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4-14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4期
  • 机构:美国两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防止转基因生物的扩散,从而避免意想不到的生物灾难发生。这被认为是朝着生产更安全的转基因生物迈出的突破性一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螺旋CT表现肾周间隙扩散分析。方法回顾分析87例AP病例的螺旋CT扫描表现,观察胰腺炎腹膜后扩散侧重肾周间隙受累特征、分析肾筋膜毗邻关系。结果肾周间隙受累率为68%,表现肾周间隙内水肿或积液通过桥隔与同侧增厚的肾筋膜相连。结论AP累及肾周间隙时,轻者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侨隔或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AP所致的炎性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者破坏肾筋膜后进入肾周间隙。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腹膜后间隙 扩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肝癌患者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检查并确诊的肝癌患者50例,磁共振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在磁共振基础上以DWI进行诊断结果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间检出率及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检出率分别为肝细胞癌32.00%、肝转移瘤28.00%、肝血管瘤16.00%、肝囊肿24.00%相比于对照组14.00%、14.00%、6.00%、10.00%有所好转,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80.00%相比于对照组58.00%有所好转,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后,检出率与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 标签: 诊断鉴别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12—2015年儿科就诊人数的分析,发现儿科就诊高峰的规律,合理优化资源,提前做好应对就诊高峰的准备。方法从HIS上导出我院2012—2015年的儿科就诊人数,按不同年份、月份、日期、时段的就诊流量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12—2015年儿科就诊人数大致上逐年增长,3~6月为儿科就诊高峰,2月就诊人数最少,800~900内挂号人数最多。结论儿科就诊规律具季节性、结构性的特点,通过持续的流量监控、准备应急预案、推行预约挂号、招募志愿者、灵活排班等方式,缓解高峰期就诊压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就诊高峰 应急预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观察胰腺炎腹膜后扩散侧重肾周间隙受累特征、分析肾筋膜毗邻关系。结果经分析可知,患者的肾周间隙受累率为67.50%,表现肾周间隙内水肿或积液通过桥隔与同侧增厚的肾筋膜相连。结论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时,病情较轻患者的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桥隔或脂肪水肿,病情较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言行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破坏肾筋膜后进入省周间隙。

  • 标签: 急性胰腺炎扩散 肾周间隙 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MR检查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总结乳腺癌的MRI特征及其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结果12例乳腺癌中,10例边缘毛刺征、2例边缘光滑;10例不均匀强化、2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8例为III型、4例为II型;1例ADC值为1.45X10-3mm2/s、其余11例均低于1.29X10-3mm2/s。结论综合MR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胃漂浮微球。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挥发法制备,从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比例、温度、增塑剂的使用量等方面考察了其浮率及含量释放。结果最终采用106的油相比例。外水相40℃,增塑剂0.2g,所得微球浮率良好,24h后,仍有90%以上的微球上浮,12h后,释药达到全部药量80%。结论该微球重现性好,浮率高,释药性能等符合实验设计目的。

  • 标签: 胃漂浮 微球 质量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HIE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35例HIE新生儿(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经MRI检查结果正常的新生儿35例(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进行DWI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新生儿经过检查后,观察组HIE新生儿的灶状病变以及弥漫病变ADC值分别为(0.63±0.11)×10-3mm2/s和(0.62±0.09)×10-3mm2/s,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中,采取(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能够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为患儿后期的治疗机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新生儿 HIE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便秘的取穴规律。方法选取入我院就诊的便秘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针灸治疗时取穴的规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以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穴位针灸频次较高,显著高于气海、关元、脾俞、肾俞、神阙等穴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便秘效果显著的穴位为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以上均属于胃肠经,这为便秘的针灸治疗提供穴位信息,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针灸治疗 便秘 取穴 疗效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症属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是一种常见性、多发性疾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并发症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针刺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总结资料表明,针刺治疗高血压在临床上有确切的疗效和重大的指导意义。现将针刺治疗高血压的选穴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高血压 针刺 眩晕 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用穴规律。方法在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实施针灸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选取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在治疗时使用的穴位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穴位的使用规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穴位总共有73个,其中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肝俞、三阴交、上脘、膈俞、梁门为常用的10个穴位,且使用频次皆超过10.0%。结论虽然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用穴规律上比较混乱,但依然是有迹可循的,其主要还是集中在膀胱经、胃经和任脉等经脉穴位上。

  • 标签: 针灸治疗 慢性胃炎 用穴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多发性硬化MRI诊断及其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3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30例前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扩散张量成像,记录观察组患者的MRI诊断影像资料,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扩散张量成像的异同。结果对于颅脑多发性硬化采用MRI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各向异性分数值以及平均扩撒系数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采用MRI诊断以及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病情预测以及治疗效果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多发性硬化 MRI诊断 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进行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对比患者成像表现和最低ADC值。结果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腺体体积显著增大,信号分布不均,中央腺体上信号呈稍高信号分布不均,ADC值0.77-146;4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5例在中央腺体病灶上呈稍高信号,38例患者病灶上呈高信号,ADC值0.50-1.03;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ADC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可大力应用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癌 MR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鉴别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MR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收治并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的女性乳腺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另选择25例乳腺正常的自愿者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扩散敏感系数b分别选取0、400、600及800、1000s/mm2,将b为0s/mm2时的图像及不同b值下的扩散加权图像输入表观扩散习俗计算软件,得出不同b值时的ADC。然后由2位技术娴熟的副主任医师资格的影像医师依据图像显示的病灶大小、位置、边缘、形态、信号、ADC值及相邻淋巴结等诊断,并将不同b值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综合评价各b值下MR扩散加权成像图像,恶性病变2例(原位癌)、良性病变1例过小纤维瘤未显示,总的诊断敏感性达95.39%。不同b值下恶性组与良性组、正常组的ADC值存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b值为1000s/mm2时,以恶性病变组的ADC值的95%可信区间上界为准,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最高,分别为86.49%、92.86%、89.2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加强其鉴别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乳腺良恶性病变MR扩散加权成像 b值 ADC值 扩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搜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中医治疗),每组均分为56例,分析两组带状疱疹患者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结果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应用中医种类为226种,且应用药物次数为1269次。其中应用次数占比最多为当归、其次为甘草、红花、延胡索、桃仁、川芎等中药;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的中药效果分类由高到低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物等。结论应用补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类中药处方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治疗 带状疱疹 用药规律 分析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张路霞副教授为第一作者的《中国慢性肾病趋势》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该论文评估了糖尿病慢性肾脏病(DKD)在中国的流行趋势。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有1.139亿糖尿病患者,若以此估算,目前中国至少有2430万糖尿病肾脏病(CKD)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活血祛瘀剂适用于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病证,如经闭、痛经、干血痨、癥瘕、瘀阻经络之半身不遂,外伤瘀肿,瘀血内停之胸胁诸痛等证。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血瘀证成因多为寒凝、气滞、血虚、气虚、外伤等。由于血瘀证病理变化的多样性,故其组方倾向于多类药物配伍,从缓从急,药量多少,贵在临证处裁,重视对活血祛瘀剂制方原理的把握和对成方配伍规律及药物配伍技巧的认识,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和新方的创制,笔者拟结合历代名方的制方用药特点,对活血化瘀方剂的制方配伍方法和用药规律进行浅析。

  • 标签: 活血祛瘀剂 配伍规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