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学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07年至2011年我院存档的GNBn患者18例,就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NBnA12例,B6例。A生存时间平均为(60±5.2)个月,B(20±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均死亡,A组存活2例。结论虽对GNBn进行分可助于评价预后,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临床需结合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提高预后评价的准确性及治疗的针对性,以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病理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胸腺瘤临床病理表现。方法选择2例被诊断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胸腺瘤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开展镜检、免疫组化检查。同时分析随访结果。结果镜检结果显示胸腺肿瘤镜下境界清楚,有完整的纤维包膜、多囊性结构、MNT的经典结构。囊腔内壁被覆有单层梭形上皮样细胞。上皮样肿瘤细胞团中见少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灶性区域有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组化结果证实CKpan、CK19、CK5/6、P63阳性,间质丰富淋巴细胞中均有T细胞和B细胞表达。标本中淋巴样间质均见κ和λ表达。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围微结节样上皮细胞团。随访结果证实无转移复发现象。结论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胸腺肿瘤,依据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 标签: 胸腺肿瘤 发生中心 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显像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良性结节大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可伴粗大钙化,血供不丰富;恶性结节大多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呈实性低回声,可伴微小钙化,血供较丰富。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结节病的诊治,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结节病患者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61岁女性,主因发现四肢皮肤结节半年,肺部结节1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可见散在大小不等对称性红色皮下结节,表面光滑,轻微隆起,质硬。最大约3×3cm。胸部HRCT示“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部分融合;双肺胸膜下多发网格影,双肺散在大小不等结节影。”免疫全套ANA可疑阳性,ANCA阴性;肺功能FEV1/FVC76.79%,弥散功能正常。心脏彩超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EUBS-TBNA检查各级管腔通畅;刷片未查见抗酸杆菌及恶性细胞;7组淋巴结活检查见少许上皮样肉芽肿;六胺银(-);未查见抗酸杆菌及结核杆菌DNA片段;特殊染色未查见真菌感染。皮肤活检示纤维脂肪组织中查见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炎,部分结节有融合。六胺银(-);未查见抗酸杆菌及结核杆菌DNA片段。确诊后开始服用泼尼松20mg每日一次。治疗半年患者四肢皮肤结节完全消失,复查胸部CT示双肺散在大小不等结节影及纵隔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结论结节病是波及多系统的原因不明的疾病,发生于肺门纵隔的最容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淋巴瘤及转移肿瘤,早期获得病理学可以提高诊断率,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结节病 临床症状 影像 病理 误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占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检查,对照组使用触诊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检出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提升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结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声像图特点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在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并获得病理切片明确诊断的42例甲状腺结节病人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良恶性结节在大小、边缘、包膜、形状、晕环和内部钙化灶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中恶性结节内部和周边的血流丰富,信号较强,以Ⅱ级或Ⅲ级血流信号为主。而良性结节的血供相对较少,信号较弱,以I级或Ⅱ级血流信号为主。结论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 结节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应当注意多休息,少讲话,避免剧烈运动。术后饮食注意少吃含碘多的或者海产等食物,少吃湿热的食品,多吃一些消除肿瘤、含蛋白质多的食品。保持心情上的愉悦,减少去公共场所或人多之处,预防呼吸道感染。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正确护理,根据医嘱服药。

  • 标签: 甲状腺 结节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结节诊治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甲状腺结节患者105例,对其行超声诊断,确定结节大小、内部和周边回声以及血供,并将观察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经超声诊断后,确定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有4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27例,单发甲状腺癌患者22例,剩余8例为多发甲状腺癌,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1%(103/105);共检出甲状腺结节147个(病理确诊良性112个、恶性35个),超声诊断良性准确率、恶性准确率分别为90.1%(101/112)、88.6%(31/35)。结论超声诊断是一种有效的甲状腺结节诊断方式,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可以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支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GO肺结节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2009年6月-2013年5月,我科对11例GGO肺结节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均术后顺利恢复,7例确诊肺癌。结论对于GGO肺结节应引起重视,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 标签: GGO 外科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8例患者均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来确诊。手术治疗94例,口服TSH抑制剂58例、131I治疗56例。结论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应在体检的基础上首选FNAC,辅以核素扫描、超声及其引导下FNAC、相关化验。确诊良性者需手术的择期手术,能行131I治疗的分次治疗,手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31I治疗是治疗分化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案;确诊的恶性患者应及早手术,可疑者术中冰冻切片病检决定手术方式。其余患者行TSH抑制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碘充足的地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约为4.14%,其中男性的发病率约为1%,老年和育龄妇女是甲状腺结节高发人群,其发病率可高达5%。近年来,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5%~10%甲状腺结节患者会发生甲状腺癌,而且甲状腺癌的发生机率与大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放射线接触史、家族史及其他许多因素紧密相关。