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目前药物制剂的几种主要新技术来介绍药物制剂新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β-环糊精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化技术以及液固压缩技术,β-环糊精包合技术主要介绍了它的技术优点、制备方法;固体发散技术也从技术特点、适合载体以及制备方法来介绍;微囊化技术也从它的特点及制备方法进行介绍;最后液固压缩技术也重点介绍了它的优点及所适用的材料及非挥发性溶剂选择。

  • 标签: 药物制剂新技术 &beta -环糊精包合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 微囊化技术 液固压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食源性微生物常规检验方法操作繁琐、耗时长,拟建立非发酵豆制品致病性微生物应急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免疫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方法、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快速测试片法等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进行定量、定性研究以及验证试验。结果快检方法与常规方法在检验数据结果上一致,并能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结论快检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用于非发酵豆制品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快速判断和大批量筛选食品中控制菌是合理可行的。

  • 标签: 非发酵豆制品 微生物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创新,如何治疗癫痫病有了新的突破—N联多维癫痫康复体系。N联多维癫痫康复体系凭借着其全方位的医学理念、贯穿6大科研技术,在癫痫病临床治疗医学史上取得显著的疗效,打开了治疗癫痫病的新时代。

  • 标签: N联多维癫痫康复体系癫痫病疗效突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湿结合治疗烧伤新技术对深浅Ⅱ度混合型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把深浅Ⅱ度混合型烧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干湿结合治疗烧伤新技术组160例,MEBO组50例,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对照观察,主要观察创面感染、疼痛、愈合时间及愈后疤痕生成情况。结果干湿结合治疗烧伤新技术组明显优于MEBO组,创面感染率、疼痛率及疤痕生成率均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早约一周左右。两组数据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干湿结合治疗烧伤新技术能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早日愈合,愈后疤痕生成率低,并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 标签: 干湿结合治疗烧伤新技术 MEBO 深浅Ⅱ度混合型 烧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病人的导尿方法。方法将55例脊髓损伤需导尿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清洁导尿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导尿法。结果观察组导尿时一次插管成功率、尿道粘膜损伤分别为88.00%(22/25)、20.00%(5/25),对照组为83.33%(25/30)、10.00%(3/30),差异无显著性(P>0.05;舒适度分别为84.00%(21/25);53.33%(1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洁导尿技术能提高脊髓损伤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减少导尿的费用,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的方法,值得在脊髓损伤病人中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导尿技术 改进
  • 简介:摘要RNA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高效特异的基因阻断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其在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就其在哮喘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系统综述。

  • 标签: RNAi 哮喘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技术在胆胰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成功进行诊断性和治疗性ERCP术的128例病人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RCP成功率95.63%,其中胆管结石70例(占54.69%),恶性胆道狭窄19例(占14.84%),良性胆道狭窄13例(占10.16%),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2例(占9.38%),胆源性胰腺炎7例(占5.47%),胆道蛔虫4例(占3.13%),慢性胰腺炎3例(占2.34%)。结论逆行胰胆管造影是目前诊断和治疗胰胆疾病的金标准。

  • 标签: ERCP 胆道疾病 鼻胆管引流术 金属支架胆管内引流术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国内检验仪器和检验技术两个方面,结合临床检验工作现状,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现今阶段以及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也预测了今后我国联创检验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临床检验 仪器 技术 问题 方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新型疗法,其应用范围愈来愈广其应用范围广,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主要论述近年来VSD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易掌握,不良反应少,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概况。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创面修复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口腔医学实验技术课是为了帮助研究生更顺利进入科研阶段的重要课程,直接关系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刻分析了目前我院该课程设置的情况,总结了教学成果,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 标签: 课程设置 口腔医学研究生 实验技术
  • 简介:摘要AIDS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该病的准确检测是防治其广泛传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该领域不断创新和研究,AIDS检测技术的简易、快速、灵敏性逐步提高,本文着重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P24抗原等方面对目前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作一综述。

  • 标签: 艾滋病 检测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微囊技术的原理以及微囊技术在靶向制剂,缓控制剂中的应用,其中在靶向制剂中主要介绍了中药微球制剂,复合型乳剂,脂质体以及磁导向制剂。

  • 标签: 微型包囊技术药制剂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显微镜下手术的颅底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其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按肿瘤生长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在切瘤过程中常规使用Zeis显微镜进行手术操作。部分未能全切者术后辅以γ-刀放射治疗。结果26例病例中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本组术后无死亡病例。神经功能及症状体征加重1例。3例原术前有癫痫发作患者经手术及术后行抗癫痫治疗后痊愈。余全部都有不同程度恢复、好转或痊愈。结论颅底脑膜瘤是血运异常丰富的实质性肿瘤,且颅底解剖复杂,凹凸不平,视野视角狭小多变,仍是专科的技术难点、热点之一。笔者认为对血管异常丰富、风险较大者,术中使用高速磨钻扩大视野,骨窗要尽量贴近颅底,降低颅压及充分暴露肿瘤,使用显微操作技术,才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显微技术是手术成功、安全的关键。

  • 标签: 颅底肿瘤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技术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26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每日给予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注与β-七叶皂苷钠15mg静脉滴注,治疗组还采用局部注射技术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组间H-B分级量表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注射技术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注射技术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时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患膝关节骨创伤的患者34例。对其采取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辅助定位以及内固定。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其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有29例患者,占89.29%,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有4例,占11.76,其整体的治疗优良率为97.06%,有一定的积极治疗意义。结论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进行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使患者的创伤较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有一定的积极治疗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微创技术 膝关节骨创伤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沉降式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间5086例宫颈细胞学标本,采用自然沉降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和TBS报告系统诊断,对细胞学诊断阳性的标本进行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的诊断均双盲进行。结果5086例宫颈细胞学筛查出鳞状细胞癌(SCC)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2例,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15例,意义不明的鳞状上皮细胞(ASC-US)198例,非典型腺细胞(AGC)3例,腺癌(ACC)2例,与活检病理诊断符合例数分别为SCC100.00%(7/7),HSIL91.67%(22/24)和LSIL90.48%(38/42),ACC2例100.00%(2/2)。结论沉降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对宫颈病变检出阳性率高,高度病变与组织活检符合率高。

  • 标签: 沉降式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通过调研确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对专业岗位(群)技能、素质结构加以详细的分析,构建了符合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需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方案。

  • 标签: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 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