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病人的增多,老年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减少老年病人的痛苦,使老年病人的生活更加健康是我们老年病科护士的重要任务。方法对老年病人的腹泻所致的肛周皮损进行原因的讨论和分析,对在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基础,细致的护理。提出早期干预,将肛周皮损发生率降到最低。结果可有效的减少肛周皮损,减轻病人的痛苦。

  • 标签: 老年患者 腹泻 肛周皮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黄褐斑皮损颜色、皮损部位与中医证型及脏腑证素的关系。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18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的皮损颜色及皮损部位特征。结果黄褐斑中医证型与皮损颜色存在对应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在各皮损分区的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的皮损颜色有可能作为黄褐斑中医辨证分型的诊断依据之一。黄褐斑的皮损部位所对应的病变脏腑色部部位,与中医面部分候脏腑理论不完全符合。黄褐斑的发生,除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可能涉及肺、心。

  • 标签: 黄褐斑 皮损颜色 皮损部位 辨证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诊疗情况作一综述。处方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等穴位为主;治疗方法有以针刺为主和针刺结合其它疗法两大类。可见针刺治疗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面瘫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皮损伴系统性损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药物性皮损伴系统性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痊愈78例,平均住院19.4天,激素用量120mg~2160mg,平均621.7mg,死亡5例,其中大庖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及红皮病型各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1例,均属重症皮疹类型,麻疹型伴重症肝炎类型2例。结论红皮病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均有半数以上的病例伴有肝肾损害,而荨麻疹型均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病例累及心脏,紫癜型多伴有血尿和(或)血小板减少。

  • 标签: 药物性皮损 系统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靓芙康复贴对面部炎症后皮损修复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中心收治的因面部炎症导致的皮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采用多磺酸粘多糖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靓芙康复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时治疗总有效率为30.77%,治疗8周时总有效率为94.88%,观察组治疗4、8周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3例不良反应,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靓芙康复贴治疗面部炎症皮损后疗效确切,可促进皮损修复,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靓芙康复贴 面部炎症 皮损修复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膝周骨折后影响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骨折类型和固定情况,在不同介入时机进行股四头肌、关节主被动活动度训、日常生活能力和辅助康复等训练,达到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的发生的目的,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

  • 标签: 膝周骨折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静脉穿刺无痛技术,提高静脉穿刺质量。方法采取调整操作者与患者的心态,静脉注射进针角度、速度的选择等措施与方法。结果静脉注射疼痛减轻,效果明显。

  • 标签: 静脉穿刺 无痛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近10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状况。方法从辩证分型、分期治疗等方面对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报道做一综述。结论针刺治疗面瘫时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分期、辩证、随症相结合,选择合理适当的针法选穴,是提高治愈率、避免后遗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刺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皮静脉留置针针梗和粘贴巾致头皮损伤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儿科应用头皮留置针和粘贴巾致头皮损伤的2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头皮破损与患儿自身免疫力、留置时间、固定手法、小儿头皮备皮技巧、封针方法等有关。结论严格无菌操作、熟练备皮技巧、贴膜合理固定、封针手法轻巧是预防留置针针梗和粘帖巾致小儿头皮损伤发生的关键。

  • 标签: 留置针粘贴巾头皮破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方法选择20例周围型肺癌具有CT随访影像学资料,总结其早期征象。结果2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腺癌12例,鳞癌5例,肺泡癌2例,小细胞癌1例。其中17例呈实性结节状,3例呈斑片状。结论当CT扫描发现类似病灶,即做增强扫描,肺癌的增强CT值高于良性结节而低于炎性病灶,对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CT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8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n=40)与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周围性面瘫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增高,但观察组增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且促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 针灸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阑尾周围脓肿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35例阑尾周围脓肿的手术治疗。结果对32例进行了急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阑尾周围脓肿行急诊手术是一种积极治疗手段,可及时消除感染源,缩短治疗时间,节省费用,避免并发症,疗效满意。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使用温针灸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温针灸治疗);治疗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两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周围性面瘫,应用针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罹患周围性面瘫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24例,分为两组,其中的观察组患者经由针灸全期治疗(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而另外的12例患者则使用了针灸的急性期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之于对照组的急性期针灸法,明显较高,因此将组间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的对比,有差异性,有意义且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使用针灸全期治疗手段,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周围性 面瘫 针灸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采用腓总神经、胫后神经及腓深神经三处周围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并随访3-18个月。结果术后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例,缓解3例,无变化2例。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8例,缓解4例,无变化2例,加重者1例。两点辨别觉较术前改善者12例,无明显变化者3例。术后随访表明疗效比较可靠、稳定,症状未见明显反复。结论应用下肢周围神经松解术,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周围神经松解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讨论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以及药物联合治疗的价值,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6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抗菌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外用基质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的分析中,金葡菌占比45.0%,表葡菌占比35.0%,溶血性链球菌占比10.0%,里昂葡萄球菌占比7.0%,头葡萄球菌占比3.0%。结论对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处细菌定植当中,金葡菌和表葡菌是两种重要的类型,应作为重点来对待。联合药物治疗中,抗菌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效果,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湿疹 皮炎 细菌 联合 药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