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一、药效果方面:1.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采用BALβ/c小鼠、服药前后取血、酯酶染色,结果服药后有明显提高。2.对抗内毒素抗体产生的影响:采用NIH小鼠,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表明该冲剂具有促进小鼠抗内

  • 标签: 药理作用 抗内毒素抗体 阳性细胞 小鼠胸腺 急性毒性试验 常压缺氧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体诱发电位P50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常规检查方法,检测下肢体诱发电位,观察P50波形在正常和多种神经科疾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人群中未发现P50波形存在,但在29种疾病中可发现P50波的存在.结论:下肢体诱发电位P50是指在P40和P60波之间的一个新波形,其本质还不十分清楚.P50可能在神经科的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疾病中存在,对其诊断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下肢 体感诱发电位 P50 诊断 糖尿病 视神经脊髓炎
  • 简介:对已确诊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105例患者进行了体诱发电位(SEP)观察。结果显示SEP正常25例(23.8%),异常80例(76.2%)。其异常发生率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有显著相关性,即年龄大、病程长及长期血糖控制差的患者SEP异常率高。结果还显示,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SEP多为异常,而临床尚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SEP也可出现异改变,提示该检查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本研究测定了116例幕上肿瘤的短潜伏期体诱发电位(SLSEP),其中包括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转移瘤等。在幕上肿瘤116例中,98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表明:幕上肿瘤SLSEP总异常率为81.0%,其中位于额顶叶或半球深部者异常率较高。作者还观察到,幕上恶性肿瘤的SLSEP异常率比良性高。研究结果提示:SLSEP的测定对幕上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幕上肿瘤 SLSEP 异常率
  • 简介:目的:同时观察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和胫神经体诱发电位的异常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30名帕金森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刺激正中神经,记录顶叶体诱发电位的N20、P25、N30波,额叶的P20、N3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刺激胫神经,记录顶叶体诱发电位的P40、N50、P6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上肢额叶N30和下肢N50波幅明显降低(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上下肢SEP同时出现异常是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缺乏的结果,下肢N50波幅比上肢N30与临床症状的严重性更有相关性。

  • 标签: 帕金森病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本文对50倒闭塞性脑血管障碍病例进行了体诱发电位检查。其中男41例,女9例,年龄15—78岁;对照组正常人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45岁。其中颈内动脉闭塞18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分叉部闭塞32例。并做了脑血管造影及脑血流量检查。结果发现所记录各波均出现者,意识清楚者占74.2%;没有运动障碍或只有轻度运动障碍者占51.16%;各波完全消失者,浅昏迷占70%,昏迷占80%,重度运动障碍占86.5%,中度、重度感觉障碍占95.5%,失语症占81.8%。同时还发现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的程度越重,患侧与健侧波幅的比值(D/N)就越低。而重度运动障碍与轻度运动障碍的峰潜伏期比较,N2有明显差异。

  • 标签: 闭塞性脑血管障碍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诱发电位(SEP)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MS的患者进行VEP、BAEP、SE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MS患者中VEP异常15例(68.2%),BAEP异常9例(40.9%),SEP异常12例(54.5%),异常中VEP有53.3%、BAEP有44.4%、SEP有58.3%的患者,临床有相应症状。结论:VEP、BAEP、SEP的检测有助于MS诊断以及亚临床病灶的发现。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视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一、对CVD预后的评估Heald等作者对118例首次中风患者中风后12—72小时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测量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CentralmotorConductiontime),将病人分成三组:正常反应组,延长反应组和缺失反应组;以观察3组病人12个月后功能恢复情况及死亡率。结果表明:在中风后72小时内CMCT正常或延长的患者存活率高,运动功能恢复好。而CMCT检查无反应的

  • 标签: 脑血管病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