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护理单元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中风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中风护理单元,应用脑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生存质量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护理单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中风护理 生存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夜班护士病情观察技巧。方法总结152例卒中患者夜间病情观察方法及经验。认为护士应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具备扎实抢救技能,能把观察中通过视、听、嗅觉获取的信息资料加以综合分析,评估疾病的性质,为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结论通过采取应对技巧可以更有效获得第一时间的病情资料,对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尽早干预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卒中单元 夜班 护士 病情观察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卒中单元治疗老年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老年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患者50例和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行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IHSS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层医院卒中单元治疗老年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卒中单元 老年脑卒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医康复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单元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中医康复单元治疗法,不仅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了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中医康复单元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治疗中应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8例应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比两组监护前后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监护前两组GZS评分与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监护后实验组GZS评分与NIHSS评分远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远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治疗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满意,有利于降低NIHSS与GZS评分,减少并发症发生次数,病死率低。

  • 标签: 急性重症脑卒中 卒中单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伪麻黄碱缓释片的处方及工艺,并对其释放度进行测定。方法以HPMC作为骨架材料加入磷酸钠、卡波姆、NaCMC后对释药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所制的复方伪麻黄碱缓释片缓释8h。

  • 标签: 复方伪麻黄碱缓释片 骨架片 缓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卒中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SAP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9例并发SAP作为观察组,201例未出现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1)。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标签: 卒中单元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设备制造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识别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各项检测结果合格率均为100%,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各项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针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较好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罗氏cobas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整合的ISE单元,用于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样本中Cl-、K+、Na+含量,每小时最多可处理200份样本。罗氏cobasc501ISE单元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Cl-、K+、Na+电极、参比电极、ISE试剂针、ISE样本吸针、ISE内标液孵育池、ISE试剂仓。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机械制造业中职工职业病危害情况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某机械制造业员工200人进行入组分析,入组人员包括清砂操作工,电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员,涂漆岗位等,通过对尘肺、噪声聋、职业性慢性中毒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群的健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行的防护措施。结果某机械制造业企业员工中,肺部异常、听力损失以及血液异常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健康指标和要求,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大型机械制造业职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有粉尘、噪声、苯系物危害等,需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行保护。

  • 标签: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 危害与防护 健康指标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卒中单元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大大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应用于急性期脑卒中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大减轻,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中西医结合 卒中单元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中风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风护理单元护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受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功能评定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除了退避一项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风护理单元模式对中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极具应用价值。

  • 标签: 中风 护理单元 生活能力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的病历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8例,接受卒中单元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卒中单元疗法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药物治疗 卒中单元疗法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杂化聚合物,未来或可用于制造人工肌肉等仿生材料或其他一些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材料,也可用于输送药物、生物分子或其他化学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4例。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对照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用于干预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效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9.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