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抗酸杆菌包括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离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渐渐受人们关注。而医院自来水系中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不仅对医院住院病人造成院内感染,而且也对我们实验室的抗酸染色造成假阳性。本研究显示,本院的自来水系中水龙头检出抗酸杆菌阳性率高达18.6%。

  • 标签: 抗酸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调查研究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0期
  • 机构:如今,从瓶装水到吸管杯等塑料制品公司,均在广告中将“不含双酚A(BPA)”作为安全指标大加宣扬。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双酚A的替代物质双酚S(BPS)能加速胚胎发育进而扰乱生殖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切口钢板内固定同时一期植骨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5例,术后早期积极功能锻炼。结果25例取得8~32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全部切口一期愈合,疗效按Sanders关节评分法评定优1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获得即刻的稳定性,可早期积极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双钢板 双切口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采用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例采用前内侧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的疗效较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 疗效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影像表现,评价源CT能量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尿路结石患者106例,采用型号fiash源CT进行扫描,检查序列为能量模式下DE的检查,检查结束后将采集所得数据传入工作站,使用西门子公司的SyngoDefaultulSchenma工作站进行分析。结果经源CT扫描技术并使用能量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软件分析技术成分,其中106例患者经源CT分析为61例为草酸钙结石,17例为胱氨酸结石,19例为磷酸盐结石,9例为尿酸结石。结论源CT能量结石分析是一种方便、快捷且无创的结石分析方法,对临床上诊断及治疗尿路结石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双源CT双能量分析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源CT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患者应用源CT进行肺动脉成像(CTPA)扫描,所得扫描图像经采用LungPBV软件处理得到CTPA、DEPI图像及两种能量成像的融合图像,将CTPA上所示肺动脉内栓子的数量、位置与相应肺叶、肺段、亚段肺组织灌注状态相对照。结果共有300个肺叶和肺动脉,1080个肺段和肺段动脉纳入分析。其中30个肺叶、103个肺段内有栓子存在。以肺叶为评价单位,DEPI共检出灌注缺损或稀疏28个,符合率为93.3%;以肺段为评价单位,DEPI共检出95个肺段有灌注缺损或降低,符合率为92.2%。当段、亚段PE充盈缺损为完全型时,分别有82.8%、53.3%表现为相应的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而当充盈缺损为部分时,DEPI以肺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损或稀疏。另有3例4个肺段DEPI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受累血管。结论源CT能量肺灌注成像能敏感地显示肺栓塞所致的灌注缺损或稀疏,可弥补CTPA显示远段肺栓子的不足,且可同时提供功能和解剖信息,两者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诊断肺栓塞的准确性。

  • 标签: 双源CT 肺灌注扫描 血管造影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采取抗核抗体(ANA)和抗链DN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内科收治的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ANA,采用欧蒙印迹法测定抗链DNA。结果LN组阳性率91.18%,略低于未伴肾炎组的92.1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的0.00%比较差异明显(P<0.01)。LN组在ANA低滴度上百分率高于未伴肾炎组,而在高滴度上百分比则高于未伴肾组(P<0.05),在抗链DNA抗体上LN组阳性率61.29%,高于未伴肾炎组的54.29%(P<0.05)。结论联合检测ANA和抗链DNA抗体,实现检测的相互补充,对提高狼疮性肾炎诊断率和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 抗双链DNA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8例,按Schatzker[1]分型V型9例,Ⅵ型7例,均采用前外侧和后内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Merchant[2]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稳固,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胫骨平台 复杂骨折 双切口 双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CT能量成像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50例患者,均采用源CT能量扫描模式,通过一次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将得出的140kV、80kV和融合图像(加权120kV)数据上传到后处理站,然后通过能谱软件的不同能谱值(keV)进行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结果运用40keV的低能谱值,图像质量不太好,金属伪影比较多,但能谱值在出现持续增加时,图像就会随之越来也清晰,金属伪影会因此变化呈现出明显减少的情况,局部的骨质结构和固定器材都比较清晰,和平均加权120kV图像对比来看,是具有一定差异的(P<0.05)。结论源CT能量成像技术在采用高能谱值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将金属中的线束进行硬化,并形成伪影,并清晰显示出结构中的细节,对于骨关节的术后影像复查具有实际的临床效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 骨与关节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肝脏成像当中采用源CT能量虚拟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肝脏成像患者中选取5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50例患者分别采用源CT能量虚拟扫描(以下简称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的方式,对比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成像结果。结果对比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值,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的虚拟平扫CT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扫描方式下的SNR,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中,虚拟平扫的SNR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虚拟平扫下的CT值与SNR,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肝脏成像中,采用源CT能量虚拟扫描的成像效果优于常规扫描成像效果。

  • 标签: 肝脏成像 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 常规扫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源CT能量成像技术应用于脑血管检查的价值,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收住入院的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以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接受源CT二代成像扫描技术,对照组接受16排螺旋CT成像扫描技术。对比两组的颈动脉血管平均CT扫描值、扫描成像噪声、扫描图像质量以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对比两组图像治疗评估数据,研究组的颈动脉CT扫描值高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扫描成像噪声低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脑血管显示效果评分平均值高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辐射剂量,研究组的CTDIvol、DLP以及ED值均低于对照组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源CT能量技术应用于脑血管检查中,扫描结果图像质量较好,辐射剂量小。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脑血管检查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骨与关节疾病中源CT能量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45例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患者为例,予以源CT能量扫描模式,一次扫描期间采集2个不同能量数据,分析所得能量数据,即140kV、80kV、平均加权120kV数据,均传输至处理站,并利用能谱软件不同能谱值(keY)予以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结果随着能谱值90keV增加,图像质量越清晰,和平均加权120kV图像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源CT能量成像技术可获取较高的图像质量,有助于判断骨关节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恢复状况。

  • 标签: 关节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排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采用排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诊断的泌尿系统病变患者6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66例患者经排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输尿管良性狭窄32例,占48.48%;肾盂输尿管癌14例,占21.21%;膀胱癌3例,占4.55%;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8例,占12.12%;肾盂输尿管结石9例,占13.64%;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临床诊断证实,符合率100%,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均具有代表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螺旋CT扫描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图像清晰、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双排螺旋CT 扫描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泌尿系统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妊娠的结局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和治疗的47例胎妊娠孕妇,都是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对这些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这47例胎妊娠孕妇中,其中流产和早产孕妇有45例,占95.7%;产后出血和贫血孕妇有30例,占63.8%;心衰和肺水肿孕妇有20例,占42.6%;妊高症和羊水过多孕妇有42例,占89.4%;前置胎盘和胎儿畸形以及死胎孕妇有6例,占12.8%。结论胎以及以上多胎妊娠孕妇对母婴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威胁。

  • 标签: 多胎妊娠 临床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共收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的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

  • 标签: 锁定钢板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