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倾向或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7例患者经过平均2.5周的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出院时均很满意。结论我院采用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乐观的护理服务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达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所以提高护理技巧和服务态度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出血倾向 血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一偏执型人格障碍为主角的病态家庭形成、瓦解过程,寻找避免病态家庭的一些办法。方法对家庭成员主角成长过程追溯,了解家庭成员病态表现,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人格一旦形成难以改变,尤其是偏执型人格;家庭成员可以相互影响;离异不全是坏事。结论男、女双方恋爱、结婚必须慎重,争取做到情投意合,不受外界干扰;夫妻注意沟通,相互尊重,家庭成员注意了解,家庭凝聚力强,可以避免病态家庭;当矛盾不可调和时,只有离婚,离婚不失为解决病态家庭的一种办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倾向,并探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09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状态。对其中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中存在焦虑情绪者138例,占95.17%;与护理干预前相比较,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给予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 标签: 血液透析 焦虑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2014年新招聘护士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新疆某三甲医院的49名轮转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专业护理学校与非专业护理学校完成学业的新护士在明尼苏达量表中的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妄想、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社会内向等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专毕业新护士和本科新护士在明尼苏达人格测定量表中各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汉族新护士的疑病、抑郁、男女性化、社会内向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少数名族新护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专业学校毕业的新护士、受不同教育程度的新护士个性特征无差别;不同民族的护士个性特征明显不同,汉族新护士比少数新民族护士在身体不适、情绪、性格和心理上与生理性别一致,不太会表现出异性的气质,但也不过分显露所属性别的极端化倾向,个性平和自然,不别扭、在社交活动中虽不是活跃分子,但与人交往也比较容易,在人群中往往能够保留自己独立的空间。

  • 标签: 新护士 人格特征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后,有44例患者完全康复满意出院,2例患者病情已经好转,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精心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格障碍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认知倾向、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探讨可能的病理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98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100名健康青少年进行认知倾向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的评定,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网络成瘾组认知倾向各因子与家庭功能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乐观程度低,家庭功能缺陷对网络成瘾形成有重要影响。

  • 标签: 网络成瘾 认知倾向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6例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我院精心护理后,32例康复出院,4例好转。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人格障碍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探讨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人格障碍患者,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护理计划。50例患者中46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3例病情转好留院继续治疗,1例转院治疗。针对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为治疗、护理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出血倾向患者的化疗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100例APL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出血倾向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综合护理后,患者并发出血倾向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并发出血倾向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48例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人格障碍患者,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精神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结果在我院的精心治疗下,46例患者康复,2例患者好转。结论分析患者的病情,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人格障碍 治疗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离职倾向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精神科护理队伍,提高病房护士素质和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法,对本院97名精神科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离职倾向与护士的护龄、性别、学历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离职倾向依次为护理专业、病人护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社会和医院管理方面的问题。结论根据精神科护士离职倾向相关因素分析,我们应尊重精神科护士,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病房护士待遇,加强护患沟通,增加发展机会,争取社会和医院的支持,同时精神科护士应加强自身素养,以此来稳定病房护理队伍。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离职倾向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在哪些方面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使其人格偏离正常。结果单亲家庭环境,父母一方的角色缺失,家庭的正常功能被破坏,缺少交流,儿童得不到必要的父母双方的情感安慰和支持,缺少适宜的成长教育环境,大多数孩子体验到悲哀、丧失感、被遗弃感、不安全感等,导致其智力发育低下、情绪情感障碍、对他人怀有敌意、偏执、性格孤僻、古怪、不适应周围人群。其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出现偏差。结论单亲家庭的失功能状态及儿童本身的气质特征是导致儿童人格发展障碍的重要因素。建议为了减少和预防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偏离,培养健康的人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 标签: 单亲家庭 儿童人格 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53例人格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结果53例患者中,偏执型13例,分裂型10例,强迫型8例,戏剧型7例,依赖型6例,自恋型4例,回避型3例,反社会型2例。观察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格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标签: 人格障碍 心理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对有酮症倾向的成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有糖尿病酮症倾向的成年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干预组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达标为HbAlc<7.0%,FPG<7.0mmol/L,2hPG<10.0mmol/L),未达到上述目标者改为胰岛素治疗;对照组胰岛素治疗至其尿酮体消失后改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结果(1)干预组治疗后达标者为55例(85.94%)。(2)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HbA1c、FPG及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达标者与治疗前相较,治疗后血清HbA1c水平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诊有酮症倾向、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可使85%的患者病情控制达标。

  • 标签: 糖尿病 酮症 口服降糖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66例给予西医基础对症治疗方案,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疗程为28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DBIL、ALB、ALT、CHE),凝血(PT、INR、PTA)以及整体疗效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均较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整体疗效为90.9%,而对照组为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具有良好的护肝、退黄等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 解毒化瘀颗粒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相关的人格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畏惧调查表之牙科分量表、数字疼痛强度表等对305例9-12岁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内外向维度高分与低分组牙科畏惧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值分别为t=-2.90及t=2.46;就诊过牙科组与未就诊组牙科畏惧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5;男女两组牙科畏惧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2、性别、疼痛得分、内外倾向分入选与牙科畏惧水平相关的自变量,回归方程为Y=18.28-4.78x1+1.55x2+0.266x3,F=7.95,P<0.0001。结论9-12岁学龄儿童牙科畏惧程度与性别、疼痛感及内外向得分相关,男性牙科畏惧水平低于女性,既往有就诊经历者牙科畏惧水平低于未曾就诊者,性格外倾者,牙科畏惧与疼痛感水平均低。

  • 标签: 牙科畏惧 学龄儿童 人格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士长人格魅力的塑造,提高护士长的领导艺术。方法1、培养护士长在仪表、谈吐和威信方面的吸引力。2、用接近性吸引的理论,主动接近群众。3、应用相似性吸引的理论。4、应用奖励性吸引的理论。结果护士长人格魅力的提升,使管理模式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发展为文化管理,反映出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发展为文化管人。结论护士长人格魅力的提升与领导艺术成正相关。

  • 标签: 护士长 人格魅力 领导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抑郁症倾向孕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2例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妇,按随机原则将予以常规护理的41例标为常规组,41例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的41例标为干预组。观察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比率。结果干预组抑郁症发生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围产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抑郁症的发生率,其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妇 预见性 护理干预 抑郁症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护士离职关键因素。方法采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对8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工作满意度总分30.66±1.67分,离职倾向总分4.61±0.57分,工作满意度越高,离职倾向越低。结论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对离职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性,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来避免护士离职倾向的产生,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 标签: 护士 工作满意度 离职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