤残程度。

  • 标签: 颅内出血 早产儿 影响因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新生儿内出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诊断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共收计高危患儿400例,400例患儿均为异常分娩患儿、产前或产时出现病症患儿,在新生儿出生3~7天内对患儿进行颅脑超声波检测或进行CT检测,在400例患儿中有100例新生儿出现内出现象,其中脑室出血患儿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35例、脑实质出血15例、硬脑膜下出血患儿15例。结果通过临床有效治疗,患儿的病情均得到控制,在短期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发现,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生,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的床边颅脑超声检查,新生儿的颅脑B超监测结果成阴性时,应进一步对新生儿进行颅脑的CT检查,可以早期诊断新生儿的内出

  • 标签: 新生儿颅内出血 早期诊断与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早产儿内出(IC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169例早产儿内出的患儿的资料,并与同期住院154例无内出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产前、产时、产后的情况,统计分析出早产儿内出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内出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产时窒息、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生抽搐、生应用多巴胺有关。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产时窒息、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生抽搐、生应用多巴胺是早产儿内出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早产儿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内出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及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方法其临床表现依病情轻重而导,以窒息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患儿既使存活,也容易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结果因此在护理内出的新生儿时要一面观察病情,一面预测可能发生的异常。结论并为此配备必要的抢救物品及熟练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

  • 标签: 颅内出血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急救护理方案在救治新生儿内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新生儿内出患者100例,根据所采用的不同的急救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50例。分别行常规急救治疗和常规急救治疗配合整体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组的患儿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配合常规急救治疗能明显提高在治疗新生儿内出时的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颅内出血 新生儿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内出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内出68例,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两组。给予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34例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满意度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新生儿内出优质护理效果佳,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超声对新生儿内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内出的新生儿共计85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展开颅脑超声诊断和CT诊断,研究检查结果,并与CT诊断的结果比较。结果经过诊断后,85例患儿检出颅脑出血者46例,检出率为54.12%。其中,颅脑超声诊断检出率为95.65%,CT诊断检出率为91.3%,差异不明显(P>0.05)。46例患儿中,其中脑室管膜下出血患者29例,伴脑室内出12例,脑实质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脑膜下出血1例。其中主要以脑室出血的发生几率最高。另外,患儿出血分级中,I级和II级的比例89.13%明显高于III级和IV级的比例10.87%,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脑超声对新生儿内出的诊断的检出率较高,且具有无创、经济性良好等特点,可实现重复性检查,新生儿家属的接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颅脑超声 新生儿 颅内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DAVF)是内血管畸形的一种,DAVF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搏动性耳鸣、内杂音、头痛、内出等,其中以内出发病的病例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我院成功诊治一例以内出发病的DAVF,现将其报道如下。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自发性内出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50例自发性内出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详细的分析,可知,在3岁以下的患儿,有9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2例无法查出原因;患儿年龄大于3岁,其中有30例患儿出现脑血管异常,2例患儿为肿瘤卒中,8例无法查明原因。经过治疗之后,有38例患儿可康复出院,5例患儿出现轻残,中残的患儿有5例,有2例患儿治疗无效死亡。半年之后进行随访,无一例患儿出现再出血的现象。结论自发性内出患儿在3岁以下,出现出血现象,主要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所造成,3岁以上则是脑血管畸形,对自发性内出患儿进行CT、DSA、MR以及凝血功能检查,对治疗此病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医生采取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儿自发性颅内出血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出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胸部CT诊断影像表现,进而加强对此并发症的辨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内出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胸部行CT诊断,且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并发两下肺坠积性肺炎患者20例,并发右下坠积性肺炎患者6例,并发左下肺坠积性肺炎患者4例。所有患者中侧胸腔均出现少量甚至中量的胸水同时伴有少量的胸膜反应。结论作为内出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可通过胸部CT检查明确其范围,进而更好的指导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治疗。总之,胸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高对治疗并发坠积性肺炎意义重大。

  • 标签: 颅内出血患者 并发坠积性肺炎 胸部CT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新生儿内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2例新生儿内出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除3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9例经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发生。结论新生儿内出,早期干预,合理护理,积极治疗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内出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颅内出血 观察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早产儿内出疾病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应用新生儿颅脑专用探头检查早产儿200例,对颅脑超声诊断内出的病例按照Papile分级法分级,同时收集相关资料(孕龄、出生体重、生评分、分娩因素),总结分析内出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对IVH的病例进行三个时期的随访(生3天、生7-10天、生1月)。结果早产儿内出发生率为61.4%,胎龄≤32周总的LVH发病率以及重度LVH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大于32周的患儿(P<0.05),出生体重≤2000g的患儿重度LVH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Apgar评分与总LVH发生率以及出血程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娩方式与总的LVH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早产儿LVH发生率较高,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LVH发生率越高,出血程度越重。早产儿在生3天内常规进行颅脑超声检查十分必要,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 标签: 超声诊断 早产儿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进展性内出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危险性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并按照患者的进展性出血情况随机分成进展性组(58例)和非进展性组(6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凝血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对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GCS分数和患者的年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受伤到第一次CT之间的时间短、D-D、FDP、PLT的水平较高,其中PLT则是脑损伤后患者内进展性出血主要危险性因素。结论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内进展型出血的因素很多,必须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颅内出血 进展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出新生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儿生存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100例内出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患儿的护理基础上,再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共计8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共计18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6%;并且观察组患儿第一周和第二周的NBNA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对内出新生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帮助患儿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颅内出血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内出患者接受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血肿清除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诊疗的120例内出患者作随机非盲实验并分组,Ⅰ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处理,Ⅱ组使用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清除血肿,观察评估两组的手术疗效及不同手术阶段的GCS评分、血肿残余量。结果与Ⅰ组疗效相比,Ⅱ组在手术总有效率上的提升并不明显,两组分别为90.0%和9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在GCS评分、血肿残余量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Ⅱ组在GCS评分上明显提高,在血肿残余量上明显减少,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出患者施以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治疗,手术疗效确切,术后较少血肿残余,且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值得推荐。

  • 标签: 颅内出血 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 临床疗效 血肿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