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路尿液细胞学诊断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尿检阳性率的方法。方法收集本院近20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尿路癌,并做尿细胞学检查的50份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与留尿方法、次数的关系。结果尿路癌的阳性率为70%(35/50)。此分析表明尿路细胞癌细胞学阳性率与尿路细胞癌组织学分级、查尿次数及留尿方法有关。连续查尿4次后,阳性率不再升高。结论尿液细胞学阳性率与查尿次数、病理组织学分级及留尿方法有关。正确有效的留尿方法可以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镜在诊断脐尿管腺癌并发尿路癌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根据一例脐尿管腺癌并发尿路癌病例的诊治探讨脐尿管腺癌并发尿路癌诊断治疗方法及膀胱镜检诊断该病的价值及局限性。结果非肌层膀胱尿路癌一般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脐尿管腺癌一般采取膀胱扩大部分切除术。结论单纯依据膀胱镜检查而不重视增强CT会盲目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而误诊误治脐尿管腺癌并发尿路癌。

  • 标签: 膀胱癌 脐尿管腺癌 尿路上皮癌 膀胱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膀胱灌注化疗对上尿路尿路癌术后膀胱癌发生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上尿路尿路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35例UTUC术后未采用膀胱灌注化疗,肾盂癌19例,输尿管癌16例,尿脱落细胞阳性14例。Ta、T1、T2、T3期分别为4、11、15、5例;G111例、G2及G324例。自2012年1月后有48例UTUC术后采用膀胱灌注化疗,肾盂癌18例,输尿管癌30例,尿脱落细胞阳性19例,Ta、T1、T2、T3分别为6、15、20、7例,G117例、G2及G331例,分析膀胱灌注化疗对两组病人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影响。结果本组研究83例均获得随访,未灌注组有11例(31.4%)膀胱癌复发,灌注有6例(12.5%)膀胱癌复发,未灌注组明显高于灌注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脱落细胞阳性未灌注组有9例膀胱癌复发,灌注组有5例。T分期未灌注组T2期6例膀胱癌复发,T3期5例;灌注组T2期3例膀胱癌复发,T3期3例。肿瘤细胞分级未灌注组G2及G3共11例发生膀胱癌,灌注组G2及G3共6例。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尿脱落细胞阳、G2、G3及T2期以上的UTUC根治术后即刻开始为期2个月共8次膀胱灌注化疗能够有效降低膀胱癌的发生率。

  • 标签: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膀胱灌注化疗 膀胱癌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膀胱尿路癌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的表达,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膀胱癌和6例膀胱癌术后膀胱组织中CD147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膀胱癌患者中CD147阳性率为71.2%。6例膀胱癌术后膀胱组织CD147阳性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47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研究,对于判断膀胱尿路癌恶性程度及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膀胱癌 CD14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尿路癌患者其中膀胱癌15例,输尿管癌6例,肾盂癌1例。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天和第8天,顺铂30mg/m2。第1~3天。21天为1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45.4%,其中CR1例(4.5%),PR9例(40.9%),SD3例(13.6%),PD2例(9.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8.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1个月,1年生存率5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多为轻中度。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是治疗晚期尿路癌的有效方法,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尿路肿瘤 吉西他滨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在晚期尿路癌化疗时,医护人员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由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晚期尿路癌患者40例,将其选取为该实验的探究对象,将患者进行分组,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设为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药物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一起结合的治疗方案去治疗化疗中的晚期尿路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应治疗方案后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一起结合的方案后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而服用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方案后,大大地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生存人数,而且放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明显的缓解了,医疗效果是很明显的,值得医疗界引进及推广使用该治疗手段。

