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登革热患者的临床实验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123例登革热高度疑似病例患者,对患者血清进行病原学检查。对患者表现出的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各项检测结果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本次试验患者临床表现为100%的患者发热;74.8%的患者表为头痛;39.8%的患者肌肉痛;77.8%的患者出现皮疹。结果表明76.6%的患者白细胞降低;70.0%的患者血小板降低;57.8%为谷丙转氨酶升高;79.8%为谷草转氨酶升高。结论本地区登革热患者症状典型,肝脏损害较多,肾脏损害较少,出现低血钾症。

  • 标签: 登革热 临床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本院临床中的实施情况,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比分析2014~2015年本院救治急危重症病人的情况登记资料和临床反馈信息,研究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临床科室的作用和对实验室的影响。结果对比分析2014~2015年危急值报告制度在临床住院科室和临床实验室的实施情况,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不满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室质量管理控制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临床的有效救治,有效减少临床不满。同时也在临床早期诊断、实验室质量管理、实验室与临床沟通和医疗安全等方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标签: 危急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 急危重症 临床应用 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6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止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再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13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73.3%;观察组30例患者中,19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7%。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8.24±2.4h,2例患者出现再出血,再出血率6.6%;对照组组止血时间为27.25±2.1h,9例患者出现再出血,再出血率30.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效果明显,能快速止血,降低再出血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奥美拉唑治疗 消化道出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实验指标的计量诊断。方法通过血脂、脉图、舌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心功能以及面部血流容积图等各种方法对36例心阴亏虚证、30例心阳亏虚证、58例心血瘀阻症、37例寒凝心脉证、36例心气亏虚证、32例气滞心脉证、43例痰阻心脉证患者以及66例健康人进行临床实验测量,所有测定结果、数据资料的统计检验、判别分析都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来进行研究分析,然后筛选判别指标,构建各个证型的判别函数(Fisher);最后对各证型函数的判别效果进行评价检验。结果从各类实验测定的32项指标中选出了外周阻力系数、动脉顺应性、快速充盈系数、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管硬度系数、舌微血流速度、三酰甘油等八项,构建了冠心病七类症候的判别函数(Fisher)。本次判别函数的前瞻性检验总符合率达到了86.25%,回代符合率则更是达到了93.2%。结论此次所构建的函数可以较为正确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冠心病七类症候,所入选的各项指标对冠心病症候的深入研究有非常大的启示。

  • 标签: 冠心病 中医症候 实验指标 计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丹参川芎嗪对肢体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四肢骨折手术,止血带时间需要1~1.5h的36例,分为A组(丹参川芎嗪组)15例和B组(空白对照组)21例,另设立C组为腰椎或髋部手术病例1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测定血清SOD活性,LPO、GSH和血注流变学指标。结果A组各项指标相对稳定,术后B组SOD酶活性短暂下降,LPO和GSH升高(p<0.05),还原粘度明显升高(p<0.01)。C组则显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降低(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对肢体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丹参川芎嗪活血、化瘀、扩张血管、降血粘,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拮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 标签: 骨折 血液流变学 丹参川芎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经过临床实验课教学后对其在手术室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未设置临床实验课的江南大学护理系本科生35名作为对照组,将设置了临床实验课的同校护理本科生35名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结果。通过专科理论、专科操作及综合能力测评,显示在实习前期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实验课程的开展使护生能更快适应手术室实习,增强自信,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 标签: 临床实验教学 护理本科生 手术室 实习效果
  • 简介:摘要骨科康复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主要的临床实践课,操作性强,对学生及教师临床诊疗思维要求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及教师的临床带教基本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我们从实验室建立、临床实训、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意在提高学生及教师的骨科康复实践能力。

  • 标签: 骨科康复 临床实践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临床实验室质量进行评价,及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运用加权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从10个具体指标对我院近五年临床实验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评价指标均显示综合检验质量5年间呈向前发展的态势,第5年与第1年相比,正指标值明显上升,负指标值明显下降。结论运用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联合对临床实验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一致性良好,能够综合各项质量指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克服了传统单一指标评价的片面性,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 标签: TOPSIS法 综合指数法 质量指标 联合评价
  • 简介:摘要在新形势下重新构建、整合临床实验教学中心、更新高端教学仪器与设备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解决和弥补医学实践基地不足,规范医学生基本技能培训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等,同时有效地探索临床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重新构建 医学生 临床基本技能 实践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本文较详细分析了目前基层医院检验科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对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水平,促进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基层医院 检验科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骨髓坏死临床少见,预后凶险。总结分析骨髓坏死(BoneMarrowNecrosisBMN)的实验室特征及临床,以提高对骨髓坏死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对9例确诊BMN患者实验室特征和临床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确诊的患者中,其中原发病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为骨髓转移癌,1例为骨髓转移癌并溶血性贫血,1例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并骨髓坏死。本文病例主要以骨痛、发热、贫血及出血倾向为主,可合并感染、肝脾肿大、溶血性损害,同时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医学检验细胞形态学及临床工作者应加强对BMN的认识,掌握其特点,对异常的骨髓形态学特征及异常的实验室结果及临床加以综合分析,使BMN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确诊,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骨髓坏死 实验室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迫于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略显滞后的现状,国内各医学院校均积极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应运而生,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硬件基础,其实践操作的无风险性和可重复性,使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是促进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和依托。

