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我们的实验室如何去规范操作酶联免疫检测,是我们实验室应该做的一件大事,不认真对待灰区的出现,就会引发和滋生错误的报告发生。灰区应该有一个可操作性“规定”,在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情况下,实验室就无法做好工作。方法通过165296例酶联免疫检测,总结出来灰区出现如何处理的路子-方法。结果根据总结的方法完成制度管理和SOP文件,按照执行这些方法和文件,让我们在灰区出现时能够正确处理,近两年来,我们按照科室制定的制度执行操作,没有在灰区的问题上出现误差和失误。

  • 标签: 灰区 免疫 复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分娩以前给孕妇实行免疫检测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间进行体检的550名孕妇开展研究,并对其抗-HIV(艾滋病的抗体)、HCV(丙型的肝炎病毒)、HBsAg(乙肝表面的抗原)及RPR(梅毒)初次筛选的项目测试结果实行归纳。结果此次550例孕妇当中,HCV的检验呈阳性的有3例(0.55%);HBsAg的检验呈阳性的有31例(5.64%);RPR在测试时有2例(0.36%)显示结果为阳性;抗-HIV的测试结果上孕妇均没有呈现出阳性;由此可见,检测HBsAg为阳性的结果明显要比其他几项大,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结论分娩以前对孕妇实行免疫测试,可以尽早对母体和腹中的胎儿健康情况实行了解,对潜在病症进行判断,并且应用相应的英制措施控制隐藏病症,能够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与健康。

  • 标签: 传染病中 免疫检查 产前检查 孕期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体液免疫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选取支原体肺炎患儿和同年龄段正常健康志愿者各60例,分别记为疾病组与健康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体液免疫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3(C3)和补体4(C4),对比并分析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疾病组血清IgA、IgM、IgG、C3、C4均高于健康组,组间上述血清体液免疫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体液免疫指标均异常升高,可作为病情判断及临床治疗指导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清学指标 体液免疫 支原体肺炎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交叉感染对乙肝免疫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与2015年1月采集的120份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60份交叉感染标本为观察组,60份非交叉感染标本为对照组,均采用全自动酶免疫检测乙肝两对半定量,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检出乙肝血清标志物至少一项阳性率80.83%,观察组检出乙肝血清标志物至少一项阳性率为92.50%,两组比较x2=3.8274,P=0.012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检测乙肝两对半至少1项标志物为阳性模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酶免疫检测稳定性高、特异性强,标本交叉感染对乙肝免疫检测结果影响明显,临床可作参考。

  • 标签: 交叉感染 全自动酶免疫仪 乙肝两对半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五项检验中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接收的78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体检人员进行乙肝五项检验,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对临床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阳性率分别为HBsAg15.38%、HBsAb39.74%、HBeAg7.69%、HBeAb26.92%、HBcAb35.89%。根据数据显示,HBsAb呈阳性率最高,HBeAg呈阴性率最低;常见模式主要以五项全阴、一四五、一三五、二四五、二五、五、二为主,主要占总比例97.43%;少见模式为三四五、一二四五、一二三五,主要占总比例2.56%。本次五项全阴者占总比例15.38%,五项血清标志物呈阳性者占总比例82.05%。结论CMIA检测法可以快速检测乙肝五项,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准确性强,有效降低少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漏检率,为当前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乙肝 五项检验 化学发光微粒子 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酶联免疫试剂盒是用于检测人或动物在疫苗注射后对机体是否产生效果的手段之一,它具有检测数量大、稳定性高、单价低廉等优点。但是,同时它也有检测时间长、检测步骤复杂、保存条件要求高等缺点。本实验室在综合考虑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各项优缺点之后,对检测人体的几种酶联免疫试剂盒从其硬件设备、反应条件、试剂成分等各方面入手,对其检测进行改进,以期为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降低成本、节约时间、简化操作、提高检测率作出一些贡献。

