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女,43岁,已婚.主因下腹痛伴发热4d于2004年11月2日入院.患者4d前突发下腹剧痛,伴恶心、肛门下坠感,体温37.4℃,给予抗生素治疗,腹痛好转,但体温升高达39.1℃.既往于今年4、7、11个月前均出现上述症状,予抗炎治疗好转.

  • 标签: 宫颈管 误诊 腺癌 体温升高 抗生素治疗 移动性浊音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如何正确诊断宫颈腺癌宫颈腺性增生。方法根据患者的HE染色结果对宫颈腺癌宫颈腺性增生做出鉴别诊断。结果患者女,51岁,经镜下观察结果诊断为宫颈腺癌。结论高分化腺癌组织学缺乏特异性且腺体形态和正常腺体相似,在临床上极易被误诊为良性,通过对患者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进行分析,与宫颈腺性增生鉴别诊断以进一步认识其病理特点。

  • 标签: 宫颈腺癌 宫颈腺性增生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且的探讨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MD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DA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MDA临床症状以宫颈水样溢液为主,伴/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和/或宫颈糜烂。手术前活检难于确诊,术后根据腺体浸润宫颈深度和免疫标记CEA、CA125、ER、PR、Ki-67等确诊。结论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者,应争取宫颈深部(〉7mm)活检,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大多数病例需要术后确诊。

  • 标签: 宫颈 微偏腺癌 病理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14例宫颈微偏离腺癌(MDA)临床病理学分析,进一步探讨MDA的临床症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收集14例宫颈MDA病理活检和/或全子宫切除标本进行巨检、光镜观察,其中9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CEA、p16、p53、Ki-67、CA125、ER、PR、HPV16/18等免疫表型。结果14例患者平均年龄48.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宫颈水样溢液,伴或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增粗变硬和/或宫颈糜烂。术前病理活检确诊为8例,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6个月和7个月死亡,3例转移,4例健在,余4例失访。结论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高度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增粗变硬者,应尽量深取组织(〉5mm),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CEA、p53(+)及CA125、ER(-)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宫颈 微偏离腺癌 临床病理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 目的:利用 经阴道超声对 宫颈腺癌进行检查,并对 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方法: 选择 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的 宫颈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图像展开回顾性分析和评价。 结果:120例患者中, 超声图像特征中表现为宫颈前后径增大共 44例 ;宫颈不规则回声或非均质回声共 76例 。伴宫旁浸润 4例,肿块较大 10例,误诊为宫颈肌瘤 4例。 结论:宫颈腺癌患者利用 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 声像图特征主要为 宫颈低回声肿块和 宫颈内膜的不 连续性, 是临床 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宫颈腺癌 经阴道超声 声像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使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子宫颈腺癌相对发病率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子宫颈腺癌是一组具有不同组织形态、病因学、分子驱动因素和临床结果的异质性肿瘤,有效的病理分类系统对其防治策略的精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近年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将病因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国际子宫颈腺癌诊断标准和分类(IECC)和基于浸润模式的Silva分类系统对子宫颈腺癌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为子宫颈腺癌新分类提供了一定的遗传学证据,分子检测有望成为分类和预后评估工具,并为确定适合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就近年子宫颈腺癌病理学分类进行综述。

  • 标签: 腺癌 子宫颈癌 病理 分类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8例患者中,宫颈管型70例、微小偏离型11例、肠型2例、绒毛管状腺癌5例;I期38例(Ibl期24例、Ib2期14例),Ⅱ期32例(IIa期10例、IIb期22例),Ⅲ期1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仅为28%(10/36)。10例经反复细胞学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其中7例经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确诊5例为宫颈管型,2例为微小偏离型;2例经诊断性锥切确诊1例为Ib1期宫颈管型腺癌,1例为Ib1期微小偏离型腺癌;1例Ib1期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经宫腔镜下大块组织切除活检确诊。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宫颈黏液腺癌早期容易漏诊,尤其是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宫颈管搔刮术、诊断性锥切及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其诊断。治疗方式是影响宫颈黏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妇科 子宫颈 粘液腺癌 临床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微偏腺癌的病理形态学,为以后治疗该病提供科学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治的宫颈微偏腺癌36例病人,对病人所有的病理形态学等医学文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黏液样、宫颈肥大质硬及水样排液等症状。病理形态学特征有腺体浸润深部血管、神经组织及浸润宫颈深部肌层大量黏液腺体等。病理确认结果是15例确诊是宫颈微偏腺癌,13例疑是宫颈微偏腺癌,2例是宫颈腺增生,3例是宫颈上皮内瘤变,3例没有发生恶性病变。结论早期宫颈微偏腺癌没有明显的现象,如果发生阴道流水时,宫颈质地会变硬;若检查确认是宫颈微偏腺癌患者,应该立刻进行宫颈活检术,及时的诊断治疗,促进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宫颈微偏腺癌 病理形态学
  • 简介:摘要宫颈胃型腺性病变是一种以表达胃型黏液为特点,形态学上类似于幽门腺上皮的谱系病变,包括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和癌。该文从病理形态学、分子遗传学、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对该谱系病变分析总结,以期对该谱系病变有更深度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肿瘤,宫颈腺癌(Adenocarcinoma of Cervix, ADC)约占宫颈癌25% [1],由于缺乏特定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相关研究,ADC的诊断比宫颈鳞癌困难很多,其预后也比宫颈鳞癌患者差。ADC患者术前血清CA-125、CEA、CA19-9等较正常患者升高,对ADC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帮助,其分别在截断值为35 U/ml、5 ng/ml、39 U/ml时提示肿瘤的发生,CA-125和CEA与ADC患者的预后有重要联系,但尚缺乏CA19-9与预后的直接联系。本文通过对当前相关研究的细致调研,探讨ADC患者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诊断及预后的关系。

