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我市848例结核病人标本DNA微阵列法检测情况分析探讨,初步了解该样本群的检测分布状况,快速确立诊断治疗的应对方案。方法结核分枝杆菌DNA微阵列法,检测全市在我院的送检标本,采用博奥公司提供的全套试剂及相应仪器,以及自备材料。结果使用结核杆菌DNA微阵列法检测的848例结核病人送检标本,野生型占53.18%,双突变型占7.19%,单突变型占6.96%等。结论使用该项检测方法有效地区分临床各组的全市分布情况,及时地为临床提供预防和治疗结核的合理方案,更好地为全市预防结核工作提供合理建议。

  • 标签: DNA微阵列 耐药菌株 野生型 突变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采用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对腰麻阻滞平面产生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本次选取初产单胎剖宫产孕妇80例,均为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n=40)与硬膜外未注射药物(对照组,n=40)对腰麻阻滞平面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小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起效、持续、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最大运动阻滞出现时间无差异(P>0.05)。两组对肌松要求可满足,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率相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腰麻后取10ml生理盐水经硬膜外腔注射,可使腰麻阻滞平面提高,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且使运动阻滞时间缩短,可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

  • 标签: 腰膜外注射生理盐水 剖宫产 腰麻阻滞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技术,行横断、冠面、矢状面重建。结果单发子宫肌瘤28例,多发子宫肌瘤2例,3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45个,其中发生于浆膜下8个,肌壁间33个,黏膜下2个,阔韧带2个。CT表现为实质性肿块30个,囊实性肿块15个,增强扫描肌瘤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30个,不均匀性强化15个。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子宫 子宫肌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6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9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无患肢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骨折处愈合良好,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锁定钢板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 标签: 锁定钢板 青少年 胫骨远端 三平面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近二年来我院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先采用X线检查,并未发现或肯定有任何骨折迹象,但临床分析高度怀疑可能为骨折。因此,再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经螺旋CT检测后,27例患者均发现有骨折问题。结论相对X线诊断,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有更高的诊断率。

  • 标签: 螺旋CT 隐匿性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微阵列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多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肺癌患者为对象,作为A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B组,选取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C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全自动微阵列化学发光分析仪,行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水平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各指标水平,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5项肺癌标志物的水平均高于B组与C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ro-GRP在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为94.17%。Pro-GRP、NSE、CEA三者联合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为88.65%。结论在肺癌早期诊断中,使用全自动微阵列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对5项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其均可用于临床诊断,其中Pro-GR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Pro-GRP、NSE、CEA三者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更高。

  • 标签: 癌胚抗原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手术后需要完善镇痛方案,以确保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abdominisplane,TAP)阻滞用于治疗下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TAP阻滞可能是缓解术后疼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对全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TAP阻滞对疼痛控制效果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评估。方法50例接受全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TAP阻滞组(n=25)和对照组(n=25)。术后24h两组患者使用PCA。术后1、2、4、6、12、18和24h评估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PCA使用量,吗啡使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阻滞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镇痛药物剂量也有显著差异(P<0.001)。TAP组中较对照组术后2、4、6、12、18和24hV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P阻滞作为全腹子宫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术后疼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基本征象的显示价值,提高其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SPLC40例,每例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拆成1.25mm薄层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MPR能充分显示癌灶与支气管的关系,显示支气管的狭窄及管壁情况。(2)MPR对SPLC的边缘情况(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内部密度(空洞、空泡征、支气管气相)的显示和判断高于横断薄层扫描。(3)MPR能较真实地测定病灶大小,有助于鉴别病灶是片还是结节。(4)曲面重建可显示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结论MPR多方位观察能充分显示病变的特征性征象,克服了横断图像观察的局限性,为SPLC的影像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周围型小肺癌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手术后需要完善镇痛方案,以确保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abdominisplane,TAP)阻滞用于治疗下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TAP阻滞可能是缓解术后疼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对全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TAP阻滞对疼痛控制效果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评估。方法50例接受全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TAP阻滞组(n=25)和对照组(n=25)。术后24h两组患者使用PCA。术后1、2、4、6、12、18和24h评估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PCA使用量,吗啡使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阻滞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镇痛药物剂量也有显著差异(P<0.001)。TAP组中较对照组术后2、4、6、12、18和24hV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P阻滞作为全腹子宫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术后疼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诊断肛周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腔内双平面超声探头检查,分析患者超声声像图。结果脓肿伴随有肛瘘的发生率为79.01%,腔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3.83%。结论肛周脓肿伴随肛瘘具有较高发生率,术前采用腔内超声检查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直肠指诊的准确率,有利于临床适宜手术方案的选择。