  • 标签: 临床技能,实验中心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引用。“检验之星”(LIS)于2012年2月在本院建立并首次正式投入临床应用。因未与HIS完成对接,本文仅对“检验之星”(LIS)在我院运行一年多来的运用、维护的经验与同业者共享和展望。

  • 标签: 实验室信息系统 运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尿的实验室检验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2000例尿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干化学法和离心尿沉渣显微镜镜检,以显微镜镜检作为金标准,分析和记录检测结果。结果显微镜镜检和干化学方法对于红细胞阴阳结果以及阳性率有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了两组检测方法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检查的过程中,因为检查方式的不同,其检查出的红细胞原理等也存在着和不同,对于检查结果也就存在着不同的结果。结论干化学法能够较为快捷,但是其中的假阳性以及假阴性率较高;离心尿沉渣显微镜镜检能够作为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主要金标准;因此,只有将干化学法和离心尿沉渣显微镜镜检联合才能有效进行交叉互补,成为血尿检验的理想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血尿 实验室 临床应用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单、实用、有效的棘阿米巴角膜炎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观察本院5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感染的临床表现,通过湿封片或染色后镜检角膜刮片、分离培养棘阿米巴、行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思维。结果角膜刮片显微镜下观察到棘阿米巴包囊、滋养体和伪足,分离培养和组织活检能检测到阿米巴,5例患者棘阿米巴的诊断能得到确诊。结论怀疑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应尽早行棘阿米巴病原学检测,对于棘阿米巴的早期诊断,防止误诊、早期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棘阿米巴 角膜炎 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甚至科研习惯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方法、形态学的教学、教师示教及教学与临床的结合几方面,就本人在《临床基础检验学》的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做一阐述。

  • 标签: 临床基础检验学 实验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海芙蓉对IgA肾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为IgA肾病的中药治疗打开新的局面。方法分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阶段,实验研究阶段取SD纯种大白鼠80只制作IgA大白鼠模型,取60只制作成功IgA模型大白鼠分A、B二组。A组以海芙蓉治疗,B组以潘生丁加阿斯匹林治疗,疗程均为十二周。观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定性、IL-8及IL-13的水平,处死动物取肾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观察实验治疗效果。临床研究阶段,选择经肾穿刺病理确诊为IgA肾病病人60例平均分A、B两组,A组以海芙蓉治疗,B组以潘生丁加阿斯匹林治疗,疗程均为十二周,观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定性、IL-8及IL-13的水平,复查肾穿刺病理结果。结果经海芙蓉治疗IgA肾病大白鼠及临床病人疗效均明显优于予潘生丁加阿斯匹林治疗组。结论海芙蓉对IgA肾病的治疗有肯定的疗效,为IgA肾病的治疗打开新的局面。

  • 标签: 海芙蓉 IgA肾病 实验研究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万伤接骨膏”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桡骨远端新鲜骨折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敷“万伤接骨膏”,小夹板固定,对照组仅以小夹板固定。治疗后定期行X线骨痂评分及钙、磷离子水平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建造双侧股骨干中段骨折大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肢外敷“万伤接骨膏”并以绷带缠绕,对照组患肢仅以绷带缠绕,两组按相同常规喂食。治疗后定期进行X线骨痂评分,腹腔抽血测定钙、磷离子和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同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病人和大鼠原始骨痂形成时间明显缩短,骨折愈合评分显著增高,体内的磷离子、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增高,钙离子水平显著降低。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骨小梁形成较多。结论治疗组病人和实验组大鼠骨折愈合显著优于对照组。“万伤接骨膏”可以调节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从而促进钙盐沉积,加快骨痂形成。

  • 标签: 万伤接骨膏 骨折愈合 大鼠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