  • 标签: 宫颈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际颈管腺癌标准与分类(IECC)在中国妇女宫颈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宫颈腺癌病例286例,复习HE切片,按IECC重新分类,分析各组织学类型与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人乳头状瘤病毒(HPV)mRNA原位杂交(RNAscope)结果、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腺癌发病年龄19~77岁(中位年龄47岁)。FIGOⅠ期223例,Ⅱ期22例,Ⅲ期38例,Ⅳ期3例。按IECC分类,HPV相关腺癌(HPVA)213例(74.5%)、非HPV相关腺癌(NHPVA)60例(21%)和腺癌-非特指类型(NOS)13例(4.5%)。HPVA、NHPVA的组织学亚型分别以普通型(156例,54.5%)和胃型(46例,15.9%)最常见。HPVA、NHPVA和腺癌-NOS,p16阳性占比分别为173/188(91.8%)、17/64(26.6%)和8/13,HPV mRNA阳性占比分别为144/161(89.4%)、0/18和7/13。与HPVA相比,NHPVA具有发病年龄大、FIGO分期高、神经侵犯、脉管内瘤栓、p53突变型表达率高等特点(P<0.05)。年龄>47岁、NHPVA、胃型、FIGOⅡ~Ⅳ期、脉管内瘤栓、神经侵犯、p53突变型表达等为总生存、肿瘤复发的预后不良因素(P<0.01)。在HPVA,黏液型组预后比普通型组差(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FIGOⅡ~Ⅳ期、NHPVA和p53突变型表达是宫颈腺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FIGOⅡ~Ⅳ期和胃型腺癌为肿瘤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IECC将宫颈腺癌分为HPVA和NHPVA有很好的病因学、临床病理意义与预后评估价值。

  • 标签: 宫颈肿瘤 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液基细胞学筛查对子宫颈腺癌诊断准确率偏低的因素,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收集并分析15例经我院病理科组织学确诊为子宫颈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复习全部病例的组织病理切片及液基细胞学涂片。结果经液基细胞学明确诊断出宫腺癌的仅1例(6.67%),完全未发现问题的9例(60%)。结论子宫颈腺癌难以被液基细胞学诊断,受解剖学结构、生长位置、生长方式所导致的取材受限,以及细胞学医师的诊断经验和水平,细胞学涂片缺少组织学结构等因素,应该通过患者、临床医师、病理医师的共同努力,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宫颈腺癌 液基细胞学
  • 简介:目的:系统分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相关特点。方法:选取宫颈绒毛管状腺癌34例,其中20例有超声检查结果,16例有CT检查结果,13例有MRI检查结果。结果: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较年轻,临床症状多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多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宫颈绒毛管状腺癌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偶尔可见少许血流信号。CT上,多表现为宫颈形态改变,平扫时宫颈平均CT值比正常宫颈、鳞癌低(P〈0.05),与普通型宫颈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上,肿块平均体积比普通型腺癌、鳞癌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间质及宫旁浸润情况较普通型腺癌、鳞癌为好。结论: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超声、CT、MRI能提供形态学和解剖学信息,MRI可准确地判断宫颈病灶及宫旁受累情况,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从而优化治疗。

