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由于电视教材的真实性、直观性和可重复性,受到形态学教学的青睐。我们自己制作了名为“组织学系列电视教材”的电视教学片,并将其作为教学媒体引入组的实习教学,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观察到使用本电视教材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组教学。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显微摄像录制为素材带,然后由电教中心进行编辑,制作了名为《组织学系列电视教材,实习教材》的电视片。约380分钟,共17集,每集约20~25分钟。上课开始15分钟内先播放实习内容与示教,课时结束前播放小结与检测。由于我们用于制作电视教材的切片标本与学生观察的标本完全相同,真实而直观地反映了学生观察的镜下所见,利于学生在镜下寻找和判断,提高了学生独立观察切片的能力。电视教材上的示教,减轻了教员的重复工作量。与其它电视教材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增加了超微结构部分;②增加了小结部分;③增加了检测部分;①利用电视技术的负效果加了立体感。本电视教材在我校三个年级和其它学校应用以来,受到学员好评,问卷调查显示:73.3%的学员认为电视教材能最真实地反映镜下结构383.3%的学员认为电视教材对指导他们看片的帮助最大;65.5%的学员认为如实习时教员完全不讲解,他们最依赖的教学媒体是电视教材。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实习课 教学方法 电视教材
  • 简介:随着成人教育事业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只受过中等教育或高中毕业后就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员再走进医药院校进行提高。如何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搞好教学,是一个值得摸索和重视的问题。与本科生比,这一群体普遍具有年龄偏大、基础参差不齐和记忆力差的特点。但由于他们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以实际工作和提高的需要出发再来学习,因此他们格外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好学,且他们的理解力较强。据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讲清基本概念和重点问题外,还格外注意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记忆。如:1.归类记忆法:将具有共性和规律的结构归为一类,可达以点代面、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所有分泌蛋白质的细胞、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具有吞噬消化功能的细胞等。2.对比记忆法: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微绒毛和纤毛、胶原纤维、肌纤维和神经纤维,通过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使概念清晰、印象深刻。3.推理记忆法:根据一些细胞或组织的功能,分析推断其结构特点。如浆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抗体,因此它肯定具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H.E染色时,其胞质就嗜碱性呈紫兰色。这样避免了死记硬背,使死板的形态课变活了,容易记住。4.排除记法;在实验课中适当运用排除法辨认一些不易分清的结构?

  • 标签: 成人教育 组织胚胎学 教学方法
  • 简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 标签: 素质教育 医学生 组胚教学 教育改革 主动精神 学生主体
  • 简介:传统胚胎学研究为分子胚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至个体死亡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是一个由单细胞(合子)转变成多细胞人体的生长和分化过程.

  • 标签: 胚胎分化 胚胎发育 相关基因 时空表达
  • 简介:浅谈如何指导组专业硕士生参加教学实践曾园山中山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广州510089研究生是充实高校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之一。按照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我室很重视硕士生对专业课的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他们对本科生教学的基本能力。硕士生中,有些是...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研究生 见习教学 实验课
  • 简介: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是研究神经细胞形态及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是将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无法满足在单一神经细胞培养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的需要.本实验在传统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对原混合培养方法在胎龄、取材、温度、消化、换液、抑制剂、机械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和改进.本培养方法具体改进如下:1.运动神经细胞取自E14大鼠胚胎的脊髓.因为胚胎运动神经元形态分化和化学分化程度较低,体外存活能力强,E14胎鼠脊髓易剥离.而传统方法是取E12~E16.E12胎鼠组织太嫩,不易分离;E16胎鼠脊柱已部分骨化,血液太多,挑离脊髓时易形成撕裂损伤.2.取材时将脊髓沿冠状面切开,取脊髓腹侧半,改变传统的整个脊髓培养,以达到培养单一运动神经元的目的.3.整个取材过程在冰袋上进行,更好的保持细胞活力.4.严格控制胰酶的浓度和消化时间.胰酶浓度是0.125%,37℃二氧化碳孵育箱内消化0.5hr较好,采用4℃含血清的DMEM液适时终止反应.为避免组织丢失,改吸弃胰酶为吸组织于另一试管中,且迅速终止消化反应.5.减少传统方法中的吹打次数,用弯头吸管代替直头吸管吹打;取消离心或细胞筛过目等步骤,降低细胞损害程度.6.细胞种植后改传统换全液为换半液,改传统培养2d换液为定时观察,按需换液.这样不仅保证了细胞在已适应了的环境中生长,并且减少了污染的机率.7.本方法不使用抑制剂,减少药物对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使神经细胞在更接近于体内自然环境中生长.种植细胞1~2hr即可观察到细胞贴壁,胞体呈圆形,饱满、透亮,有短的突起出现.因此,本方法的优点是:不仅能够大大缩短从取材到种植的时间,提高运动神经元的活性,而且成功的获得了相对单一的运动神经元培养物(纯度达90%以上),为进一步开展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体