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病因 流行病学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曾在我院就诊的385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超声表现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分析,探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方法对385例曾在我院就诊后行手术治疗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超声表现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为指导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提供依据。结果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B超下见结节伴微粒钙化提示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P<0.01),而粗大钙化在良恶性结节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及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建议对术前血清TSH水平较高及B超提示甲状腺结节伴微粒钙化的患者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促甲状腺激素 微粒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进行特征分析,研究超声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结节病患47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检测,并将超声诊断所得的结果和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进行研究。结果47例甲状腺结节研究对象中确诊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80.9%(38/47),甲状腺腺瘤的诊断符合率为76.1%(16/21),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符合率为81.8%(18/22),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5%(3/4)。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图像可见内部回声清晰且均匀,一般边界较清晰但表现不规则。结论超声检测能够对甲状腺结节的准确诊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且将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诊断相结合并综合分析,可降低对甲状腺结节的漏诊及误诊率,因此可作为临床检测甲状腺结节的主要诊断技术。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38例患者实施彩超诊断,并将其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效果。结果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为99.14%;恶性甲状腺结节、良性甲状腺结节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1.25%、63.69%。结论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过程中对彩超给予有效应用,能够为甲状腺结节相关性质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彩超 甲状腺结节 效果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原因;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32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细胞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A组,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B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CT灌注值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对于A组患者的病灶实性部分的HAP和HPI等部分的内容,其要明显高于灶周等位置处,且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B组患者,其病灶实性部分的HAP和HPI等数据要远远低于其远处肝组织等,且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CT灌注成像技术,其能够更好的对肝癌以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疾病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灌注成像 肝细胞型肝癌 局灶性结节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强化方案和常规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对比。方法6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注射时注射流率为3ml/s,观察组患者在注射时的注射流率并非匀速,其依次为4、2、1ml/s。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扫描后,与常规增强扫描相对比,应用平台强化方案对患者进行扫描,平台强化方案在给予患者注射药物后的64s进行1次增强扫描便的结果,在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上,与其相比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平台强化方案在给予患者注射药物后的64s进行1次增强扫描便可以有效的满足临床上对该病变的诊断需求,也能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临床依据。

  • 标签: 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 平台型强化方案 孤立性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在直径小于2cm周围结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与胸腔镜肺段切除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直径小于2cm的周围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肺叶切除组20例和肺段切除组36例。分别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整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情况,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肺功能情况、2年复发转移率。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1.28±18.93min,明显长于肺叶切除组的(72.09±8.11min),但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7.39±0.73d,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的(9.59±1.0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46.69±18.65ml,肺叶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52.87±19.06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EV1、FCV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EV1、FCV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肺段切除组患者FEV1、FCV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内均无患者死亡,肺段切除组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为5.56%,肺叶切除组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为4.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脑转移1例,肺叶切除组无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2cm的早期肺癌,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肺功能,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能更适用于一些肺功能较差、耐受性较低的老年病患。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肺段切除术 肺癌 肺叶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