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医学人才。但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学科增多,解剖学课时数减少情况。为了不影响解剖学教学质量,巩固已经掌握解剖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我教研室在校教务处支持和倡导下,利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完成后残留尸体头颅湿标本和学生课余时间,在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第5学期)开展颅脑部分实验项目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解剖学实验教学 实验项目 医学教育改革 合格医学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 临床医学专业
  • 简介:改进组织学超微结构教学方法邹晓菊,章为,解文华西医大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成都610041组织学是医学院校基础课程之一,由于它具有重要地位,历来受到教、学双方高度重视。而组织学教学过程中细胞、组织和器官超微结构知识是组织学"三基"内容之一,而贯穿于...

  • 标签: 组织学 超微结构 教学方法
  • 简介:过去常用经典Nadi反应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定位线立体存在部位,现在广泛使用DAB.我们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如下:取Wistar大鼠心、肝、肾组织,用液氮骤冷,恒冷箱切片(厚7μm),进行以下实验:Nadi反应:切片入孵育液(N-苯基-对-苯二胺3mg、1-羟基-2-萘酸3mg溶于二甲基亚砜0.1ml,0.05M磷酸缓冲液pH7.210ml,混匀后过滤)室温30min.入Lugol碘液2min,入5%硫代硫酸钠4min,入1%醋酸钴60min,蒸馏水洗,甘油明胶封固.DAB:切片入孵育液(0.05M磷酸缓冲液pH7.210ml,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DAB)9mg,细胞色素C15mg,混匀后过滤)室温5min.切片用缓冲液清洗,入蒸馏水,甘油明胶封固.HE染色:切片先用10%Formalin固定10min,再做常规HE染色.对照:Nadi反应和DAB都用迭氮钠预孵育5min(10ml缓冲液中含6mM迭氮钠),再入含6mM迭氮钠孵育液中孵育,以下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同.DAB还用不含细胞色素C孵育液做对照.实验结果:HE染色切片显示组织结构正常.Nadi反应阳性产物为黑绿色颗粒,可见弥散现象.DAB染色阳性产物为棕色颗粒,很少见有弥散现象.对照切片结果:用迭氮钠制酶活性Nadi反应有弱阳性产物,而用迭氮钠DAB细胞色素C切片均呈阴性反应.我们认为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经典方法Nadi反应存在反应产物弥散现象,用迭氮钠抑制酶活性后仍有阳性产物出现,因而该只能表明线粒体存在,而其定位不够准确.DAB方法简便,反应产物不易扩散,可较准确地定位线粒体存在部位.另外,DAB沉淀物能与四氧化锇反应形成锇黑,可用于电镜观察.经以上实验观察和比较,我们认为无论从反应特异性、定位准确性,还是电镜应用性等方面看,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DAB都优于Nadi反应.

  • 标签: 反应比较 氧化酶法 法反应
  • 简介: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是研究神经细胞形态及功能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是将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无法满足在单一神经细胞培养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需要.本实验在传统培养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良,对原混合培养方法在胎龄、取材、温度、消化、换液、抑制剂、机械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和改进.本培养方法具体改进如下:1.运动神经细胞取自E14大鼠胚胎脊髓.因为胚胎运动神经元形态分化和化学分化程度较低,体外存活能力强,E14胎鼠脊髓易剥离.而传统方法是取E12~E16.E12胎鼠组织太嫩,不易分离;E16胎鼠脊柱已部分骨化,血液太多,挑离脊髓时易形成撕裂损伤.2.取材时将脊髓沿冠状面切开,取脊髓腹侧半,改变传统整个脊髓培养,以达到培养单一运动神经元目的.3.整个取材过程在冰袋上进行,更好保持细胞活力.4.严格控制胰酶浓度和消化时间.胰酶浓度是0.125%,37℃二氧化碳孵育箱内消化0.5hr较好,采用4℃含血清DMEM液适时终止反应.为避免组织丢失,改吸弃胰酶为吸组织于另一试管中,且迅速终止消化反应.5.减少传统方法中吹打次数,用弯头吸管代替直头吸管吹打;取消离心或细胞筛过目等步骤,降低细胞损害程度.6.细胞种植后改传统换全液为换半液,改传统培养2d换液为定时观察,按需换液.这样不仅保证了细胞在已适应了环境中生长,并且减少了污染机率.7.本方法不使用抑制剂,减少药物对运动神经元损伤,使神经细胞在更接近于体内自然环境中生长.种植细胞1~2hr即可观察到细胞贴壁,胞体呈圆形,饱满、透亮,有短突起出现.因此,本方法优点是:不仅能够大大缩短从取材到种植时间,提高运动神经元活性,而且成功获得了相对单一运动神经元培养物(纯度达90%以上),为进一步开展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相对稳定

  • 标签: 原代培养 培养方法 方法改进
  • 简介:体外组织块培养成年、老年哺乳动物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研究甚少.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实用方法及扩充神经干细胞作为移植或基因转移供体细胞来源.取8、14及24月龄SD大鼠(雌雄不拘)SVZ组织块作体外培养,在DMEM/F12+B27培养液中加入bFGF(20ng/ml),促进其组织块形成神经小球,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并用Nestin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显示,培养7~10d产生神经小球数量多,细胞生长状态佳,绝大多数细胞为Nestin阳性神经干细胞,此期神经干细胞较适宜于作细胞移植或基因转移.此法尚有取材方便、组织细胞损伤小、细胞易存活及经济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通过体外培养扩增神经干细胞方法.