  • 标签: 原代培养 培养方法 方法改进
  • 简介:围绕如何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运用专业外语的能力方面,我们除注重理论课和实习课外,还特别注重第二课堂的活动。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程内,使学员既能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能使上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有讲座,组织学制作技术,组知识竞赛和翻译英文论著。知识竞赛由学员组队参加,最后评出集体和个人1,2,3等奖。知识竞赛的题目涉及到组学各个知识点,专业英语等,甚至包括教员从本讲过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通过组知识竞赛,帮助学员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对组学习的兴趣,对全面深入的掌握组知识有很大帮助。第二课堂的翻译论文活动,提高了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在教员指导下已发表论文摘译10余篇。通过组织学制片技术,培训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发现了一些掌握组知识坚实的学员,他们中一些人因此而选择了终身从事组专业的道路。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知识竞赛,其次是组织学制片技术。在丰富多采的第三课堂活动中,学员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丰富了知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达到培养人才的预期目的。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第二课堂 活动方法 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波形蛋白(Vim)在人早期神经管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人神经管发育早期细胞微环境的特点。方法收集早期人23天和45天标本8例,分别用LN和Vim抗体对人标本的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图像分析不同观测指标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发育早期,LN和Vim在神经管的神经上皮层、中间层和边缘层的神经细胞胞中表达。在神经管发育到23天时,LN的积分光密度值(1258.17±635)比Vim的积分光密度值(2611.34±502)低(P〈0.05)。结论在人早期,神经管的细胞基质成分以Vim为主,LN为辅,可能对神经干细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层粘连蛋白 波形蛋白 人胚 神经管
  • 简介: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B细胞和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双染步骤如下:第一步,胰岛B细胞的醛品红染色:切片脱蜡到水;入0.25%浓硫酸和0.25%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3min;蒸馏水洗后入5%草酸2min;蒸馏水洗;再经70%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15min;70%酒精分色后,蒸馏水洗.第二步,胰岛A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将经醛品红染色后的切片,入3%甲醇双氧水室温孵育15min;蒸馏水洗后枸橼酸缓冲液(0.01M,pH6.0)(电炉加热煮沸92℃~98℃)进行抗原修复10min;PBS浸泡5min后,用正常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多余羊血清,滴加一抗(抗胰高血糖素抗体,1∶1500),37℃,孵育2hr;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DAB显色.结果及讨论:此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所观察到的胰岛B细胞呈蓝紫色,而胰岛A细胞呈棕黄色,两者颜色对比清晰.细胞核不着色.本方法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免疫组织化学多重染色中步骤多、时间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限制,进而降低了非特异性染色.因此,该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双染 细胞快速 细胞细胞
  • 简介:曾被认为是废物的脂肪组织正成为国外生物学上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在脂肪组织中发现一新的成体干细胞: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adipose-derivedadultstromalcells,ADAScells),因其具有易获取,易扩增的特性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而倍受关注。

