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性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根据患者护理后的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康复优良率为97.8%,康复较差者仅1例,较对照组中的16例明显要少;经过优质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达到了(3.0±1.4)分,较对照组更低,且观察组中无对护理工作持不满意态度者,组间差异经检验显示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措施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一般性护理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分析其对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行密切观察,正确的护理、及时采用普佑克溶栓治疗。结果39例患者的症状在60min~3h后得到显著改善,效果不明显9例。结论急性脑梗塞致残率高,对患者危害大。早期溶栓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早期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青年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脑梗塞患者116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58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干预及肢体康复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临床治疗效果也明显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青年脑梗塞患者实施饮食、生活习惯干预及肢体康复指导治疗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青年 脑梗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力求促进脑梗塞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对35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并发症护理及语言功能等方面的训练护理,回顾性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5例脑梗塞患者均加强恢复期护理工作,出院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得明显的康复治疗效果。结论护理人员对脑梗塞患者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随着病人病情的恢复,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恢复期的各项护理工作,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恢复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60例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西医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中1例无效、15例改善、14例基本痊愈,总有效率96.7%;常规组30例患者中7例无效、13例改善、10例基本痊愈,总有效率76.7%。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中医辨证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28%高于对照组77.14%,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效果确切。

  • 标签: 脑梗塞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塞急性期心理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SCL-90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出院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且SCL-90评分及NIHSS评分均更低,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梗塞 急性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患者32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变化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对照组的要高,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的恢复,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偏瘫失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脑梗塞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脑梗塞出院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实施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塞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脑梗塞 出院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人经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收诊于我院的7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脑梗塞病人被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常规护理措施被用来管理对照组,综合性护理对观察组病人进行管理,观察其效果(血糖控制程度、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在血糖控制程度和ESS评分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都较对照组更佳,差异度明显(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人经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不仅能很好的对患者机体血糖含量进行控制,而且还能将其脑梗塞症状减轻和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患者 脑梗塞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推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脑梗塞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中有30例患者。实验组脑梗塞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调查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持满意态度为16例,较满意13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中有效人数为15例,显效为13例,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相比略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规范化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重症脑梗塞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0)和行护理干预的实验组(n=30),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ESS评分、空腹血糖值及BM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重症脑梗塞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脑梗塞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能促进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疏血通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研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褥疮,1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褥疮,3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3.33%,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刺激脑组织活性,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特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2.9%高于对照组72.8%,护理满意度95.2%高于对照组76.2%,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老年性脑梗塞 治疗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急性脑梗塞临床诊断时,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诊断的价值作用。方法将入院接受诊断的18例早期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断过程,经联合使用DWI和MRA,探讨其诊断有效性。结果DWI诊断显示18例急性期脑梗塞成像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发病时间<2h和发病时间2~6h的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在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影。MRA诊断显示3例显示正常,15例发现异常。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诊断急性期脑梗塞时,诊断效果较佳,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期脑梗塞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15年的4月—2018年的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在治疗后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获得了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采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能够明显的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恢复效率。

  • 标签: 血栓通 急性脑梗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在预防急性脑梗患者肺部感染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医嘱回顾的方法,将90例年龄≥70岁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按是否实行中医综合护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7例,对照组43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肺部感染发生率、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活动能力量表指数(BarthelIndex)评分、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BarthelIndex评分、心肺疾病既往史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且不增加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中医综合护理 急性脑梗塞 肺部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探讨。方法本次80例研究对象从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选取,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2.95±3.57)天,相较于对照组的(19.03±3.61)天有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就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腔隙性脑梗塞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