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肥胖时,脂肪细胞体积肥大,氧供应相对减少,最终会使脂肪组织局部缺氧。当脂肪细胞肥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死亡进而引起巨噬细胞吞噬,最终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同时缺氧会导致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进而引起纤维化,而慢性炎症反应也会加剧纤维化的产生。

  • 标签: 脂肪组织 缺氧 炎症 纤维化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继发性能量衰揭阶段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一旦启动,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最终会导致新生儿大脑神经组织的损伤,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治疗,关键在于早预防,应始终以控制惊厥、综合支持治疗和减轻脑水肿为主。同时坚持“三对症”、“三维持”的基本治疗原则。另外,在此临床研究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应用一些其他疗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临床效果,这对于改善患儿病情,提高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结合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有窒息病史、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CT、MRI影像资料。结果50例中,重度7例、中度20例、轻度23例。50例中均可见局限或弥漫性脑水肿。其中合并脑实质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室出血2例。结论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13年我院收治的2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对24例患者实行有效的治疗后,20例患者有显著效果,3例有所好转,1例疗效较慢。结论采用相应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的诊疗方法及患儿预后的评价。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三年(2011年5月~2014年5月)内收治的72例缺氧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判断头部CT检测结果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存在的关系。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婴儿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比较,轻度、中度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中度缺氧性缺血性脑病患儿,CT分度后的远期预后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部CT诊治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CT诊治 预后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而得出结论临床早期诊断及尽早有效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应注意防止发生后遗症。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因此,如何进行临床观察,早期发现症状,判断病情发展程度,以及如何进行正确治疗护理是我们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谈论一点护理体会。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5例经临床相关检查证实为HIE的CT表现。结果85例患者中CT影像学表现为轻度者32例,中度为40例,重度13;其中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脑室内出血5例,脑实质出血2例,脑室内积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结论CT能准确显示HIE的病变部位、范围、损伤程度,为临床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20例HIE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治疗,1次/日,10天为一疗程,一般1-4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一周以上。结果痊愈98例、占82%,显效18例、占15%,有效3例、占2%,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达99%。结论高压氧治疗HIE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意识恢复、减少、终止惊厥、改善肌张力等疗效显著。新生儿的脑发育处于极度旺盛时期,故高压氧治疗得越早,越有利于受损脑细胞的再生。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该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发育商。结果两组患儿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评分,均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8个月时,观察组达到正常水平或优秀水平患儿为14例,对照组仅为7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其发育商,预后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干预 康复治疗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HIE新生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2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氦氖激光照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活力增高(P<0.05),MAD含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氦氖激光照射能够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强度,是用于HIE治疗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氦氖激光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窒息所致的脑损害,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新生儿期以后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及智能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脑组织可以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而破坏大量的神经细胞,高压氧可阻断因缺氧而产生的自由基的途径,阻止自由基对神经系统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结构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儿科对住院确诊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对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16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探求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新生儿HIE 高压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头部亚低温治疗72h。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神经学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12h、24h、48h和72h神经学评分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7d、14d和28dNBNA评分呈现升高趋势,并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头部亚低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钙离子流失对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出生的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钙离子流失的新生儿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妇产科出生的5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使用CDCC(标准化贝来量表)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MDI(智力发育指数)、PDI(运动发育指数)。结果研究组患儿出院3和6个月后的MDI分、PDI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钙离子流失会影响患者的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临床要尽早给予有效干预,降低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钙离子流失 新生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6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加用高压氧。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BNA评分情况以及头颅CT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三疗程呼的CT值情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显著,方法安全便捷,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
  • 简介: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一种并发症,一般开始于30周后,其症状内在表现为胆汁酸升高、肝功能不正常,外在表现为皮肤瘙痒。该病症的危害主要集中在胎儿身上,会增加早产、病死的几率。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找出胎儿宫内缺氧的原因,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病情相应控制,保护好母婴的生命安全,并重点研究胎儿的预后工作。本文将在文中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缺氧机制的新进展以实验综述的形式呈现出来。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胎儿宫内缺氧 机制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观察组患儿磷酸肌酸钠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7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维生素C 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程度及临床特点,探讨与之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将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孕周、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宫内窘迫、体温多因素进行分组研究,并将各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论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程度与孕周、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低体温有相关性。注意保暖,减少冷损伤,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水平,可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器官损害发生率及死亡率。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病情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部磁共振成像预后评估进行探讨。方法回顾与分析从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00位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结果有15位患儿为重度脑病,其中有4位患儿预后不良(26.67%);有50位患儿为中度脑病,其中有6位患儿预后不良(12.00%);有35位患儿为轻度脑病,其中有1位患儿预后不良(2.86%)。结论在新生儿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容易造成遗留伤残或者是死亡。大部分患儿为中轻度窒息,临床中应该引起重视。对于预后磁共振成像具有判断价值。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