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出口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运用评估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7月的20例右心室出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右心室出口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超声心动图确诊18例(90.00%),误诊及漏诊2例(10.00%)。超声心动图诊断敏感性、准确度、特异度分别91.18%、90.48%、91.02%。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出口有着较高诊断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心室双出口诊断 超声心动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结合治疗出口梗阻型(直肠型)便秘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该型便秘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总结了悬挂硬化萎缩疗法、经直肠骶前间隙硬化剂注射、直肠黏膜闭式缝扎术、PPH等方法治疗直肠型便秘的疗效,有效率100%。

  • 标签: 便秘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化学药制剂出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其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化学药制剂 出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牵引推拿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独推拿治疗组(单独治疗组,30例),一组牵引联合推拿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83.3%(25/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63.3%(19/30)(P<0.05)。结论牵引联合推拿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单独推拿治疗显著。

  • 标签: 牵引 推拿 胸廓出口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来,我院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35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肛门直肠测压情况。结果治愈率54.28%;总有效率91.43%;治疗后肛门直肠测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有确切疗效。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出口梗阻型便秘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切口钢板内固定同时一期植骨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5例,术后早期积极功能锻炼。结果25例取得8~32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全部切口一期愈合,疗效按Sanders关节评分法评定优1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获得即刻的稳定性,可早期积极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双钢板 双切口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采用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例采用前内侧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的疗效较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 疗效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女性膀胱颈纤维化导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膀胱颈纤维化导致BOO女性病例9例,经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确诊,均行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除术,并联合药物治疗。结果随访1~12个月,排尿情况均有改善,最大尿流率>1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5.2±1.6。病理报告显示所有病例膀胱颈组织纤维增生,其中合并慢性炎症改变6例。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膀胱镜检可以明确诊断膀胱颈纤维化导致的BOO,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除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出口梗阻 尿流动力学 膀胱颈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STARR与PPH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分别采用STARR术与PPH治疗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1)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更长(P<0.05),但住院天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80.55%(P<0.05)。结论两种手术疗法均可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中,但STARR术疗效更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STARR PPH 出口梗阻型便秘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影像表现,评价源CT能量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尿路结石患者106例,采用型号fiash源CT进行扫描,检查序列为能量模式下DE的检查,检查结束后将采集所得数据传入工作站,使用西门子公司的SyngoDefaultulSchenma工作站进行分析。结果经源CT扫描技术并使用能量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软件分析技术成分,其中106例患者经源CT分析为61例为草酸钙结石,17例为胱氨酸结石,19例为磷酸盐结石,9例为尿酸结石。结论源CT能量结石分析是一种方便、快捷且无创的结石分析方法,对临床上诊断及治疗尿路结石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双源CT双能量分析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源CT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患者应用源CT进行肺动脉成像(CTPA)扫描,所得扫描图像经采用LungPBV软件处理得到CTPA、DEPI图像及两种能量成像的融合图像,将CTPA上所示肺动脉内栓子的数量、位置与相应肺叶、肺段、亚段肺组织灌注状态相对照。结果共有300个肺叶和肺动脉,1080个肺段和肺段动脉纳入分析。其中30个肺叶、103个肺段内有栓子存在。以肺叶为评价单位,DEPI共检出灌注缺损或稀疏28个,符合率为93.3%;以肺段为评价单位,DEPI共检出95个肺段有灌注缺损或降低,符合率为92.2%。当段、亚段PE充盈缺损为完全型时,分别有82.8%、53.3%表现为相应的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而当充盈缺损为部分时,DEPI以肺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损或稀疏。另有3例4个肺段DEPI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受累血管。结论源CT能量肺灌注成像能敏感地显示肺栓塞所致的灌注缺损或稀疏,可弥补CTPA显示远段肺栓子的不足,且可同时提供功能和解剖信息,两者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诊断肺栓塞的准确性。

  • 标签: 双源CT 肺灌注扫描 血管造影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8例,按Schatzker[1]分型V型9例,Ⅵ型7例,均采用前外侧和后内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8个月,骨折均愈合,按Merchant[2]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稳固,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胫骨平台 复杂骨折 双切口 双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CT能量成像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50例患者,均采用源CT能量扫描模式,通过一次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将得出的140kV、80kV和融合图像(加权120kV)数据上传到后处理站,然后通过能谱软件的不同能谱值(keV)进行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结果运用40keV的低能谱值,图像质量不太好,金属伪影比较多,但能谱值在出现持续增加时,图像就会随之越来也清晰,金属伪影会因此变化呈现出明显减少的情况,局部的骨质结构和固定器材都比较清晰,和平均加权120kV图像对比来看,是具有一定差异的(P<0.05)。结论源CT能量成像技术在采用高能谱值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将金属中的线束进行硬化,并形成伪影,并清晰显示出结构中的细节,对于骨关节的术后影像复查具有实际的临床效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 骨与关节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肝脏成像当中采用源CT能量虚拟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肝脏成像患者中选取5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50例患者分别采用源CT能量虚拟扫描(以下简称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的方式,对比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成像结果。结果对比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值,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的虚拟平扫CT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扫描方式下的SNR,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中,虚拟平扫的SNR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虚拟平扫下的CT值与SNR,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肝脏成像中,采用源CT能量虚拟扫描的成像效果优于常规扫描成像效果。

  • 标签: 肝脏成像 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 常规扫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源CT能量成像技术应用于脑血管检查的价值,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收住入院的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以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接受源CT二代成像扫描技术,对照组接受16排螺旋CT成像扫描技术。对比两组的颈动脉血管平均CT扫描值、扫描成像噪声、扫描图像质量以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对比两组图像治疗评估数据,研究组的颈动脉CT扫描值高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扫描成像噪声低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脑血管显示效果评分平均值高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辐射剂量,研究组的CTDIvol、DLP以及ED值均低于对照组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源CT能量技术应用于脑血管检查中,扫描结果图像质量较好,辐射剂量小。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脑血管检查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骨与关节疾病中源CT能量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45例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患者为例,予以源CT能量扫描模式,一次扫描期间采集2个不同能量数据,分析所得能量数据,即140kV、80kV、平均加权120kV数据,均传输至处理站,并利用能谱软件不同能谱值(keY)予以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结果随着能谱值90keV增加,图像质量越清晰,和平均加权120kV图像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源CT能量成像技术可获取较高的图像质量,有助于判断骨关节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恢复状况。

  • 标签: 关节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外出口护理现状及其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1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外出口护理现状及依从性,同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患者在外出口观察方面,依从性相对较差;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外出口观察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较多。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外出口护理现状并不客观,依从性较差,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患者腹膜透析中,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共同参与,以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腹膜透析 外出口护理 现状及依从性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