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高频超声对乳头液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超声诊断行为进行评估,明确超声在乳头液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1例以乳头液为第一主诉的病人,患者所行乳腺超声检查结果,开放活检病理结果。结果乳腺超声诊断乳腺乳头液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6%、44%和58.8%。结论在对乳头液的病因诊断中,高频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别是对于位于乳腺周边区的乳头液性病变,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 标签: 超声 乳腺 乳头溢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间歇疗法治疗脂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门诊治疗的脂性皮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伊曲康唑胶囊连用1周停3周,对照组采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连用2周,两组均同时服用复方甘草酸甘片,早晚外涂复方氯霉酊,搽干后再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连用2周,停2周,连用2个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停药3个月后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间歇疗法治疗脂性皮炎疗效可靠,具有治愈率较高、复发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间歇疗法 脂溢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头液患者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导管内癌8例,表现为导管内充盈缺损,不规则狭窄,造影剂外溢。导管乳头状瘤18例,表现为边界光滑的充盈缺损。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例,表现为远端导管内多发砂石样充盈缺损。导管扩张13例,为单纯导管扩张,迂曲。乳腺囊性增生18例,表现为末梢导管、腺泡呈较均匀的小囊样或串珠样扩张。结论乳腺导管造影诊断符合率高,能显示导管病变的部位及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造影 乳导管内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对治疗脂性皮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78例脂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中药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和护理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脂性皮炎,在合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中药洗剂比传统的药物见效快、疗效好。

  • 标签: 中药治疗 脂溢性皮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脂性皮炎患者应用清热利湿凉血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的200例脂性皮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清热利湿凉血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替利嗪等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两周的治疗,每周进行一次复诊,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及皮损变化情况进行记录,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便对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由随访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痊愈率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利湿凉血汤对于脂性皮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清热利湿凉血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功能性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运用中医汤药+硫酸锌尿囊素滴眼液;对照组定期泪道冲洗+硫酸锌尿囊素滴眼液,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功能性泪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功能性泪溢 中医辨证论治 中药内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乳腺导管造影定位指导选择性区段切除治疗乳头液的疗效。方法对27例患者体检未发现肿块,行乳腺导管造影明确诊断及定位。注入美蓝到液导管中,选择性区段切除。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成功,术后恢复好。结论本方法简单,成功率高,适宜基层医院运用。

  • 标签: 乳头溢液 区段切除 乳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探究地塞米松软膏与他克莫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于脂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在本院治疗的脂性皮炎患者中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随机抽取60例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病例30例,然后对观察组实施他克莫司软膏与地塞米松软膏联合治疗,对照组经采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两种方案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结果治疗后就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100%)患者显著较对照组高(90.0%),而比较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轻度灼热感,发生率仅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0%),上述比较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脂性皮炎患者采用地塞米松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治疗的方案实施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不至于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脂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他克莫司软膏 地塞米松 脂溢性皮炎 效果
  • 简介:摘要就“关”和“关穴”的渊源、含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关穴的配伍意义、临床应用进行了论述。

  • 标签: 四关 四关穴 含义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02例面部脂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选择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4%高于常规组的80.3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面部脂性皮炎患者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临床价值高,可保证疗效,减少不适反应的发生,控制复发率,值得应用。

  • 标签: 他克莫司软膏 五味消毒饮加味 面部脂溢性皮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脂性皮炎患者辅助应用类人胶原蛋白的疗效并检测应用敷料前后患者皮肤水分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50份2015年在我院确诊为脂性皮炎并单纯应用酮康唑软膏治疗患者资料,为对照组,再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脂性皮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外用酮康唑软膏加类人胶原蛋白面膜敷料15天,观察皮损变化记录每个阶段患者的症状积分,并检测其皮肤角质层水分变化。结果第一天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3P=0.832),第十天再次随访记录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是(2.08±1.18)分和(2.64±1.23)分,两组积分较原始积分降低明显,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较为显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t=3.151),第十五天随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是(1.60±1.06)分(2.35±1.18)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3.343)。试验组角质层含水量第一天检测为(34.35±8.94)g/(m2·h),第十天检测记录时,试验组角质层含水量升高明显(42.56±10.59)g/(m2·h),两次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4.189),第十五天再检测时实验组角质层含水量再次升高。结论治疗脂性皮炎时辅助外用类人胶原蛋白面膜敷料可有效减轻皮损,促进皮炎好转,同时增加皮肤角质层水分,提示或可将类人胶原蛋白研究入药,作为治疗脂性皮炎的一个有效辅助方式。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类人胶原蛋白 皮肤角质层水分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脉冲点阵激光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面部脂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面部脂性角化病患者63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2人,采用超脉冲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31人用二氧化碳激光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超脉冲点阵激光治疗患者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点阵激光治疗脂性角化病较二氧化碳激光疗效更好。

  • 标签: 脂溢性角化 超脉冲点阵激光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调Q紫翠玉宝石激光(755nm)联合CO2激光治疗面部脂性角化病疗效。方法随访于2011至2012年间在如皋市人民医院经过调Q紫翠玉宝石激光联合CO2激光治疗面部脂性角化病患者。结果随访完成治疗的患者149例,年龄从45至85岁(平均为67.4岁),随访时间由6个月至12个月(平均9.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1至3次治疗程度如下痊愈68例(56.2%),显著改善29例(24%),好转14例(11.6%)和无变化或轻度改善10(8.2%),总有效率80.2%治疗发现副作用如色素沉着,伤痕。结论调Q紫翠玉宝石激光(755nm)联合CO2激光治疗面部脂性角化病疗效好,安全性高。

  • 标签: 脂溢性角化病 紫翠玉宝石激光 CO2激光
  • 简介:摘要数字的概念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而我们智慧的祖先正是运用术数、易数,理占来探讨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生成和疾病健康问题。正如《内经》所说的“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因此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去重新认识其规律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内经 传统文化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汤治疗肝郁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肝郁气滞型胃脘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左汤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汤治疗肝郁气滞型胃脘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四平四左汤 肝郁气滞型 胃脘痛 疗效
  • 简介:摘要总穴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常用经验穴位,治疗时常体现为穴位与主治部位之间的对应关系。立足《黄帝内经》和当今的一些文献关于这些穴位的研究应用,结合本人观察分析所得,发现当今总穴的运用机理阐释不够完整,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四总穴 取穴机理 脉象 经络
  • 简介:摘要真武汤源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方含附子、白术、生姜、茯苓、芍药五药合用,共凑温阳利水之效,主要用于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之证1。笔者平素喜爱研习古方经方,并在临床上遣用多效,现列真武汤则验案如下,以资参考。

  • 标签: 真武汤 临床 医案
  • 简介:摘要2008年至2012年临床验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古中医系统理论,治疗口舌炎、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湿疹、过敏性皮疹、口部疱疹、热泻等,应用豆饮加减治疗稳妥有效。按病情按年龄具体调整豆的用量,豆水熬水时间越长越好,当日煮当日喝,不隔夜,隔夜则豆水变性,或者每天睡前煲汤锅煲上,次日清早取浓豆汤喝一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