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已得到证实,通过对HPV病毒的研究和相关疫苗的研制,有希望预防和治愈宫颈癌。针对现有疫苗的有效性、接种条件及我国HPV疫苗的发展和推广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现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HPV) 疫苗 宫颈癌 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甲状腺微小乳头瘤患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瘤患者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将其按照是否复发分为两组,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提高此类手术远期疗效的对策。结果80例患者中,2年内肿瘤复发患者30例,复发率为37.5%;术后2年内复发和未复发患者相关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率、患侧甲状腺残留率、多发病早率、年龄≥65岁、肿瘤直径>0.5cm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P<0.005)。结论影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众多,临床需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远期疗效 复发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年德阳市旌阳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监测结果,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源保护、选址、运行及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四川省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供水站的基本情况调查;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5750.2-2006进行水样采集;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1进行水样的合格判定,除与消毒有关的指标外的检测项目全部符合标准的水样判定为合格水样。结果旌阳区农村饮水工程水源以深井水为主,主要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2015年监测水样89个,合格率为58.43%。结论必须持续进行水源地的保护,加强水质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才能够为老百姓提供安全的饮水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消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在陆良县人民医院确诊生殖道HPV病毒感染者,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及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病例共200例,必要时做活组织检查。治疗组100例,应用保妇康栓阴道用药2个月,对照组100例,不用任何药物,只进行观察。用药后再次行宫颈分泌物HPV检查、妇科检查、TCT、白带系列、阴道镜检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用药后2、3个月高危型HPV的转阴率分别为33%及43%。结论保妇康栓能有效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 标签: 宫颈炎康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腺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型。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宫颈腺癌患者宫颈组织标本中提取的23种人乳头瘤病毒DNA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提取的23种人乳头瘤病毒DNA作为对照,对比不同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状况。结果经染色显色,各膜条上共出现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宫颈腺癌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明显较高,P<0.05。宫颈腺癌宫颈组织年龄>50岁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腺癌的发生紧密关联,16和18是感染中最常见的基因分型。临床可根据基因检测辅助宫颈腺癌的防治。

  • 标签: 宫颈腺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感染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液基细胞学(TCT)报告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10日至6月10日在463体检中心进行宫颈癌筛查妇女2580人,共检出ASC-US者240人,并对其进行HPV检测,并进行选择性的宫颈活组织学检查共140人。结果ASC-US患者高危型HPV阳性患者40人,占16.67%(40/240),HPV阴性200人,占83.33%(200/240)。当ASC-US,HPV(+)时81.4%为良性病变(40/56),7.1%为低级别病变(4/56),16.1%为高级别病变(9/56),5.4%为宫颈癌(3/56);当ASC-US,HPV(-)时根据临床情况,选出42%(84/200)人行活检。97.6%为为良性病变(82/84),只有2.4%为低级别病变(2/82)。结论高危型HPV检测作为ASC-US患者分流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快速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执行饮水计划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神经源性膀胱并实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另外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使用PDCA循环法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执行饮水计划的依从性,以及膀胱功能的恢复效果。结果PDCA循环管理组饮水计划依从性、膀胱功能康复效果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患者执行饮水计划的依从性,有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 标签: PDCA循环法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饮水计划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其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型乳腺癌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择88例乳腺疾病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44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设为观察组,44例为导管型乳腺癌设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超声资料。并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标准。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观察组共分为三型其中囊实混合性回声型24例,导管扩张型并导管内实性结节10例,不整形肿块型10例,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90.91%;钙化灶与导管扩张几率比较,观察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且差异性显著(P<0.05);导管壁清晰及走形规则几率比较,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分布情况比较,2组间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方法,也可应用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鉴别诊断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应用情况。方法2014.8至2015.7我院胆总管结石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能够优化结石取出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定量检测及细胞学筛查,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HC2技术对682例妊娠期妇女进行宫颈HR-HPVDNA检测,对于阳性妇女其产后进行复测,并细胞学检查,分析妊娠期与产后HPV感染率及病毒定量的变化及宫颈病变转归。结果妊娠期妇女HR-HPV感染率达15.40%,阳性者产后复查转阴率58.10%;细胞学阳性转阴率40.7%;LSIL与HSIL均为中度-高度病毒载量。结论孕期HR-HPV感染产后转阴率高,HPV感染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对HPV持续感染行TCT检测,妊娠期TCT异常有很高的转阴率。

  • 标签: 妊娠期 产后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定量 液基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2008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205例确诊为PTM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5例PTMC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0.0%,年龄≥45岁、汉族、肿瘤最大径≥0.5cm及肿瘤多发病灶与PTMC淋巴结转移有关,年龄≥45岁、汉族、肿瘤多发病灶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年龄≥45岁、汉族、肿瘤多灶性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计划,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型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的350例患者为对象,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测及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结果来分析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型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HPV39、16、58,是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常见高危感染亚型;人乳头瘤病毒总感染率为12.57%,在年龄段上以26~35、40~49岁为高发阶段;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除宫颈细胞学分级,还包括产次及避孕套的使用。结论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有着较高的感染率,其中HPV39、16、58为最常见的高危感染亚型,宫颈细胞学异常、产次、避孕套的使用均是影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掌握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布、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有利于疾病控制。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布 感染状况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与复发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鼻内腔术进行相关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外入路法进行治疗比较半年后复发率以及术中一般资料。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较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长两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为期半年随访调查,对照组患者总复发率为30.00%,观察组为13.3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者,以鼻腔镜治疗为基础,对患者实施鼻外入路术,可提升治疗结局,促进疾病转归,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 鼻外入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效果 复发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穿刺病理诊断及切除病理诊断在乳腺乳头状病变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102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对其进行穿刺病理诊断,并在手术后对其切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观察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方法诊断恶性病变患者的确诊率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诊断良性病变患者的确诊率相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采用穿刺病理诊断与切除病理诊断的确诊率相当,术前穿刺病理诊断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乳腺乳头状病变 穿刺病理诊断 切除病理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针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多,雾化吸入后需要叩背排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叩背,既解决了病区无叩背机(或叩背机少)的问题,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患者感到舒适,更方便了护理工作。

  • 标签: 叩背器 叩背排痰 省力 舒适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是通过监测患者动脉血液标本内的PO2、PCO2、PH、HCO3-等关键指标以及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乳酸、阴离子间隙血液学、或代谢产物等辅助指标,有效反映机体维持内环境并维持细胞功能正常的能力,为临床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以及代谢性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血气分析对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心肺功能尤为重要。目的探讨BD预设型动脉采血与5ml注射抽取动脉血的穿刺成功率分析比较。方法对2014年1到10月份5ml注射抽取动脉血和2015年1到10月份BD预设型动脉采血抽取动脉血的所有病例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D预设型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于5ml注射的成功率。结论BD预设型动脉采血能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鉴别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Graves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VTQ技术对10例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PTC)、20例Graves病(GD)进行检测,并选取20例正常甲状腺者做对照比较,记录并分析3组甲状腺组织的横向剪切波速度(SWV)。结果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SWV为(2.60±0.20)m/s,Graves病组SWV为(2.19±0.17)m/s,正常对照组SWV为(1.65±0.24)m/s,比较3组甲状腺组织SW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Q技术在鉴别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Graves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 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Graves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临床研究,探讨压缩雾化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超声雾化与压缩雾化相比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方法收集120例慢性咽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压缩雾化吸入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并且统计2组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得知,压缩雾化吸入其临床效果较超声雾化吸入效果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缩雾化吸入对于慢性咽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其使用方便等多方面的优势,使其得到更多病人的青睐。

  • 标签: 压缩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慢性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