  • 标签: 酶联免疫 ELISA 疫苗检测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酶联免疫法(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对AFP的检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二者的方法学性能。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对临床送检的90例AFP血清标本进行检测,通过对比试验、线性试验及精密度试验,分析两组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对比试验表明,两种试验方法对AFP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线性试验表明在5~400ng/ml和2~900ng/ml的范围内,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表明病理高值化学发光优于酶联免疫法。结论在对AFP的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高精密度和高准确性,较ELISA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APF检测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检验在抗HIV检测中的结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HIV患者中选取6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67例患者均行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观察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ELISA检测检测血清标本的结果,分析其诊断符合率情况,并观察三种检测方法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情况。结果经临床检验证实,所选67例患者中具有HIV抗体阳性患者49例,具有HIV抗体阴性患者18例。ELISA检测法诊断符合率、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较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HIV检测中可应用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有效提高检测符合率,并且具有较高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抗HIV HIV核酸定量检测法 金免疫层析试验法 ELISA检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72例,分别是13例PM/DM、14例RA、22例SLE、7例MCTD、16例SS。入院后采集患者3mL不抗凝血送检。测定是分别选择免疫斑点及免疫印迹法,分析检测技术对上述六种疾病中抗ENA抗体检出率。结果72例患者中有59例(81.94%)为1种以上ENA抗体阳性;针对抗ENA抗体的检出率,两组检测技术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相较于免疫斑点技术,免疫印迹法的检出率显著较高(P<0.05)。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NA抗体,对其筛查有关键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诊断价值 免疫印迹法 E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艾滋病抗体情况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价值。方法2017—2018年在我院进行HIV抗原抗体筛查的人员,包括有创性诊疗操作前、输血前、孕产妇、门诊、体检等自愿筛查的288名艾滋病高危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结果CLIA检测阳性率为95.83%,ELISA检测阳性率为89.93%,两组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LIA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但两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中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检测

  • 标签: 化学分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进行结果比较,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优势与利用发展前景。方法通过罗氏cobase411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清甲胎蛋白进行测定,对比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结果两种方法呈正相关,都有很好的重复性。但罗氏cobase411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胎蛋白的灵敏度较高,为1.5ng/ml,且CV值明显小于酶联免疫吸附法,而在检测范围上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也要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结论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甲胎蛋白的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较好、稳定性很强等诸多优点,是现今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较好的方法,这些优点使其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血清甲胎蛋白 临床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患乙型肝炎的人数约在20亿以上,慢性感染的患者有至少3.6亿,约占全球总人数的5%以上,亚洲占其中的2/3,而仅中国就占据1/3。我国每天因乙型肝炎死亡的人数在100万以上,用于研究、治疗乙型肝炎的费用超过1000多亿元,而美国用于乙型肝炎的相关费用也高达13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乙型肝炎不仅对于我国,而是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乙型肝炎的免疫机制及相关检测研究进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乙型肝炎的现代化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机制 相关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免疫学指标,并探讨免疫学指标改变与恶性程度和预后相关性。方法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87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和25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IgG、IgA、IgM、C3、C4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纤维化(MF)、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伴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下降,与病情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 免疫球蛋白类 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免疫指标与凝血指标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选取我院女性乳腺癌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以11的比例收集在我院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免疫与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A153含量为62.87±21.64U/ml,而对照组为10.94±7.63U/ml,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APTT和TT值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存在高凝与免疫紊乱状态,要积极进行干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乳腺癌 免疫 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指标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常用免疫指标在诊断结缔组织病中的意义进行概述。结论自身抗体指标对于CTD在疾病诊断,对CTD分类,病情监测,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免疫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免疫荧光法和层析法对于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效果,旨在指导临床诊断。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124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检测方法的不同,分成免疫荧光组(n=62)和免疫层析组(n=62),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和敏感度。结果免疫荧光组的男性阳性率为30.77%,免疫层析组的男性阳性率为20.00%,则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χ2=0.4308,P>0.05);免疫荧光组的女性阳性率为28.57%,免疫层析组的女性阳性率为10.64%,则两组数据差异明显(χ2=4.8600,P<0.05)。免疫荧光组的敏感性为86.67%,免疫层析组的敏感性为46.67%,则两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差异明显(χ2=5.4000,P<0.05)。结论对于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而言,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较好,方便快捷,且检出率和敏感性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沙眼衣原体 感染 免疫荧光 免疫层析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