  • 标签: 培养成年 成年老年 法培养
  • 简介:目的数字散斑测试钢板螺钉位移,为临床上分析螺钉断裂之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取6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于股骨干中点横行锯断,制造股骨干中段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进行复位并使用10孔钢板加压固定,骨折线两端各使用5枚螺丝钉固定。设计成10种状态进行对比测量锁钉位移,分别是:a.模拟骨折愈合后受力状态(钢板固定后,未锯断);b.骨折后加压钢板坚强内固定组;c.在b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d.在c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e.在d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f.在e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g.在f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h.在g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i.在h组基础上近端去一枚螺丝钉;j.在i组基础上远端去一枚螺丝钉。在200N、500N(牛顿)拉力下,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测量,相关软件计算位移。结果(1)螺丝钉1与10、2与9、3与8、4与7、5与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选择6孔以上钢板,以减少由于钢板强度损失所引发螺钉断裂。

  • 标签: 股骨干 骨折 钢板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
  • 简介:一氧化氮合酶(NOS)为一含铁单氧化酶,可催化左旋精氨酸转化为瓜氨酸和NO.而阿霉素(ADR)是一种有效广谱抗肿瘤药物,由于其心脏毒性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在探讨阿霉素对心脏损伤病理机制实验研究中,用双重组化同时显示心室肌NOS与糖元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动物模型新西兰纯种白兔于耳缘静脉注射ADR,每次2mg/kg,ADR以生理盐水稀释成1mg/ml,每周一次,共八周,做心室肌损伤模型.取心室肌组织做冰冻切片,厚12μm.1.2主要试剂(1)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2)四唑仑硝基兰(NBT);(3)0.5%过碘酸氧化液;(4)Schiff液:先将200ml双蒸水煮沸,微火,加入1g碱性复红,再煮沸1min.冷却至50℃加入20ml1N盐酸,待35℃时加入1g偏重亚硫酸钠.室温中静置5小时,变为无色液体后装入棕色瓶内并封口,放入冰箱避光保存待用.1.3双重组化.(1)将冰冻切片置入丙酮固定1min;(2)经pH7.4PBS液清洗三次,每次5min;(3)入NADPH-d与NBT配制孵育液,37℃恒温孵育1h;(4)经pH7.4PBS液清洗三次,每次3min;(5)入0.5%过碘酸氧化10~20min;(6)经pH7.4PBS液充分清洗;(7)入Schiff液10min液10min;(8)流水冲洗10min;(9)无水乙醇脱水;(10)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1.4单一组化显示NOS.(步骤参照双重组化1~4步)1.5单一组化显示糖元.(步骤参照双重组化5~8步).2.实验结果:2.1双重组化显示心室肌中NOS呈蓝色、糖元呈红色.2.2单一组化显示心室肌中NOS呈蓝色.2.3单一组化显示心室肌中糖元呈红色.结论:通过三组切片比较,发现使用两种方法所显示NOS与糖元颜色及其深浅无明显变化.3.意义3.1用双重组化可以同时显示心室肌NOS和糖元.此法与单一显示NOS组化和单一显示糖元组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NOS与糖元颜色均无明显改变.此结果说明两组试剂染色过程不产生交叉影

  • 标签: 一氧化氮合 中的应用 化法
  • 简介:对31例围产儿肝体表投影及大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肝上界在右液中线大多位于第7肋-8肋间隙平面(87.1%),在右锁骨中线大多在第4肋间隙平面(70.9%),在左锁骨中线以平第5肋-6肋间隙平面者最为多见(93.5%)。肝下界在右腋中线位于肋下缘以下0.74cm(100%),在右锁骨中线位于肋下缘下方2cm(100%),在左锁骨中线多位于左肋弓下缘以下1.9cm(64.5%)。在右锁骨中线,肝上、下界之间距离平均为3.67厘米。肝左、右两端之间最大距离平均为6.21cm。

  • 标签: 围产儿 体表投影
  • 简介:1932年一位名叫Barr青年医生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词并证实此病是腰腿痛致痛主要原因。至今,人们曾通过脊髓造影、手术所见及尸体解剖对本病进行过多种解剖特征分析。在20世纪40年代,Scott和Young就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固定型和活动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特征 组织结构 SCOTT 青年医生 脊髓造影
  • 简介: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医学用语是指医务人员、各医疗部门在临床应用、科研及教学、医学基础及医学服务等实践中所使用专门语言。关于什么是医学英语,一种较为普遍接受观点是,凡涉及到医学诸领域英语,包括特定词汇、短语、习惯用语、句子结构等都是医学英语。《医学英语教学大纲》载明:“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有效途径。各校均应在3、4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切实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可见专业英语是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重要工具。

