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为减少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基层二乙县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所有普外科手术的Ⅰ切口、Ⅱ切口的住院病人共44例,按切口有无感染分为切口感染组及切口无感染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切口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间ASA1病情分级在切口感染组与切口雾感染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麻醉方式在两组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切口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ASA1病情分级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 标签: Ⅰ类 Ⅱ类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Ⅲ切口清创处理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腹部Ⅲ切口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腹部切口冲洗及清创处理)与对照组(常规单纯冲洗后缝合)。对比两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腹部Ⅲ切口实施冲洗及清创处理,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Ⅲ类切口 清创处理 预防 切口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华宁县男男性行为者(MSM)、暗娼(FSW)、吸毒者(IDU)三艾滋病高危人群HI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针对该目标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哨点监测的该三目标人群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三高危人群HIV感染率为0.56%、梅毒检测均为阴性;其中,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暗娼三人群HIV感染率为分别为0.81%、0.60%、0.39%。结论华宁县三高危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但各类高危人群的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梅毒的感染率为零;应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开展更为广泛的监测和健康教育,让每个高危性行为人了解和掌握预防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方法。

  • 标签: 艾滋病 高危人群 HIV 梅毒 感染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从各科室临床标本中提取出的300株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和生化分析,分析、总结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科室、来源、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最广的科室为呼吸科,神经外科次之;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均具有耐药性,其中,耐药性最高的是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次之。3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30株被检出具有多重耐药性,检出率为76.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耐药性,且多重耐药性明显。

  • 标签: 临床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6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来源于痰液(255株,80.70%)、其次是伤口分泌物(46株,14.5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156株,49.36%),其次是呼吸内科(115株,36.40%)。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β-内酰胺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危重病房多见,该菌多重耐药严重且逐年增加。因此,加强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防止或延缓各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蔓延。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beta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志贺邻单胞菌是一种能在水中鱼类,多种哺乳动物和人类肠道中发现,并能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1。去年我市一村民家举办丧事坝坝宴,其后有多人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结果从10份腹泻病例生物样本中检出7株生化型别相同的志贺邻单胞菌。结论今后应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食品安全法,提高群众的自觉防病意思。食品监督机构要加强餐饮服务监督管理,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 标签: 类志贺邻单胞菌 人类感染性腹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 标签: 感染 控制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中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12月收住我院呼吸内科的经微生物检查证实4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呼吸内科病房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茵以白色假丝酵母茵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茵,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 标签: 肺疾病 院内感染 真菌感染 内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中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从强化医院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消毒效果监测、医院感染的在职教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漏报率,提高了重症监护室内卫生环境及消毒效果监测的合格率,减少了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结论采取综合性措施,可有效的降低重症监护室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支原体感染情况以及切口感染支原体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监测和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前瞻性的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2147例剖宫产病人切口发生感染病人取其分泌物进行支原体感染监测,回顾性的对切口的支原体感染及支原体耐药性进行汇总。结果2147例剖宫产病人当中,发生切口感染而送检的病例共58例,其中支原体感染26例,支原体感染占切口感染的44.83%,支原体感染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18例,人型支原体(Mh)感染1例,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合并感染7例。耐药性分析中,支原体对环丙沙星(CIP)敏感性最低,敏感率仅为30.77%,其次为克拉霉素(CLA),敏感率为34.62%;对交沙霉素(JOS)、强力霉素(DOX)、美满霉素(MID)敏感性均较高,分别为92.30%,88.46%,84.62%。结论支原体可引起剖宫产的切口感染,减缓切口的愈合,应引起重视,注重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无菌操作,规范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支原体的感染率。剖宫产的支原体感染药物首选交沙霉素。

  • 标签: 支原体感染 剖宫产 切口感染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1月~2015年1月经结肠镜检查或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直肠癌30例,分析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结果30例中有5例行内镜下肿物切除术,10例行经肛门非内镜下直肠癌切除术,5例行经肛门直肠癌局灶扩大切除术,10例因肿瘤较大或应患者及其家属要求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或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5年生存率85.7%。结论直肠癌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完全切除可获良好长期生存率。

  • 标签: 直肠 类癌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统计分析目前常用树脂中药的国家标准现状,通过探讨乳香、没药、藤黄等品种实例的炮制研究,分析树脂中药的现代炮制方法以及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从而优选最佳的炮制方法。

  • 标签: 树脂类中药 炮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片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阿片物所致精神障碍30例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痊愈4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8例,无效1例。结论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可反复使用,直至呼吸增快、瞳孔扩大、神志清醒。由于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者一般被送至综合医院急诊科抢救,因此,本节仅涉及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

  • 标签: 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痞证的基础方,其加减变化衍生出了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具有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的相同功效,用于治疗误下邪陷,寒热错杂、水热互结、虚实夹杂所致的痞证及相关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泻心汤 辛开苦降 方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抗感染治疗方案情况。方法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进行骨科手术的65例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切口部位感染率最高,占比为50.8%,其次为下呼吸道,占比为18.5,皮肤软组织,占比为15.3%,导管相关感染占比最小,为4.6%。术后65例患者检测出病原菌65株,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黄色葡萄球菌,为46.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1.5%,阴沟肠杆菌13.8%,肺炎克雷伯杆菌10.8%,占比最小的是鲍曼不动杆菌7.7%。结论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切口感染,需要做好预防控制措施,监测各个环节的身体状况,降低医院感染情况。

  • 标签: 抗感染治疗方案 骨科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7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感染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辅助降低血粘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抗感染 降低血黏度 细菌感染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