  • 标签: 晚期尿路上皮癌 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对晚期尿路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尿路癌患者4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48.9%,临床获益率84.4%。临床治疗后无Ⅳ度不良反应,仅2例Ⅲ度白细胞下降,其余患者不良反应均为I~Ⅱ度。结论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尿路癌取得让人满意效果,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低剂量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晚期尿路上皮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晚期尿路癌化疗患者中实施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纳入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经影像及病理活检确诊的晚期尿路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研究组患者以低剂量吉西他滨800mg/m2d1、d8联合奥沙利铂100mg/m2d1,21天为一周期,对照组患者以单药吉西他滨1250mg/m2d1、d8,21天为一周期。化疗每周期记录不良反应,2周期评价疗效。分别以RECIST标准评价疗效,NCICTC3.0标准评价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疗效46例均可评价疗效,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率78.3%(其中CR0例,PR9例,SD9例),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56.5%(其中CR0例,PR6例,SD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外周神经毒性,无4度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尿路癌患者采用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单药组,临床效果确切,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 标签: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尿路上皮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患有晚期尿路癌问题的疾病患者在实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运用低剂量吉西他滨并且与乐沙定进行有机结合来展开化疗的方案的最终治疗效果以及安全程度。方法通过随机的方式选择自2014年九月始至2017年九月止在我院进行就诊以及临床治疗的晚期尿路癌问题的疾病患者共100例,依照其在我院就诊的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组之中人数均为50人。对照组内的50例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只是运用乐沙定展开治疗,而试验组内的50例疾病患者在应用乐沙定进行治疗的情况下还与低剂量的吉西他滨进行相互结合展开治疗。对两组疾病患者在实际展开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整体效果出现的不同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相互对比。结果在对最终对比结果进行统计以后发展,实验组内部疾病患者最终的有效率达到95.00%,而对照组内部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最终有效率为70.00%;试验组内部疾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的发生率为13.33%,而对照组内部疾病患者产生不良反应问题的发生率是41.67%,以上数据之间的差值相互之间的差值相对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吉西他滨 乐沙定 晚期尿路上皮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非结石性尿路梗阻应用CT尿路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结果证实为非结石性尿路梗阻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CT尿路造影检查、B超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等。观察比较3种方法检查结果。结果60例患者显影满意重建时间与肾积水程度具有相关性。经CT尿路造影检查60例患者的疾病检出率与B超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等相比均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非结石性尿路梗阻应用CT尿路造影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且可为患者的疾病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CT尿路造影 非结石性尿路梗阻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与静脉尿路造影(IVP)在尿路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的相关造影资料,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所有患者均接受CT尿路造影检查,在对其进行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加延时扫描后,再对重建后的泌尿系统以及CT横断面的影像进行分析。对照组的患者均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将两组患者的双侧尿路系统的显影分为5段,即肾盂肾盏、膀胱、下段输尿管、中段输尿管、上段输尿管,对各段的显影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显影程度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诊断尿路病变患者的过程中,CT尿路造影的显影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且具有创伤小、憋气时间短、扫描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它还可以立体、多方位、多平面地对患者的泌尿系统病变进行显示,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普及使用。

  • 标签: 泌尿系统疾病 静脉尿路造影 CT尿路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6例上尿路梗阻患者经MRU检测的结果。结果通过MRU影像显示对梗阻形态及位置的诊断准确率为84.6%,对先天性畸形检测准确率为100%,输尿管结石检测准确率为80%。结论MR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能清晰定位梗阻位置及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磁共振尿路成像 上尿路梗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上尿路梗阻的患者56例,对磁共振(MRU)、多排螺旋CT(MDCT)、静脉尿路造影(IVU)以及B超的诊断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利用MRU对尿路肿瘤性病变、结核、炎性病变、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IVU、B超诊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DCT和MRU对肿瘤性病变以及结核的诊断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U对于泌尿系统畸形以及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MDCT,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尿路成像对于上尿路梗阻性定位准确,对于上尿路梗阻的病变以及病变的形态可以清晰显示,对于上尿路梗阻诊断准确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尿路成像 上尿路梗阻性疾病 价值
  • 简介:摘要乳腺腺肌上皮瘤是由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同时增生形成的肿瘤,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较特殊的罕见的肿瘤,多为良性,国内相关研究甚少,其病理特点与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及良性肿瘤中肌上皮细胞增生不同。在组织学上,Tavassoli将乳腺腺肌上皮瘤分为三型⑴梭形细胞型、⑵管状型、⑶小叶型。

  • 标签: 乳腺腺肌上皮瘤 多为良性 易被忽略 实例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尿路感染是尿频、尿急、尿痛、尿等待或尿失禁、尿点滴或小便后有尿不尽感等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多见于性生活活跃妇女。

  • 标签: 蒙医 蒙药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尿路造影中所遇到各种问题。方法对300例静脉尿路造影(IVP)检查者,使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点片。在检查中对患者是否有肠道清洁准备及禁水,腹部是否加压,不同造影剂浓度、剂量,造影剂是否加生理盐水,不同造影剂注射速率等情况进行比对;尿路系统显影差的病人,再作其它医学影像检查,以完善尿路系统的诊断。结果数字化X线机进行IVP检查时,患者无需作清洁灌肠,仅需禁水3~6小时;检查过程中腹部不加压,使用小剂量高浓度碘普罗胺0.4ml/kg体重,不加生理盐水,注射速率为0.5-1.5ml/s即可得到满意的检查效果。对IVP图像质量差的病人,再与CT、MRI、DSA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相结合,明显提高了尿路系统诊断的价值。结论使用小剂量高浓度碘普罗胺、造影剂注射过程中不加盐水、患者腹部无需加压、减慢注射率60~120s、使用数字化X线机在注射造影剂后3~10min透视点片,可以达到诊断优质的图像质量,同时病人舒适,提高了X线机的利用率,造影剂剂量少既安全又经济。

  • 标签: 静脉尿路造影 小剂量造影剂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截瘫病人的尿路管理技术及其应用。方法以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尿路管理为例,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无菌间歇导尿对其进行排尿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尿路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截瘫患者尿路功能恢复效果具有差异性,对照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恢复得早,残余尿量逐渐减少。结论采用无菌间歇导尿的方式对恢复截瘫病人的排尿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截瘫病人 尿路 管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造影检查对中等剂量静脉尿路显影征像。方法对500例全尿路显影满意进行介绍。结论通过高清晰数字化造影机透视摄片对全程尿路造影术、具有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诊断率。

  • 标签: X线检查 中等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