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内科案例教学在中,临床医学大专学生10、11级采用了行动导向与启发式教学法的相融合的教学改革,08、09级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内科案例教学推行行动导向与启发式教学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能真正体现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大要素,在职业教育中更具有其肥沃的土地和强大的教育生命力。

  • 标签: 内科案例 行动导向 启发式教学法 执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护理中行为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行为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行为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沟通是重要的内容,其中所涵盖的内容为医院日常运行中的各方面管理工作。医院要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行,就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对于行政管理中所存在的行政沟通问题,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保证医院正常运行。本论文针对医院行政管理中行政沟通的作用进行研究。

  • 标签: 医院 行政管理 行政沟通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行肌瘤剔除术的治疗经验,探索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3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6例剖宫产术患者同时行肌瘤剔除效果良好,无术中、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产褥病率及切口愈合无异常增加。结论剖宫产术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安全下同时行肌瘤剔除避免了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减轻经济负担,是有价值、行之有效和值得推广的。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 剔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院5例于产科手术中及术后因产后出血而非计划再次手术急诊行子宫切除,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因难治性产后出血而行子宫切除的孕妇作为本次观察及分析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其中一例为3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患者行子宫切除,另外两例,其中1例为双胎疤痕子宫剖宫产术后1小时因子宫收缩乏力出现难治性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1例为二次疤痕子宫粘连严重,术后1+小时因子宫收缩乏力出现难治性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结果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行急诊子宫切除术后,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结论在基层医院产科手术急救中准确把握子宫切除时机,施行急诊子宫切除术,以保证患者生命。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运动、饮食控制对体重超标招飞学员的减肥效果。方法对2011-2012年度招飞体检学员体重超标的482名招飞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联合运动、饮食控制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体重超标程度、健康行为,并将2011-2012年度的体重超标淘汰率与未进行干预年度的2009-2010年度的体重超标淘汰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四个月后的体重超标程度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害健康行为逐渐改变为健康行为;2009-2010年度的体重超标淘汰率明显高于2011-2012年度的体重超标淘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招飞学员中进行健康教育联合运动、饮食控制的方法可帮助体重超标招飞学生建立健康行为,控制肥胖,有效降低招飞学生的肥胖淘汰率,有助于扩大特殊职业人才的选取范围。

  • 标签: 控制饮食 体育锻炼 减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政沟通在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未实施行政沟通时我院的行政管理资料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6年实施行政沟通后我院的行政管理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行政沟通前后行政管理有效率、出错率及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实施行政沟通后行政管理有效率、出错率及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情况明显有所提升。结论将行政沟通应用于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管理有效率,降低管理工作的出错率,并能够显著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行政管理 行政沟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尖瓣置换术中行电复律治疗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13例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中心脏复跳后行心内电复律。转为窦性心率后立即予75mg胺碘酮静推,之后胺碘酮持续泵入(0.5mg/kg.h)。拔气管插管后胺碘酮改为口服(200mg,一天两次。1周后后改为200mg,一天一次)。在出现严重副作用或者房颤复发后停用胺碘酮。结果13例患者术中均复律后均转为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8.0±5.4月(12-25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30.8%(4/13),其余9例(69.2%)房颤复发。窦性心律与房颤复发组临床资料比较,窦性心律组较房颤复发组体重较轻(45.3±2.2kgvs63.9±8.2kg,P<0.05)、左房内径较小(37.5±1.9mmvs45.1±8.1mm,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长短、术前心功能、左室横径、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行电复律治疗房颤避免了再次入院、全麻的麻烦,为治疗房颤的一种新的尝试。但其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尚不理想,还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二尖瓣置换 术中电复律 房颤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产妇分娩过程中行宫底按压助产法的效果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分娩方式,观察组孕妇产采用宫底按压助产法以及护理。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时间、并发症、新生儿窒息、阴道撕裂、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0.00%,对照组为4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的阴道撕裂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3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为82.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实施宫底按压助产法以及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降低阴道撕裂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以将宫底按压助产法和护理在妇产科,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妇 分娩 宫底按压助产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优质护理中行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132例患者进行分组,常规护理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优质护理患者行PDCA循环管理65例作为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观察记录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中行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优质护理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食管癌术行胸导管结扎及术后营养方式对术后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在遂宁中心医院胸心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并有明确记载是否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及术后营养方式的病例共例,分成未结扎组例(A组)和结扎组例(B组),B组以营养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C组)和肠外营养组(D组)并查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血脂对比A/B组间血脂变化差异,对比C/D组间血脂变化差异。结果A、B、C三组术后1周、1月、3月TC平均下降率、TG平均下降率、LDL平均下降率存在差异(P<O.001)。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论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可引起术后血脂降低,其中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下降明显,术后1月至3月逐渐恢复。

  • 标签: 胸导管结扎 脂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患者在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时应用枸橼酸抗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今后临床实施枸橼酸抗凝治疗技术提供理论与临床实践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需行CRRT治疗的出血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枸橼酸抗凝法治疗,观察30例患者治疗前、治疗2h、24h及治疗后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HCO3-、PH、Na+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内APTT治疗2h、4h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泵间APTT治疗后不同阶段较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HCO3-、PH、Na+变化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RRT治疗的出血患者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法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可作为出血患者抗凝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枸橼酸抗凝 出血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行不结扎宫颈周围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名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结扎周围宫颈周围韧带的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不结扎周围宫颈周围韧带的阴式子宫切除术,每组40名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以及术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的优势,两组患者手术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情况存在显著性的优势,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副损伤以及阴道出血情况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中行不结扎宫颈周围韧带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效果,对患者的损伤小,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临床手术中可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不结扎宫颈周围韧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中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66例病人均为本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观察两组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优,且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并能提高护理的整体效果。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个体化 健康教育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偏瘫脑梗塞患者中行早期运动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偏瘫脑梗塞120例患者(在2016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早期运动护理,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68.91±6.31)分、NIHSS(9.41±1.22)分、静脉血流峰速度(21.33±3.85)cm/s、血流速度(17.42±2.65)cm/s、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用于偏瘫脑梗塞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偏瘫脑梗塞 早期运动护理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我县经过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9907人次孕产妇及5881人婚前保健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查出感染者13例,9例为婚前保健人员,5男4女,2例为孕妇,2例为产妇;3例孕产妇服阻断药,2例人工喂养,1例混合喂养,1例转外地管理,18月龄儿童确认感染1例,无失访者。

  • 标签: 艾滋病 母婴阻断 重在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于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68.18%),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7.27%),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人历教几年来,针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研究,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本人将取得的成果与同行共同探讨、交流、分享,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来提高本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 标签: 行动导向教学法 药物分析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