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过程中必须建立人工气道,其中气管插管是早期最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而气管插管后由于气管黏膜对导管刺激敏感,病人对气管插管常难以忍受,出于本能反应,很容易发生自行拔管。为了避免意外拔管现象发生,临床上对于插管早期的患者主要靠药物镇静与肢体保护性约束,对于插管中后期患者停用镇静药物后,则主要实行保护性约束。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ICU气管插管患者 心理影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病患治疗中,经口及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ICU病患5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经口组与经鼻组,每组均为26例。对经口组病患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治疗方式,对经鼻组病患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治疗方式。结果经鼻组病患的插管效果明显比经口组要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病患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方式治疗,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率,在ICU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口气管插鼻 经鼻气管插鼻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9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对其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9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212例患者抢救成功,有效率为89%。结论对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有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气管插管全麻期间机械呼吸停止耐受时限。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8月我院30例泌尿外科微创手术,ASAⅠ—Ⅱ级患者,检测停止机械呼吸后1min、3min、5min、8min、10min、15min、20min、25min血气分析结果,记录可以允许高碳酸血症的到达时间并立即重启机械呼吸。结果一例因测试前PH值为7.29剔除实验,29例患者平均耐受时限为13.12min,所有参与实验病例均于机控呼吸开启后数分钟内恢复。结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全麻期间停止机械呼吸后,在PCO2不高于80mmHg的前提下耐受时限对微创手术的时间要求有一定临床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

  • 标签: 气管插管 机械呼吸 停止 时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固定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科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施行经口气管插管的1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采用传统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B组采用经口器官插管固定器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7天内在固定效果、口腔情况、口腔护理耗时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A组患者7天内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B组的6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7天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45%,明显低于B组的6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操耗时达到1级的概率为83.67%明显高于B组的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固定器 固定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困难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需要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配合进行研究,梳理护理配合的程序和内容。结果58例患者中,成功通过鼻腔气管导管法插管的达100%(58例),一次性成功率为25.86%(15例),多次成功率为60.34%(35例),纤维支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3.79%(8例),插管失败率为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4%,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困难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观察插管前、中、后,护理配合必须做到有序,且相当好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病情观察能力。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护理 手术 困难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胸腔镜手术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双肺听诊辅以纤维支气管镜定位,静吸复合维持,连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结果2例单肺通气SPO2下降至82%,其余5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双肺听诊辅以纤维支气管镜准确定位是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正确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术中严密监护,认真处理低氧血症等情况,可为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 标签: 双腔支气管插管 胸腔镜手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非计划性拔管(NEX)是指病人自行拔管或在护理和搬运病人及其他非病人因素导致的意外脱管,随着新生儿气管插管技术的逐渐普及,新生儿呼吸机在NICU的使用日趋广泛,气管插管患儿的增多,非计划性拔管时有发生,是常见的气管插管护理并发症,常导致患儿重新插管,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延长机械通气时间,还容易引起法律纠纷。我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气管插管患儿63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8例(占12%),通过查找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总结,提出防范措施。

  • 标签: 新生儿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气管插管和洗胃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气管插管和洗胃患者急救护理状况进行分析,患者均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工作,同时实施系统性急救护理干预方案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症状明显消失,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论高质量的急救护理工作能够改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相关症状,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被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洗胃 急性重度有机磷 毒气管插管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用于救治危重病人已成了无可替代的救治方法,可是非计划性拔管又是机械通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EndotrachealExtubationUEX)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未经医务人员同意患者将管道拔除或脱落,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1。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相关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28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气管插管方式、是否镇静、有无约束、拔管发生时间、是否延迟拔管、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主要与未有效镇静,未有效固定和约束,患者自身的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延迟拔管等有关。结论合理使用镇静镇痛剂,有效的固定和约束,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舒适条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尽早撤机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提高口腔护理质量。方法分析回顾我科2013年7月~2014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实施对策。成立“品管圈”小组,按PDCA循环模式,以“提高ICU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的有效性”为活动主题,进行护理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未发生口腔感染,进步率达51.12%。结论通过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保证了口腔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费用,间接的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护士的能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参与意识和团队意识。

  • 标签: 品管圈 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LIPA喉罩和气管插管全麻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手术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研究组采用SLIPA喉罩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T1、T2、T3、T4、T5五个时刻点的HR和BP值,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HR、BP值在各个时刻基本保持稳定水平,对照组BP、HR值在T2、T3、T4均有明显波动,两组波动幅度比较差异明显,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IPA喉罩较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效果显著,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小,引发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标签: SLIPA喉罩 气管插管 腹腔镜胆囊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光棒引导与传统喉镜在老年手术患者气管插管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行气管插管麻醉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60例研究组和6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麻醉光棒引导,对照组接受传统喉镜。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2min的血压及心率。(2)研究组和对照组插管失败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插管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插管时及插管后2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插管失败率分别为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麻醉光棒引导进行气管插管时,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扰动小,插管失败率低。

  • 标签: 光棒 喉镜 气管插管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三种气管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7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A、B、C三组,A、B组患者均为25例,C组患者26例。A组患者采用新型盲探插管技术,B组患者实行传统盲探技术,C组患者实行纤维光导喉咙引导技术,比较三组患者插管效果。结果结果表明,三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5%、76%与100%,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B组患者插管时间为(12.7±6.4)min,A、C组患者插管实践分别为(4.7±1.5)min、(4.3±1.2)min,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患者采用新型盲探插管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新型盲探插管技术操作简便、实用有效,明显提高颈椎骨折患者麻醉的安全性。

  • 标签: 插管技术 颈椎骨折 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和直接喉镜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患者根据喉镜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可视喉镜,对照组采用直接喉镜,观察比较两组插管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MPA)、心率(HR)。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两组患者的MAP及HR均下降显著,且在插管完成时观察组的MAP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可视喉镜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影响较直接喉镜小。

  • 标签: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可视喉镜 直接喉镜 循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预防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病人术后躁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前对气管导管给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处理,分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躁动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全麻手术后患者的躁动,效果较为满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和使用。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气管插管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腔气囊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经口气囊插管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常规操作方法,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棉球擦拭加口腔双氧水冲洗刮吸,并对2组患者口腔异味、并发症及细菌阳性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较低(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对于经口气囊插管患者,运用改良后的棉球擦拭加口腔双氧水冲洗刮吸护理方式效果更显著,应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口气囊插管 改良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背景咽痛为全麻拔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目的雾化吸入技术是将溶有药物的液体变成气雾微粒,药物在气雾中均匀分散,当气雾经过咽喉时,药物可与气道黏膜充分接触并被吸收,从而起到减轻咽喉黏膜水肿、缓解疼痛的作用。内容咽痛机制、预防方法、雾化吸入的概念、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展望。趋向雾化吸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能有效减轻全麻插管患者术后咽痛。

  • 标签: 雾化吸入 全麻插管 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