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糖尿是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以及尿糖阳性,血糖升高。由于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血管广泛的病变,为了了解糖尿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我们应用TCD技术,对87例糖尿患者的颅内动脉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TCD检测 血流速度 糖尿病患者 颅内动脉 神经电生理 异常率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6例二型糖尿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12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病人分为三组,计算各组患者并发糖尿肾病的比例,并做尿白蛋白排泄率与DR眼底改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DR临床前期组的病人中有5%并发DN,DR非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42%并发DN,DR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71%并发DN;AER与DR的眼底改变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糖尿视网膜病变和糖尿肾病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呈平行发展关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Ⅰ型糖尿(IDDM)的病因主要是在遗传基因控制下与环境因素协调作用引起。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调节的免疫反应破坏胰腺胰岛β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反应于临床糖尿呈现前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就

  • 标签: Ⅰ型糖尿病 IDDM 病因发病学 等位基因 HLA一DR T淋巴细胞
  • 简介:本文报告32例糖尿性癫痫和100例正常个体脑电地形图检测结果,异常率53.1%。显示慢波功率值增高,α波慢化或功率值降低。并与脑电图作对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电地形图对糖尿性癫痫的临床诊断,是一种客观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标签: 糖尿病性癫痫 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
  • 简介:对已确诊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的105例患者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观察。结果显示SEP正常25例(23.8%),异常80例(76.2%)。其异常发生率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有显著相关性,即年龄大、病程长及长期血糖控制差的患者SEP异常率高。结果还显示,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SEP多为异常,而临床尚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SEP也可出现异改变,提示该检查对糖尿性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糖尿早期肾脏肥大和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单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ozin,STZ)诱发大鼠糖尿,分别在糖尿第1、3、7天测定肾脏肥大指数,并以RT-PCR技术检测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糖尿早期血糖显著升高,肾脏肥大,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袁达的改变可能是糖尿早期肾脏肥大的一个因素.

  • 标签: K^+-ATP酶 Na^+ 糖尿病 亚单位 皮质 早期
  • 简介:目的: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菌素(themultiplelowdosestreptozotocin,MLDS)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糖尿小鼠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初探.方法:小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与糖尿组等容量柠檬酸盐缓冲液;糖尿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STZ(40mg·kg^-1),以血糖水平持续高于16.7mmol/L为成模标准;预防组:先隔日腹腔注射1,25-(OH)2D3(5μg·kg^-1),共15次,然后再连续5天腹腔注射STZ(40mg·kg^-1).实验结束后各组动物处死收集血清并采集胰腺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MLDS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糖尿模型在第四周基本建成.MLDS使小鼠血糖、血清及胰腺iNOS活性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下调;预防组小鼠注射STZ前给予1,25-(OH)2D3有明显降血糖和上调血清胰岛素水平作用,同时抑制血清及胰腺iNOS活性,与糖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25-(OH)2D3可有效预防MLDS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的发生.该效应可能与1,25-(OH)2D3抑制iNOS活性有关.

  • 标签: 1 25-(OH)2D3 链脲菌素 1型糖尿病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40例2型糖尿(其中伴发心肌缺血者20例,不伴心肌缺血者20例)和40例健康者的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含量。结果:伴发心肌缺血组的β-TG为33.36±6.65,FP4为12.52±2.7;不伴心肌缺血组的β-TG为22.09±7.03,PF4为10.38±3.63;健康对照组β-TG为15±10.26,PF4为6.98±4.25。表明:伴发心肌缺血和不伴发心肌缺血的2型糖尿患者的β-TG和PF4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P<0.01),伴发心肌缺血的糖尿组的β-TG显著高于不伴心肌缺血组(P<0.01);PF4二者间无显著差异性。提示:2型糖尿患者的血小板呈高度活化状态。伴发心肌缺血组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尤为显著。所引起的促进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平滑肌细胞增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效应均不利于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估计糖尿患者伴发心肌缺血与血栓形成有关。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糖尿是必要的。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肌缺血 Β-TG PF4
  • 简介:本文通过68例Ⅱ型糠尿病人和30例对照组正常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关系研究发现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胫神经的H—反射的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正常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Ⅱ型糠尿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与病人年龄、病程无关,与糠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糠尿病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H—反射
  • 简介: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身心,扎实的医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复合知识结构,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捕捉信息能力的学生.而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有赖于党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 标签: 医科大学生 医学教育 思维方法 培养
  • 简介:目的:观察脑血管发病后不同时期脑电图(EEG)动脉改变,方法:对400例脑血管病人的在发病后3天内,3天-一周、3周以上进行连续EEG检查。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箅和脑梗塞发病后3天内EEG改变最明显。异常EEG分别是94.8%、83.35%和64%,随着病程延长,3周后EEG各项发迹均逐渐减轻,异常EEG分别是38%、13%和30%,结论:脑血管EEG的动态改变与脑血管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电图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本文报导我院在1977年7月~1984年12月底儿保门诊的17383名儿童中,曾对672名0~3岁婴幼儿作了左腕部摄片或/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检查。照片结果正常的72.8%。在异常片的1833人中,发现疑佝10.15%;初期佝偻40.0%;激早期佝

  • 标签: 儿保门诊 碱性磷酸酶 血清钙 腕部 出生后 妇幼保健站
  • 简介:目的:观察血压异常与急性脑血管(ACV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40例A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梗塞22例,脑出血18例。结果:ABPM监测结果显示:40例ACVD患者ABPM异常者37例(92.5%),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32例(80.0%),血压波动较大者19例(47.5%)(即每小时之间相差>20.0%),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5例(12.5%);血压正常3例(7.5%)。结论: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等,与ACVD发病有密切关系。ABPM优于传统的随测血压,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压异常的预后。因此,ABPM对于研究血压异常在ACVD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脑出血 监测 血压
  • 简介:青霉素G治疗钩体常发生赫氏反应(JHR),可致肺弥漫性出血(PDH),应寻新药。鉴于国内尚无强力霉素治疗钩体的报告,作者等于1987年探讨了强力霉素治疗钩体。测青霉素G和强力霉素对临床分离的8株钩体抗菌活性(试管法)。选临床确诊,病程4日内,未用过抗菌药的感染中毒型钩体34例(实验室证实30例,重型27例)随

  • 标签: 强力霉素 治疗钩 病探讨
  • 简介:强直性肌是一组发病原因不清楚的遗传性疾病,多数观点认为主要是肌浆膜传递障碍所致。肌强直是其主要症状。现将我院今年收治的3例强直性肌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强直性肌病 肌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急性脑血管可以并发多种心电图改变,在临床上已引起普遍重视。现选择曾在我院治疗的18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符合以下标准的心电图检查记录作一统计分析。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1.病例:全部病例来源于1986年9月至1994年7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病人。其中门诊病人63例(33.3%),住院病人126例(66.7%)。均经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病急性期,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分析 急性期 检查记录 心脏病史 脑梗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的诊疗价值。方法:对46例患儿治疗前后做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异常率为100%,其中轻度异常6例(13.4%),中度异常3l例(67.39%),重度异常9例(19.59%)。结论: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的诊疗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