  • 标签: 脂肪源性成熟基质细胞-干细胞 脂肪组织 生物学 多向分化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机体所有细胞的能力,而成体组织中干细胞只能分化产生其所在组织中的某个或某些特定的细胞。随着组织工程和移植医学的兴起,人们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

  • 标签: 肝细胞分化 骨髓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软骨细胞 胚胎干细胞
  • 简介:探索内皮细胞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刺激和诱导分化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取自剖腹产后12hr以内的脐带.按Jaffe法进行培养,建立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收集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上清液(HECS).按本室常规方法制备骨髓有核细胞.在造血细胞半固体和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组合的重组造血因子,分为三组:①粒系培养组加GM-CSF(德国BM公司),终浓度为20ng/ml.②红系培养组加入IL-3(美国SIGMA公司)与EPO(德国BM公司),终浓度分别为20ng/ml和2u/ml.③实验组加入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以RPMI-1640为对照组.将上述体系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1ml,培养7d,收集细胞,作细胞计数,台盼蓝拒染活力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分析:选用抗红系或粒系的单克隆抗体CD71和CD13(美国Coulter公司)作细胞表面标记检测.培养后细胞经PBS洗涤,取细胞悬液2~5×105细胞),加抗体1μl,4℃孵育30min,用PBS洗去没有标记上的抗体和FITC,重新悬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CoulterEliteEsp,美国Coulter公司)进行分析.用T检验分析实验数据以x±SD表示.结果:HECS对小鼠骨髓细胞形成各类造血祖细胞集落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能够提高BFU-E,CFU-E,CFU-GM集落产率,分别为43.04±5.80,148.75±32.20,104.67±9.92(P<0.05);HECS诱导细胞7d后,细胞表面表达CD13为93.75±5.38,CD71为59.95±7.10(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基本一致,阴性对照组无集落形成和抗体表达.内皮细胞不但能够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并且能够诱导其定向分析.以往对骨髓细胞的体外培养均采用琼脂或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的方法,在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时,由于难以去除琼脂或甲基纤维素对实验的干扰,造成对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的困难,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本实验将小鼠骨髓细胞进行体外液体培养,同时加入不同组合的重组造血生长因子,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向红系和粒系分析,为流式细胞仪分

  • 标签: 髓造血 分化作用 内皮细胞 鼠骨 造血细胞 造血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与自体来源的生物衍生骨复合后的生长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及探索一种良好的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纯化兔骨髓基质细胞并诱导成成骨细胞后与同种异体来源的生物衍生骨复合后体外培养,并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上贴附生长、增殖良好.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后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载体.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衍生骨 成骨细胞 同种异体生物
  • 简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且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星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是胰岛索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胰岛移植虽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但面临胰岛供体匮乏,免疫排斥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给病人带来痛苦等困难。能找到可以避免上述困难又能有效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将给亿万糖尿病病人带来福音。