  • 标签: 医学英语 教与学 大学英语教学 专业英语 英语学习 医务人员
  • 简介:用光镜观察了80例人胎和4例新生儿脾。结果表明,脾发生可分两个阶段,血管网阶段:一直持续到胎12周,脾原基由空充质细胞,网状纤维和小血管构成,在网状纤维间和血管内填充大量红细胞,少量晚幼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脾不具备淋巴器官结构特点,淋巴组织形成阶段:12周后随淋巴细胞聚集,脾内淋巴细胞逐渐增多,部分细胞密集成团,至14周时红髓,白髓雏形已可分辨,15-16周时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开始形成,脾索与脾血窦已能区分,18周时脾已具有淋巴器官结构特点,从19周一直到出生,红白髓进一步发育完善。

  • 标签: 组织发生 人胎
  • 简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组长是个十分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组长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至关重要。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当好教学组长?具备何条件呢?作者认为教学组长应有较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较丰富教学阅历;对从事形态学专业还应具备良好绘图技能及操作技能;要有较强责任心及组织能力,要把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己任。教学组长主要职责是什么?我认为教学组长应是本学期(年)教学核心,既是教学计划设计者、组织者,又是教学计划实施者、监督者,要把教育当成一种事业来看,改革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上下功夫。只有这样一个教学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教学活力,恢复教学本来面貌。把教师教学比喻为t燃烧蜡烛”显然是片面的,悲观。教学应是培养人类知识继承者摇篮,教师应是培养具有开拓者精神先导者,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而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到承上启下桥梁作用。当好教学组长,应自己首先并带动全组教师认真做好以下三个具体问题;①讲课内容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切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②讲课内容应与教学方法同步,即以不同教学方法来讲授相应

  • 标签: 教学组长 条件 职责 教学质量
  • 简介:在64例成人整尸(男41女23)128侧下肢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和腓浅神经等结构在踝前位置及与邻近结构关系;测量大隐静脉、足背动脉等血管外径、隐神经等神经宽度、厚度与深度,它们与内、外踝及胫骨前肌腱等结构距离及彼此间距离.结果与结论:①大隐静脉均经内踝前外侧上行至小腿,在内踝平面位置浅表恒定,是理想静脉切开部位.静脉距内踝前缘最突点1cm,距胫骨前肌腱1.5cm,关系较恒定,可用此二结构作为静脉标志,多数情况静脉经此二结构连线内侧2/5与外侧3/5交点深面;足背动脉在伸肌支持带深面且距静脉在2.5cm以上,静脉切开不会伤及动脉;且动、静脉关系恒定,动脉可以作为静脉标志.②腓浅神经均于浅筋膜内经踝关节前方下行布于足背与趾背皮肤,在踝前行于足背动脉外侧,可用动脉作为神经阻滞标志;腓浅神经多为其两条终支经踝前下降,在足背多与隐神经和腓肠神经吻合,故当其阻滞时最好从动脉搏动点进针向外踝方向注药同时阻断其两条终支并最好同时阻滞隐神经与腓肠神经.③腓深神经与腓浅神经可能存在吻合,腓浅神经阻滞时最好同时阻滞腓深神经;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伴行,动脉搏动即为其标志.④足背动脉在踝前位置恒定,恰位于两踝之中点,是踝前神经阻滞时有用标志.

  • 标签: 前区 区解剖 踝前
  • 简介:脊髓损伤(SCI)修复是医学界面临一大难题,虽然现在还没有理想方法,但是世界各地许多学者已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以及脊髓再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动物损伤模型、评价方法和治疗措施,研究过程中有很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这几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来探求稳定性较强、能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动物脊髓损伤模型;客观、准确地评价脊髓再生、功能恢复方法;最为科学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神经电生理 运动训练 糖皮质激素 神经移植
  • 简介:探讨头部体表定位与颅内结构关联性。方法对5个颅骨外所需体表定位用红笔标识,将颅骨锯开进行预实验观察研究各项体表定位,然后对30件头部标本按不同部位要求进行开颅验证。结果所研究颅内结构经过开颅观察统计都在头部体表定位标识区域内。结论头部体表定位与颅内结构关联性测量研究,为临床提供较准确体表定位,在手术入路及体表判定颅内结构定位都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体表定位 颅内结构 关联性
  • 简介:肝细胞核因子6(HNF-6)属于肝细胞核因子家族中ONECUT蛋白家族,是肝脏内调控基因特异性表达一类转录因子,在肝脏较多表达,并含有在进化上相当保守DNA结合区,通过与各种靶基因调控区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控靶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对肝细胞分化和代谢过程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HNF-6不仅参与肝,胰发育调控过程,还参与肿瘤、组织再生等多个生理及病理过程调控。现对HNF-6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综述如下:

  • 标签: 肝细胞核因子6 器官发育 肝脏再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