  • 标签: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早期子宫颈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因子宫颈腺癌发病的年轻化及卵巢的高转移率,使其在保留生育功能及保留卵巢的治疗方法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从保留生育功能的妊娠结局及保留卵巢的安全性两大方面,介绍近年来早期子宫颈腺癌的治疗进展,旨在为早期子宫颈腺癌的年轻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肿瘤 腺癌 保留生育功能 保留卵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原位腺癌(AIS)基于切缘状态的分层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子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术后病理诊断为AIS的患者24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探讨LEEP术后切缘状态与病灶残留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子宫颈AIS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1)249例子宫颈AIS患者的诊断年龄为(40±8)岁(范围:23~71岁)。249例子宫颈AIS患者中,19例有病灶残留,病灶残留率为7.6%(19/249)。其中,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AIS者69例,其病灶残留率为13.0%(9/69),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AIS+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180例,其病灶残留率为5.6%(10/1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多灶性病变者33例,其病灶残留率为21.2%(7/33),单灶性病变者216例,其病灶残留率为5.6%(12/2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8,P=0.005)。181例术前行子宫颈管搔刮术(ECC)患者中,ECC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为14.0%(14/100),显著高于ECC阴性者[4.9%(4/81);χ2=4.103,P=0.043]。(2)249例子宫颈AIS患者中,LEEP术后切缘阳性者88例,切缘阳性率为35.3%(88/249);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14.8%,13/88)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3.8%(6/156);χ2=9.355,P=0.002]。249例子宫颈AIS患者中,LEEP术后152例行子宫全切除术、97例未行子宫切除术;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年龄为(43±7)岁,显著高于97例未行子宫切除术者[(37±8)岁;t=6.518,P<0.01];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中有生育要求者3例,占2.0%(3/152),显著低于未行子宫全切除术者[38例,占39.2%(38/97);χ2=59.579,P<0.01]。152例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中,18例有病灶残留,病灶残留率为11.8%(18/152),其中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分别为18.8%(12/64)、7.0%(6/86);χ2=4.861,P=0.028]。97例LEEP术后未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范围:4~70个月),随访期内子宫颈AIS复发3例(3.1%,3/97),进一步行子宫全切除术,未发现浸润性腺癌。(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切缘阳性(OR=4.098,95%CI为1.235~13.595,P=0.021)、多灶性病变(OR=5.464,95%CI为1.494~19.981,P=0.010)为影响子宫颈AIS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颈AIS患者LEEP术后的管理,建议以切缘状态作为一级分层管理指标,以年龄、生育需求作为二级分层管理指标,结合病灶残留的高危因素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肿瘤 原位腺癌 锥形切除术 电外科手术 切缘 肿瘤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筛查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患病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镇6803名农村适龄妇女免费采用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检查、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ⅡB97例,病检CIN17例,浸润癌1例。乳腺超声异常122人。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乳腺癌发生、发展,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措施。

  • 标签: 宫颈癌 乳腺癌 筛查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2000名农村妇女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检查情况和结果分析。方法依照卫生部“两癌”检查法对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地区12000例妇女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统计,分析其“两癌”检查情况和筛查结果。结果“两癌”的检查情况逐年变好,已检查率和正常率有所提升,“两癌”的病变检查结果较多,但具有发展性,提前的预防干预尤为重要。结论“两癌”的检查工作需要进一步的推进,做好早期预防和治疗工作,减少农村妇女的发病率,提高其对“两癌”的了解程度。

  • 标签: 农村妇女 宫颈癌和乳腺癌 筛查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颈腺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疗效,分析同步放化疗后仍有残留病灶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6年间收治的109例局部进展期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照射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50.4 Gy分28次,内照射A点剂量30~36 Gy分5~7次。同步顺铂或紫杉醇周疗。放化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部分缓解(PR)者进行挽救性治疗(手术和/或紫杉醇联合卡铂或顺铂化疗和/或放疗)。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1%、58.5%。放化疗后72例(66.1%)患者达完全缓解,31例(28.4%)患者达PR。PR患者挽救性治疗后3年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3%、41%。放化疗后仅4例(3.7%)和2例(1.8%)患者出现>3级泌尿系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同步放化疗后仍有临床残余病灶的宫颈腺癌患者应积极采取挽救性治疗,以期更多的生存获益。

  • 标签: 宫颈腺癌/同步放化疗法 残余病灶/挽救性治疗 预后
  • 简介:1资料和方法患者,女性,37岁,既往月经规则,量中等,近3个月来经期延长,量较之前明显增多,血、尿及粪常规检查正常。专科检查示: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中位,大小正常,质中,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6mm,宫腔内见节育器距宫底部37mm,部分位于宫颈管内,宫颈前后径35mm,宫颈管内见45mm×22mm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示其内见较丰富的条形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为0.60。双侧卵巢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宫颈管内低回声,考虑为肌瘤,息肉,其他。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 宫颈管 超声误诊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隆起型 DOPP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