  • 标签: 胰岛素分泌细胞 糖尿病病人 免疫抑制剂 分泌胰岛素 前治疗 重大疾病
  • 简介:目前,在供体器官短缺的情况下,大家公认猪是最合适的异种器官和组织的提供者,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已有报道.如何将肝细胞最大限度完整地、无损伤地分离出来,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步.我室在进行猪肝细胞的分离中,逐渐探索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常规麻醉、消毒、开腹,用D-Hank′s液进行肝脏原位灌注,再用0.02%EDTA-Hank′s液(37℃)灌注18~20min,摘取肝脏行多点灌注5min,置肝脏于60目钢网上,用直剪迅速剪开肝脏被膜,用镊子夹起轻轻抖动,并用1640液冲洗,边抖动边冲洗,使细胞滤出漏于烧杯中.与此同时,用剪刀把肝组织剪成小块,再用玻璃注射器芯轻轻研磨,边研磨边冲洗,操作要轻,并保持无菌,收集肝细胞,离心洗涤三次,并逐级用80目、100目、120目、150目钢网过滤.分离出的肝细胞进行计数、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查、PAS染色、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肝细胞存活率90±1.3%,PAS染色显示肝糖元丰富,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显示酶的活性良好.电镜观察,肝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等亚显微结构未见异常.对于猪肝细胞的分离,国外文献报道多采用Ⅳ型胶原酶循环灌注法,但费用很昂贵.在实践中,我们用EDTA代替胶原酶,采用肝脏原位灌注+多点灌注+机械研磨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此法与胶原酶灌注法比较,从分离的肝细胞数量、活力、肝糖元及细胞中一些酶的活性都与胶原酶法无显著差异,且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形态及亚细胞结构未见异常.我们认为此方法易于控制,价格低廉;而胶原酶法容易消化过度,造成细胞膜破损,或消化不完全造成多个细胞连在一起,且费用昂贵.实验证明,改良的猪肝细胞分离方法为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分离方法 方法改良 猪肝细胞
  • 简介: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不仅启动免疫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还在调节免疫反应与免疫耐受的平衡中起决定性作用.肝脏因其固有的移植耐受性而在免疫耐受研究中深受关注,肝移植物容易存活,伴有肝移植的其他器官(如心脏、肾脏等)移植存活时间也较其单独移植明显延长.最近有人提出,在肝移植耐受中DC可能起关键作用,但因其难于分离培养,国外仅美国Pittshburgh大学在做相关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材料与方法:1.肝非实质细胞的分离:取6~8w小鼠,麻醉后无菌开腹,门静脉插管,用前灌液(PBS+肝素500μ/100ml)灌流2~3min,改用注射器缓慢推注2mlⅣ胶原酶(GIBCOL公司,0.05%);取材后剪碎,15mlⅣ胶原酶液(0.05%)体外消化30min.尼龙网过滤,PBS液清洗(400g×5min离心)两次,稀释成4~5ml细胞悬液.下铺细胞分离液Percoll(Pharmacia公司)制成的不连续密度梯度液,500g×30min离心后,细胞分三层,先吸弃最上层细胞碎片,再吸取两液体界面的肝非实质细胞,避免吸到最底层的血细胞,RPMI1640液(GIBCOL公司)清洗两次,400g×5min离心,即可得肝非实质细胞.2.肝树突状细胞(HDC)的培养:将肝非实质细胞用含灭活的10%胎牛血清(GIBCOL公司)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5×106/ml,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1ml,加GM-CSF(GIBCOL公司)10ng/ml.培养第三天轻轻吸去未贴壁细胞,换液.后隔天半量换液,培养第7~8d可收取HDC.结果与讨论每只小鼠可得肝非实质细胞约1.0~1.5×107个,细胞大小不一,类型较多.培养24~48hr后,有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少量HDC前体细胞半贴壁状散在分布,经筛选、扩增,第4d时HDC数量增多,出现6~8个细胞组成的小集落.第7~8d,HDC数量增多,此阶段细胞有一明显的增殖高峰,有大量半贴壁半悬浮的集落,集落表面的细胞有小的突起.第7~8d,每只小鼠HDC得率约为2~3×106个.因HDC难于分离培�

  • 标签: 分离培养 杆树突状 树突状细胞
  • 简介: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其它以瘢痕形成方式愈合的组织不同,原有组织(骨)再生并且保存了先前存在的组织特性。这土复杂过程包括骨折瞬间开始的一系列链式阶梯反应的再生活动。

  • 标签: 骨折愈合过程 相关细胞因子 组织特性 生理过程
  • 简介:细胞组织和器官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已经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成功应用,各种组织的脱细胞方法也受到关注。组织脱细胞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酶学方法,各组织脱细胞的效率和结果与组织的来源、结构和组成、脱细胞的方法等都有关,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组织不仅清除细胞的效果不同,对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也不同,这反过来又会使宿主对移植的脱细胞材料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要根据组织特点和不同脱细胞方法的特点来选择最优的脱细胞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最常用的一些脱细胞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酶学方法,并简单描述了它们对组织支架的影响。

  • 标签: 脱细胞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