  • 标签: 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 肛周脓肿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我院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尿路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辅助检查作为金标准,并进行多排螺旋CT和MPR诊断。结果①多排螺旋CT和MPR检查结果显示,本组50例患者中共检出46例具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检出率为92.0%,②多排螺旋CT和MPR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8.0%),阳性似然比为(88.46%),阴性似然比为(91.67%)。结论多排螺旋CT和MPR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输尿管结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及其MPR多平面建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鼻外伤病例采用螺旋CT进行鼻骨横断面扫描和多平面重建(MPR)成像,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78例鼻外伤中,确诊鼻骨骨折63例,排除鼻骨骨折15例。63例骨折病例中,单纯性鼻骨骨折36例,骨折伴骨缝分离9例,鼻骨复合骨折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MPR多平面重建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鼻骨骨折螺旋CTMPR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rareformation,MPR)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42例经过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MS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其中18例增强扫描,所有数据均经MPR重建。结果其中单纯阑尾炎15例,阑尾炎伴脓肿17例,阑尾炎伴小肠梗阻3例,阑尾结石7例,阑尾炎的CT特征包括阑尾增粗及阑尾壁增厚、阑尾粪石、盲肠壁增厚和盲肠周围脂肪系膜增厚、增强后阑尾壁缺损、阑尾周围脓肿及炎性肿块。结论64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能为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X线 体层摄影 多平面重建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在螺旋CT多平面(MPR)和三维重建(3D)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肘关节损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和三维重建。结果32例中检出30例55处骨折7例关节脱位。轴位平扫CT(2D)发现45处骨折,MPR显示骨折52处,3D发现骨折49处。结论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多方位、直观地显示肘关节骨折形态,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在肘关节的骨折与脱位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肘关节 MPR 3D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10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行CT多层螺旋胸部检查的患者中筛选而出,均进行多层螺旋CT胸部检查后,进行薄层重建,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肺部磨玻璃影响给予鉴别诊断,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观察两组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组患者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边界清楚及空泡征等征象进行对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圆或椭圆、不规则形、多结节融合状及斑片状方面进行对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多平面重建在肺部磨玻璃小结节定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CT多层平面重建 肺部磨玻璃小结节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肺结节检出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接受检查的41例肺部结节病灶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GE64排CT机,重建使用肺窗,对重建图像作多平面各向同性三维重建,对图像予以动态三维评估,分析评估结果。结果采用各向同性技术建作的5mm以下肺部结节检出数量明显多于常规轴位,尤其是直径小于2mm的小结节(P<0.05)。结论采用64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有效检出肺部结节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64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 肺结节 检出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自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不同监测平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行肺动脉扫描的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运用自动跟踪扫描技术分别在肺动脉主干、右心房、上腔静脉作为监测平面进行扫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动脉CT值B组最高,A组最低,各组经比较均(P<0.05)。三组中B组的成功率最高。结论监测设在右心房时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效果最好。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动脉 自动跟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胆总管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影响情况。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胆总管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0例,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成三组。A组采用不做任何处理;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0.25%罗派卡因20ml;C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0.375%罗派卡因20ml;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补救镇痛例数与术后6h、24h和48h的疼痛情况。结果术后48hC组的补救镇痛例数明显比A组和B组高,且术后24h的疼痛例数明显比其他两组多,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A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胆总管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少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且镇痛效果良好。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胆总管 不良反应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9年3月-2011年10月,共31例鼻腔、口咽、舌根三重平面狭窄的重度OSAHS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气管切开,采用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和同期下鼻腔扩容及舌根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术后≥12月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回访复查。结果31例患者手术顺利,6例(19.3%)术后出现不适感;其中术后5d内出现鼻腔返流3例(9.6%),经口咽雾化治疗使咽部组织水肿消除后症状消除;出现味觉减退1(3.2%)例;在随访时仍有轻微咽干、咽异物感2例(6.4%),患者均可忍受无需处理。鼻阻均消失,20例无或轻度鼾声,无明显呼吸暂停,白天无嗜睡等;8例有中度鼾声及白天轻度嗜睡;3例和术前相比无任何变化;无讲话欠清晰、无吞咽费力、无死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平均回访14.6月,BMI、AHI、最低SaO2和平均SaO2比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治愈9(29.0%)例,显效13(42.0%)例,有效6(19.4%)例,无效3(9.7%)例,总有效率为90.3%(28/31)。结论对于三重平面阻塞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前气管切开,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和同期下鼻腔扩容及舌根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同期手术 射频消融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